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绳子的信(4/12):关于热爱
绳子:
五月好!
昨天刚刚从家里飞回北京,上午九点多出发去机场,中午12点15飞机落地,大约3点左右回到北京家里。
我又坐在了家里的床上,见到了熟悉的一切,两个月在老家的时光就像在梦里。
我不喜欢这个新建的大兴机场,太远了,而且太大,下飞机后一路推着宝宝和行李车走了二十多分钟才到出口,然后再半个小时的轻轨,再加上四十多分钟的出租车,中间做了个核酸,这样折腾到家我已经累到只想躺着。
伊伊到家里很兴奋,本来路上都睡着的她到了家里就醒了,然后把自己的玩具和小车子挨个拿出来遛一遍,看见什么都手舞足蹈的喊一句:“哇,天哪!”
等她也折腾累了大约到了四点多,可算可以和我一起睡觉了,没想到一觉就睡到了快晚上七点。然后醒来她就更兴奋了,跑跑跳跳的,而且到很晚都不困不睡觉,好不容易等她睡着了,我还有一个今天理事会早间的新闻没有写,加上我又趁夜晚安静的时候发了会儿呆,这样等我睡觉就已经三点多了。
我给今早的男主播发信息说:要是我早上六点前醒了,就给你发信息,和你一起,要是睡过头了,你就自己。
没想到闹铃一响我就醒了,而且也真的不怎么困,直接就起来了,现在就趁着孩子还没有醒,给你写写这个月的信。
五月才过2天,我看到专题里已经收到了11封来信,主动愿意完成的,一般都是心里所期盼的,其实我也一样,上个月的信刚写完的时候,我还在想到下一个月的时间好久,还要等好多天才有下个月的信。
可能我们对于写信,有一种本能的期盼。有时我会想,为什么我们会有这种期盼呢?
是因为“信”这种专属于自己的感觉吗?是因为一位远方朋友的惦念吗?是因为在文字里有最纯粹的善意和真诚吗?
想想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前,人们传递一封书信,要经过多少的等待,那是真的要经过千山万水。
即使在我们小的时候,一封来信传到自己的手中,也能想象到好几个画面:
或许是一个暖暖的午后,或许是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一个人俯在桌前,在一沓稿纸上面,借着昏黄的灯,一笔一画的给远方的自己写着想说的话;
写好以后,写上自己的落款,怀着盼望早日收到回信的心情,小心的将信折好,放进信封里,用胶水粘好,再贴上邮票,然后小心的夹在一本书里,或者放进自己的背包,等着第二天出门的时候把信寄出去;
等到第二天,在上学或者上班的路上,拿着这封信找到邮筒,轻轻的放进去,或者专门去一趟邮局,把信交到窗口后面那位姐姐或者阿姨的手中;
然后,等待着,自己的信被盖上邮戳,经过一道道的关卡、坐上火车、汽车,到达你在的城市,然后在某一天,被装进邮递员叔叔的包裹,再坐上他的自行车,来到你家的门前,被轻轻塞入那个小小的信箱,或者是你的学校或者单位的收发室,等待着你去把它领回家;
仿佛可以看到,当你拿到那封信时的欣喜。
虽然现在很少有人再写信了,而且即使写了,等待的时间也远远不必那么长,但是我们发现,对书信的那份感动和期待还是在,不论是什么形式来到的我们眼前。
又想起一个关于信的故事:
有一个邮递员,几十年如一日的送信。他有一个很特别的本领,就是伸手就可以摸出一封信的温度,有的信冰冷,有的信炽热,从温度中他就可以判断写信人之间的感情。
他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去将那些炽热的信尽快的送到,因为他知道等待这封信的人有多么的盼望。
可是有一天,他在堆在邮局一角的一堆无人认领的信里面,摸到了一封特别特别炽热的信,那封信的温度让他的手心发烫,可是不知为什么,一直找不到那封信的主人。
邮递员不忍心这样的一封信被丢弃,于是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封信送到。
几经辗转,这封信最终没有办法交到收信人的手中,而邮递员也终于知道了这封信的秘密:
