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去很美》

《精神分析的新方法》“自我”、“本我”和“超我”

2022-11-17  本文已影响0人  心理咨询师卜彬

“本我”是原始的、未经修饰过的本能需求的总和。

“自我”的所有能量来源均在“本我”,“自我”的喜好与厌恶、目标和决定都是由“本我”和“超我”决定的;它必须照顾到本能驱力,使它不至于与“超我”或者外界发生危险的冲突。就像弗洛伊德所描述的,它有三重依赖——依赖于“本我”“超我”和外界,并在它们之上发挥作用。它希望能享受“本我”所追求的满足感,但又不得不遵守“超我”的禁令。它的弱点就像是一个自己本身没有任何资源的个体,希望从一方获得好处,同时又不损害对立方的任何利益。

弗洛伊德做过一个比喻,当一个人骑着马,他以为马会听他的掌控,去到任何他想去的地方,想不到他实际到达的地方却是马想去的,这就是对神经症“自我”的描述。

弗洛伊德的“超我”概念是建立在下面这些主要观察的基础之上的:某些类型的神经症病人似乎在坚持特别严格与高尚的道德标准,他们生命中的动机力量不是对快乐的渴求而是对公正和完美的热切追求,他们被一系列的“应该”和“必须”所主宰。

他们强迫性的道德目标十分严苛,他们绝不容许出现任何自己无法控制的情况,不管是内部的还是外部的。他们觉得自己应该永远不受伤害,并且永不犯错。如果达不到自己所设立的道德要求,他们就会感到焦虑或者内疚。他们承担着超乎寻常的责任。

这些标准的强制性本质的另一方面,弗洛伊德称其为“自我疏离”的特征。

他也许会说自己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他认为他应该有能力控制每种情绪或者应对每种情况。

弗洛伊德的主要观点是,“超我”是一个具有禁止特征的内部代理机制。它能准确地侦查到所有被禁止冲动的倾向,特别是攻击性类别,一旦发现有任何迹象,它就会对个人进行无情的惩罚。为了顺从“超我”和躲避惩罚,个人不得不做到完美。

他会为了自己的缺点而责备自己,不管是否有人发现他的缺点。

他们的感觉、想法和行动都由他们所认为的别人对他的期望所掌控,不管他们是顺从还是抗拒这些期待,他们也依赖于别人对他们的看法。对他们来说,必须得让别人承认他们的完美无缺。

强迫性地展现完美会与特定文化中任何被看重的东西相联系:有条不紊、干净整洁、守时、良知、效率、智慧或艺术成就、理性、慷慨、宽容和无私。他自己的愿望、喜好、憎恶和价值都不重要了,他自己的发展受到阻碍,他因此失去了自己的创造力、自己的愿望、自己的目标、自己的判断。

有显著完美主义倾向的人在童年时期会受到自以为是的父母的影响,他的父母会在孩子身上施加不容置疑的权威,这种权威主要参考一套标准或是一种个人专制管理。因此孩子承受着很多不公正的待遇。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孩子就会失去自身的重心,而把它完全转移到权威人士的身上。孩子做出的评估,都是从外部世界获得,又在外部世界中留存的,跟他自己毫无关系,他再也无法有一个自己的判断。他把外部标准当成自己的标准,因此维护着这种假性的独立。

通过遵守这种外部标准,个人同时也寻求到了某种坚强的力量,可以用来掩盖他现有的软弱,但是这种坚强仅仅就像用来保护受伤脊椎的紧身胸衣,只是一种具有欺骗性的表象而已。

通过对准则或期待的过度遵守,他将自己置身于责备和攻击之外,因而消灭了与环境的冲突,他的强迫性内在标准调节着他的人际关系。

最后,通过对标准的遵守,他获得了优越感。他们甚至会把轻易产生的内疚感看作美德,因为它们证实了个人对道德要求的高度敏感。

就像父母对他造成创伤一样,他把同样的伤害施加到别人身上。尼采在《曙光》中以“精致的残酷如美德”为标题描述过这种类型的道德优越感:

我们有一种美德,它完全基于我们对卓越的渴望。我们用自己的形象使我们的邻居苦恼,引起他们的嫉妒,唤醒他们的无力感和堕落感;我们努力使他们品尝自己命运的苦果,在他们的舌头上滴一些我们的蜂蜜,当我们在给予这种好处时,却又用胜利者的锐利目光看向他们。

通过他的完美谦逊,他要去寻找一些人,对他们,他长久以来都准备着一场折磨。

这一类人很少能从人际关系或工作中获得满足感,感情和工作都变成他内心对抗的强制性职责。他们对别人发自内心的正面情感受到遏制,并且有大把的原因去厌恶他人。然而,不断产生施虐倾向的特定源头是,他感觉生命不是自己的,他总是必须达成外界对他的期待。他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把意愿和标准转交给他人,在义务的束缚下,他感到近乎窒息。所以,他想要战胜他人,仅有的方式就是在正义和美德方面赶超他人。

因此,此类顺服状态的对立面就是在内心反抗所有对他的期待。如此下去,结果往往就是产生倦怠和惰性。

自己陷入了一种狂热地想把一件事做到完美和压根儿就不愿意做这件事之间的冲突。因为每个环节都必须做到无懈可击,一旦犯错,焦虑就会随之而来,因此个人就开始寻找各种借口,希望能完全放弃,或把这些责任转移到别人身上。

担心自己的面具被撕开是众多无形痛苦的源头。只要个人感到自己必须完美无缺,自我攻击行为就是不可回避的。

一个人不可能同时是一个被操纵的木偶又是一个跟随内心的人,只有攻克了里外不一造成的焦虑之后,他才能找到安全感,找到以自己为重心的感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