笔记 | 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

2019-06-03  本文已影响0人  萧子柔

书目信息

标题:万万没想到
作者: 万维钢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副标题: 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

豆瓣简介

书精选了万维钢老师的文章和书评,以“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为导向。作者常用有趣的实验、数据来解读感性的事物,其理工科思维涉及行为经济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学、统计学、物理等许多学科,以前沿的科学视角解读生活,为人们提供了认知的新方法。读完本书相当于精读了十几本经过筛选 、再创作及通俗化处理的巨著,不仅有趣还十分有营养。

评价

这是一部博文集,和很多畅销书一样,适合碎片时间读。言外之意,并没有什么布局谋篇,仅能够粗略地给出几个大的分类,分为几个部分。这倒是和他在Part2 中谈到的“用强力研读书”一篇有点冲突。这本书实际上没法强力研读。

不过读起来还是很好的一本书,它足够科普,点的很透。这一点很不容易,让我来写大概率不行。因此我的笔记也只把其铺陈的地方摒去,留下核心观点。

Part One 反常识思维

反常识思维
现代社会需要统计思维,而“常识”往往是进化中从原始思维而来的具体思维,并不一定适合。本节举了很多个体信息偏差的例子。不过,启发式的思考在进化中大部分时候是对的,也更加省力性,这是作者没有提到的。

别想说服我
确认偏见。建议吸收可能修正我们观念的新信息。

真理追求者
Agreeing to Disagreeing 论文指出,如果两个理性而真诚的真理追求者争论问题,争论的结果必定是两人达成一致。换句话说如果争论不欢而散,其中必然有一方是虚伪的。这个模型人被称为真理追求者,但现实中绝对不可能存在。

坏比好更重要
损失厌恶-->对负面感情的重视超过正面,negativity bias。解释新闻中为何坏消息更多。

最简单概率论的五个智慧
概念介绍:随机、误差、赌徒谬误、在没有规律的地方发现规律、小数定理

一颗阴谋论的心
合取谬误。合理性-可能性的取舍。增加细节可以增加可能性,但一定会减少可能性。

桥段会毁了你的生活
影视制作中的桥段是有限的。

健康经济学
风险-收益权衡。

核电站能出什么大事
纯科普。

【小结一下,后面三节其实纯凑数,和主题毫无关系。前面几节实际上是从不同角度稍微介绍了逻辑思考相关的内容。不过并不系统,也不全面。】

Part Two 成功学的解药

科学的励志和励志的科学
真正能左右成绩的品质只有一个:自控。这和意志力有关。 过多的选择、诱惑会削弱意志力,自我监视则有助于增强意志力,例如在房间里放上一面镜子。意志力也是一种通用资源,可以通过连续坚持不习惯的事情来提升。

匹夫怎样逆袭
改变规则!认清自己的实力,知己知彼;辩证看待敌我双方。找到风口,弯道超车。

练习一万小时成天才
有意识地训练,而不仅仅是堆时间。把每个环节都分解。《剑桥专业知识与专家技能手册 The Cambridge Handbook of Expertise and Expert Performacnce》提出刻意练习!的要点:

  1. 只在学习区练习;
  2. 训练内容分解成有针对性的小块,重复练习;套路和chunk;
  3. 在整个联系过程中获得有效、及时的反馈;
  4. 联系时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

“宁可发几篇灌水小文章也比苦读十年期待一鸣惊人强。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小事不做一心就想玩个大的,不是专业的训练方式。一提基础科学,有人总说“板凳要坐十年冷”,这种思想完全不适合现代化科研体系。很多中国学者放着那么多顶尖科学家不学,专门喜欢学特例,说怀尔斯证明费马达定理期间就好多年没有发论文,而真实情况却是他也是发表了一些小论文的。”

“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我既写论文也给人审稿。我注意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哪怕只有一个审稿人,双方往来只有一次,也能让一篇论文提高不少。仔细想想这其实有点奇怪,因为论文投出去之前作者往往已经修改了多次,而且通常是几个作者合作,每个人都要反复地看。可就是这样,审稿人仍然能提出相当过硬的意见,让你非得再修改不可。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研究者在做这个项目的时候,他已经被他的想法所吸引,陷在里面,往往想的是“怎么把这个项目早日做成”、“怎么让人接受我的想法”。如果你的一切思维都围绕着“这么做是对的”进行,就不会再去从别的角度看这个项目。而审稿人在拿到论文之前对这个项目一无所知,他没有陷进去,反而能用更客观的眼光去看问题。再牛的科学家,也需要同行评议,这就正如世界排名第一的网球运动员也需要教练一样。反馈者不见得比你的水平高,关键是他们不是你,他们可以从你看不到的角度看你。”

最高级的想象力是不自由的

思维密集度与牛人的反击
书本 > 网络博文 > 微博

上网能避免浅薄吗?
尝试和期待的乐趣令我们倾向于短小轻快的内容。但知识是有等级的,成为链接和资讯的主人。

高效“冲浪”的办法
分级,随便翻翻 -> 略读 -> 精读。

笔记本就是力量
把知识组织起来才是真的知识。需要自己归纳。

用强力研读书

  1. 读两遍。通读然后立即再度,写笔记。
  2. 笔记要点是:论述逻辑脉络、亮点、自己的想法、和读过书的联系

【用于读文献也是一样的,同样的角度。zotero就包含了这几部分】

创新是落后者的特权:三个竞争故事
后来者创新,先行者跟随。

过度自信是创业者的通行证

夺魁者本色
竞争心

打游戏的三个境界

穷人和富人的人脉结构
弱联系。富人更容易和不同阶层和地区的人联系。弱联系带来的信息更有用,因为你可能无法发现。

【每一节大致都沿着“讲故事 -> 引入概念 -> 讲应用”这么一个框架,只讲1个或2个点。这个套路应该十分有效,张昕老师总结的科普经验也是如此。】

Part Three 霍金的答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