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乱翻书古韵草木说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看尽花开花落—红白梅花之战

2018-02-14  本文已影响73人  对花情味

十五世纪,英国两支皇族后裔为了争夺英格兰王位,爆发长达三十年之久的内战,史称“红白玫瑰之战”。

中国历史上也有一场战争,虽然没有记入史册,但历时长达一千多年,其影响之深远,“红白玫瑰之战”根本无法望其项背。

这就是红白梅花之战。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看尽花开花落—红白梅花之战

最早的时候,梅花,是白色的。

诗经时代那位看到梅花而感叹“缥有梅,其实七兮”的女子,所见的梅花是白色的。青春渐老,心上的男子却迟迟没有向自己求婚,忧从中来,白色的梅花落了一地。

三国时代折下梅花并赋诗一首送给远方基友的陆凯,笔下的梅花也是白色的。“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支春”。梅花送到好基友手里时,应该已经落得差不多了吧?但梅花的香气还在,诗也在。

事实上,一直到唐朝,才出现红梅。《全唐诗话》中有记载:“蜀州郡阁有红梅数株”,四川重庆一带多红梅,是有历史渊源的。

而红白梅花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也从唐朝开战,轰轰烈烈,一直打到二十世纪中叶。

最早卷入红白梅花大战的,是王维。

某年冬末春初,远离家乡的王维在街头巧遇老乡,谈起自己家院子里的那株梅花,随手写下一首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这里的“寒梅”,自然是白梅。

随后,杜甫加入了白梅花的阵营:“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张谓也高高举起了白梅花的大旗,高声唱道:“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林村傍谿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销”。

有唐一代,红梅花势力尚弱,白梅花凭着天时地利人和,先胜一局。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看尽花开花落—红白梅花之战

但战争才开始,战场形势瞬息万变,谁能笑到最后,尚属未知之数。

到了宋朝,战场形势开始有利于红梅花了。

苏轼是红梅花阵营当之无愧的主帅。“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珍重多情关伊令,直和根拨送春来。”诗中句句赞美红梅,就连诗的标题也是“红梅”。

女词人李清照用一首《玉楼春.红梅》,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不知酝藉几多时,但见包藏无限意。”

南宋状元、名臣王十朋,也是红梅花一方的生力军:“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犹余雪霜态,未肯十分红。”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看尽花开花落—红白梅花之战

红梅花势头正劲,白梅花也不甘落后。

王安石与苏轼政见不同,在红白梅花大战之中,自然也站到了苏轼的对立面:“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一生报国无门的辛弃疾,也力挺白梅:“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

元代王冕另辟蹊径,用淡墨来画梅花,并称自己笔下的梅花是:“朵朵花开淡墨痕”。但看到他的那首《白梅》后,便会明白,他也是白梅花一方的大将:“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至此,红梅花和白梅花打成平手,谁都没赢,谁也都没有输。不少人无法判断谁会是最后的赢家,只好抱骑墙的态度,比如明朝高启:“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看尽花开花落—红白梅花之战

战况胶着,一直到清朝,《红楼梦》一书问世,才有改变。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借贾宝玉薛宝琴等四人名义,一口气写下四首红梅诗:“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入世冷桃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曹雪芹四诗一出,打破了红白梅花数百年之间的平衡状态,红梅花挟势穷追猛打,白梅花虽有奋起之心,可惜却再也没有王安石辛弃疾之类的猛将为其冲锋陷阵,红梅花毫无悬念地胜出。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看尽花开花落—红白梅花之战

时光又流过了数百年,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帅陈毅在《冬夜杂咏》里赞美红梅:“隆冬到来时, 百花迹已绝。 红梅不屈服, 树树立风雪”。

这场没有硝烟的红白梅花大战,红梅花,笑到了最后。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看尽花开花落—红白梅花之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