原来,一对在旅途中相遇相知的恋人,本想短暂分别,先各自回到自己的家乡安顿好之后再重聚,可因为忽然而来的战争,永远的分隔在了两地。而男孩儿和女孩儿也都因为战争而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只是他们都无从知晓。
男孩子思念女孩儿,分离后一直给曾经留下的那个地址寄信,但一直杳无音讯。
后来男孩儿生了一场重病,他感到好转无望,便在清醒的时候又写了一封又一封的信,托付给自己的好友,继续代替自己来把这些信寄出,他就是希望有一天女孩子可以看到,他一直都在想着他。
好朋友不负他的所托,每隔一个月都寄出一封信,许多年过去了,最后一封信也寄出去了,还是没有收到女孩子的回信。
后来,战争结束了,这位朋友也去了别的城市。而就在这个时候,女孩子几经辗转重回自己的家乡,发现了那么多年的书信。而她,这么多年也在思念着男孩子。
于是,有了那封炽热得发烫的回信,只是,那个男孩子再也收不到了。
其实这就是个故事,是我很小的时候看到的,不管合不合理,至少我记住了,尤其是记住了,一封信是有温度的。
发现写了快两千字,竟然还没有写到正题。不过既然是信么,就比较随意,想到哪里就写哪里。
现在回到回信这个话题里,这次难得对你的信觉得很满意,可能因为比较真诚,而且也有了真正的内容。
可能笔友的意义就是交换彼此的生活和想法吧,友谊也好,感情也好,都是在彼此的了解之中加深的,倾听与被倾听,在来回的一封书信中可以全做到了。
这次你聊到了“金钱观”,这的确是很好的话题,因为每个人都多少会有自己的“金钱观”,我想也不存在对错,因为这是一个人生活的经历和多年来的思维认知综合起来形成的,只属于自己的一种观念。
先来说网易云一年五千这个事。
其实我的意思,不是一年5000不多,而是你之前提到的那个朋友,有一万多的粉丝,是靠着不断的发视频和运营而得到的,这样算下来,一个月不足500块钱,可是运营一个平台,想象一下也应该会付出很多的心力和时间,或许和半个全职差不多了。
所以我说的不多,是指和我想象中,达到平台要求所需要的付出相比,不算多。
再说关于你认为为了爱好买一件很贵的吉他和作差不多的这个看法,我倒是有不同的想法。
一万多,肯定不是小数目,但也不能说算是特别大。至少在你还清了车贷,也买了车位,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还房贷后,其实是可以负担的,也就是,拿下这个吉他的能力肯定是有的。
而你不买的原因,说白了,是觉得自己的爱好配不上这个价钱。
其实啊,这个钱对你的家庭来说,应该是多了不多,少了也不算少,对生活来说,不会有任何影响。
然后呢关于学习和爱好,我曾经听到过一种说法,觉得很有道理。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好好学一个爱好,先准备好需要的“家务事”肯定是没有错的。
就比如,花上一万元和花一百元买一件自己要学习的乐器,感受肯定是不一样的。
不是说买了贵的就一定会坚持下去或者是学成什么样,但是会让你的心里更重视,给自己更积极的暗示,也许一百元花出去,一点也不心疼,随随意意就放弃了,但一万元,或许会撑着你多学上哪怕几节课,甚至更远,让你在一些犹豫的时候坚持了下去。
我小时候,就有一个记忆犹深的教训。
小学时候,班级里好几个女同学学电子琴,其实我很羡慕,也很想学。到了三年级有一天,我妈说让我也去学,我心里非常高兴,也特别喜欢。
只是,我的第一个电子琴,是我妈从别人那里借的,和别的已经花几千元买了自己琴的同学相比,那个琴的声音听上去很怪,每次上课弹的时候我都会有些不自然。
后来,因为中断了几节课去参加婚礼,担心自己没练琴丢人,以及那个琴的声音总让我觉得不好意思,所以后面上课的一天我就不肯去。
当时我自己的琴还没有买,我妈也没有问我什么原因,就是她说去上课,我说我不去,她说去上课,我说我不去……然后就不去了。
后来我很后悔,我也常常想,其实当时,只要我有一个好点的琴,声音不那么怪,我肯定是愿意去的,我那么喜欢。
当时上的课不多,我都还能记得,第一次讲的是四分音符,一个空空的圆圈,老师让我们跟着一起唱:do,2,3,4……
第一首学的,是“玛丽有只小羊羔”,3212 333- 222- 333- 3212 3331 2232 1---.
