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婆媳魔咒?讲真,女神也勘不透!

“十对婆媳九不和”,这真是多少婆媳间解不开的魔咒。
仔细想来,原本八杆子打不着,八辈子不会有任何交集的两个女人,因了同一个男人而变成了婆媳,这关系是有多微妙多复杂多脆弱,亦不难想见。
很多时候,婆婆喜欢你还是讨厌你,跟你优不优秀、体不体贴,是不是美女、才女,没有一毛钱的关系好不好!甚至可能,恰恰是你的优秀或者你的体贴,招致她不可逆转的讨厌与敌视,也未可知。
民国女神林徽因遭遇的,正是这样一个躲不开,也勘不破的魔咒。
说起林徽因的公公梁启超,那是何等振聋发聩的一个名字!而作为成功男人后面的那个女人,婆婆李蕙仙虽然按惯例几乎不太为人所知,但这并不妨碍她跻身于她那个时代女性中的佼佼者之列。
她是清末旧家庭的大家闺秀,父兄皆在京城为官。经堂兄礼部尚书李端棻(音同分)撮合,1891年冬,她和当时声名还未鹊起的梁启超完婚。
来自京城的白富美,对于贫寒的梁家不仅没有一丝嫌弃,而且“仰事父母,俯育儿女”,三十多年里,尽心竭力,无怨无悔。
甚至在“百日维新”失败后,梁启超长达14年的流亡岁月里,李蕙仙用柔弱的肩,担尽风雨,撑起一片晴天。
因而,在老公和儿女们的心目中,无人可以取代她的地位。
而林徽因是风云激荡、新旧交替的新纪元里,既受传统文化的熏染,又得西方文明的洗礼,自觉追求人格独立、精神自由和个人价值的新女性。
这样巨大的反差而做了(准)婆媳,如若没有碰撞与龃龉,想来无异于痴人说梦吧。
不满和成见的源起
1921年10月,林徽因以不告而别离开英伦的方式,拒绝了诗人徐志摩的狂热追求。
回国后,跟早就相识的梁思成交往渐密。随着时日推移,因了相近的家世、相同的兴趣、志向,两颗年轻的心越来越近。
最终,如双方父亲多年前就希冀过的那样,水到渠成地,开出了爱情的花朵。自然,父亲们看在眼里,乐在心里。那时,也没听说婆婆有什么不满。
也许,是上天故意要考验这对小儿女的真情。1923年,思成在和弟弟思永参加五七国耻日的游行中,遭遇车祸,被撞成重伤,入协和住院治疗。
恋人遭此横祸,闻讯的徽因心急如焚,赶到医院时,已汗如雨下。她坐在思成的病床前,看着那一张失去血色的脸,心如刀割,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之后,还在培华女中读书的徽因请了假,天天来医院,陪伴、照顾思成,聊天,讲笑话,读新闻;甚至克服了少女的羞怯,帮他翻身、擦汗。
有情饮水饱。恋人的近身贴心照顾,令思成的内心,满满的都是感动和甜蜜,精神恢复得很快。
公公看着这一切,心中备感欣慰安心。
婆婆却恰恰相反,皱眉不满,甚至愤怒到不加掩饰。
帮思成翻完身,常常两个人都大汗淋漓。徽因顾不得自己,总是先用湿毛巾替思成擦汗,神情举动里皆是柔情。
每每此时,婆婆都会勃然大怒,劈手夺过毛巾,搞得一屋子尴尬。
在婆婆的礼教观念里,“男女授受不亲”。你一个未出阁的女孩子,对一个男子(哪怕是恋人)举动如此亲近,简直就是伤风败俗,不知廉耻!
难不成,恋人出车祸而生死未卜,女方应该事不关己,不闻不问,冷漠相待才是正道?——果然是没有人性的旧礼教!(好怕怕,幸亏没生在那个时代!)
事后,虽经父子俩劝解安抚,但不满和成见,已根植于婆婆心中。
至死不得承认
1924年,徽因出演《齐德拉》,招致婆婆“至死不得承认”的决绝。
那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泰戈尔访华。为迎接他64岁诞辰,文化界承办方决定演出他的话剧《齐德拉》以示庆贺和敬意。
徽因扮演马尼浦囯公主,徐志摩扮演爱神。也许曾经英伦情深,也许男方余情未了,台上的两人演得投入而忘情,台下的观众看得如痴如醉,而公公梁启超则悬起了一颗忐忑的心。
果然,这次的马窝蜂捅大了:婆婆李蕙仙震怒了!想你一闺阁女子,作为我梁家的准儿媳,不顾自己的身份、形象,抛头露面,已是大为不妥;居然还跟旧日情人眉来眼去,纠缠不清,简直是严重有辱我梁家门楣!
婆婆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宣言“至死不得承认”。
这令心心相印的两个年轻人异常苦恼,尤其是个性独立的林徽因,莫名其妙地躺枪,真是冤比窦娥!
以至于,在接下来同赴美国留学的日子里,骄傲如徽因,因此难过忧郁到生病。
在她,选择思成,就是想要一份平静安顺的爱情。可是,若得不到他家人的祝福,这样的选择,还有什么意义?第一次,她为自己的选择迟疑了。
在去宾夕法尼亚前,她对思成说,自己想继续呆在绮色佳(大学城),让这里秀丽绝伦的湖光山色抚平红尘的伤。而且,她还拒绝了公公寄给的3000元留美学费补助。
一对爱侣,几乎情断异国。
也是亏了思成的体贴、关爱、劝慰和无微不至的照顾,以及思永和思庄多方面的努力,两人的感情,才在第二年年中逐渐恢复。
后来,两人的情缘最终尘埃落定,竟是以婆婆的病逝为前提,不能不令人为之唏嘘……
这一对婆媳,作为两个时代里的优秀女人,也许本没有谁对谁错。只是,不同的时代,新旧的观念,给她们带来了碰撞与蜕变的磨难与痛楚吧。
—end—
相关文章:
《林徽因:穿过原生家庭的伤,认清爱情的方向》《林徽因:多少女人对爱情最隐秘的向往,被她活成了真实的模样》
《林徽因:没错,姐就是传说中那个自带气场的美女学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