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同学找雷军见面10分钟被拒——好的友情,应该是互不干扰
(一)
看到雷军做客央视《遇见大咖》节目的一段采访。其中有一幕场景,是他的一位小学同学来北京,给雷军打电话。他想联络一下感情,见个面,只要10分钟。可是雷军每天的日程被时间表安排得满满当当,无法因为老友的到来发生改变。所以,他只能婉拒。
类似的情况雷军遇到过很多,他颇为无奈。主持人问:“那是不是现在小学同学都见不到你了?”
雷军略显疲惫地解释道:“我觉得如果是提前跟我约的,我还是尽可能会去见的。”
但如果你是雷军的同学,被拒绝拜访后,会再次去预约见面吗?
我想每一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见一两次面,其实改变不了什么。
可成年人的感情,都有保质期,甚至连告别都是静悄悄的。
(二)
读书的时候,学过鲁迅先生的一篇文章《故乡》,让我们知道了鲁迅和他的少年玩伴闰土的故事。
年少的时候,他们可以没有阶级观念,在一起快乐地嬉戏玩耍。
可当中年再次遇见的时候,那个曾经意气风发的刺猹少年,成为一个唯唯诺诺的中年男人。
为了生计,中年闰土在鲁迅面前弯着腰,低声下气地喊“老爷”时,直觉心中一片悲凉。
换作任何一个人,都不会想以这样一种出场方式和年少时的朋友相见的。
鲁迅先生的很多文章,年少的时候真的未必能读得懂。等人到中年,真正读懂的时候,发现自己都已经是“局中人”了。
(三)
我有一个学生时期玩得很好的同学,毕业后,我们一起在同一个城市打拼。大家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没有结婚前,曾经每年都要见几次面,随便一个话题都能聊很久。
可慢慢地,她在大城市买了房,我结婚后回了老家。再次见面,因为各自生活的圈子不同,全部都是尬聊。
她说跟我似乎只能聊十几年前读书时候“陈芝麻烂谷的事”,我不关心房价,也不关心美容护肤,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孩子身上。只有在说起以前读书或者曾经共同认识的同学的近况时,才能找到一些聊下去的话题。
最后,她说,我们毕业快二十年了,每个人都在成长,而你,好像在拒绝成长。
每个人都在时间的激流中,被冲向不同的渡口。
纵使没有矛盾,没有分歧,没有背叛,一个人也会慢慢长成另外一张熟悉又陌生的面孔。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用心照不宣的沉默,留给彼此最后的温柔。
(四)
曾经读过一句话——
“人,不可能有很多朋友。所谓朋友遍天下,不是一种诗意的夸张,就是一种浅薄的自负。”
人在年纪越小的时候,越容易交到朋友。有时候挺羡慕儿子的,去上一次课外班或者放学跟谁一同回家,都能成为朋友。
而人到中年的我,交朋友要看中人家是否跟你圈子相同,是否有共同爱好。
等这些人为的条件一设定好,自然也没有什么朋友了。
何炅曾在《向往的生活》中说过一段话:
“要接受这个(朋友疏远你)是常态,虽然我有很多朋友,我也很在乎身边的人,但是我从来没有一个奢望,要把任何一个人留在自己身边一辈子。因为这个很难。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有的人他来,他就是陪你一段。”
对于友情,不要期待过高,更不要过度依赖。你要学会允许别人不动声色的离开,更要珍惜那些愿意留下来继续陪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