说了这么多,我的意思,就是为爱好付出是值得的。尤其是你已经得到了大家的喜欢和认可,90天一天一首歌的打卡你都能坚持下来,一把更喜爱的吉他一定会给你带来新的体验和感受的。
然后说回“金钱观”,我不知道是不是受看一些武侠小说的影响,里面总是出现那种“拿出一包碎银,直接扔给店小二,二斤牛肉,再来一壶好酒”,所以我对钱多少的概念,不是那么的清晰。
像宝玉出门的时候,腰间都会别着一个小香袋,里面放着很多的碎银,他每天就直接赏给玩伴们了,想一想,都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再说我这方面也可能是是受爷爷奶奶的影响很深吧,小时候,我最喜欢和爷爷奶奶在一起,我常觉得我和他们才特别的像,就像是爷爷和奶奶的性格和气质结合到了我的身上一样,“金钱观”可能也和他们有点靠拢。
爷爷奶奶都是比较大方的人,经常拿自己的钱去帮助别人,虽然对自己也节俭,也喜欢的事情上也是是该花就花。
比如我奶奶喜欢衣服,喜欢首饰,在东北盛行貂皮的那些年,奶奶也很想拥有一件,可我那时候上学还没有能力,后来,我的三娘胡说花了三万多元给奶奶买了一件,奶奶特别开心;在我刚毕业那年,给奶奶买了一条一万多的钻石项链做生日礼物,奶奶当时开心的就说:“看我这个孙女,给我买这么贵的东西也舍得啊!”
我很喜欢奶奶这样,喜欢什么就明确的说出来,只要你记着她说的话,给她一点小惊喜,她就会满满的幸福感。
不过我爷爷后来生病的日子里,听姑姑说,爷爷遭了很多的罪,不得不靠止疼药来维持,那个止疼药是进口的,很贵,在90年代初,当时2块多一片,吃药的时间从8个小时一次,到6个小时,四个小时,2个小时……对于当时的家庭来说,确实是很大的一笔开支。
有一天爷爷在病痛中无力的说:“不吃了,不吃了,这个药太贵了,不吃了……”
每次想起来我都觉得很难受,那时候奶奶辞职了,在家开诊所,为了多挣一点钱来给爷爷看病。
这个话题有点沉重,再说回来。
我家也就是普通家庭,尤其是我妈,小时候家里孩子多,花钱更是能省就省,甚至省到让人无可奈何的地步。不过我猜啊,可能是那个年代的人,都是仔仔细细过日子,钱也比较少,所以计算能力都是在小数点以后比较有优势,多一点就不会算了。
就比如我妈,多一块少一块,甚至几毛几分,都喜欢精打细算,但我感觉,超过了一千,她就基本失去计算能力了。
衣服啊、保险啊,理财啊、房子啊,过千过万的,稀里糊涂就花出去了。
尤其是在前几年的p2p,以我在律所已经见过p2p无数倒台的例子劝她,那也不行,那两年就是把家里能倒腾出来的钱全都扔进了p2p里,直到我结婚前一天,在来和我汇合的路上发现钱无法赎回她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可是那有什么用呢?我也是在那一天,才知道我妈竟然扔在了里面那么多钱。
不过说实话,相比起来,我就是觉得那些钱挣得比较辛苦,担心我妈想不开,但对钱,我没怎么心疼,我想就当给自己个动力以后给赚回来吧。
只是,这让我不成熟的“金钱观”又受到了不小的一次影响。
因为我发现,这个钱丢的太容易了。和日常为了省吃俭用的算计相比,丢的毫无悬念,省的毫无价值。
时间,才是最宝贵的东西;认知和修养,才是一个人最需要提升的品质。
另一件事,就是我爸爸的病。在平时再愿意省的人、再节俭的家庭,到了生病的时候,钱花出去的都像流水。
我记得在怀孕时站了几个小时守在医生办公室的门口,就为了给他塞下两万块钱的红包让我们心安;还有在办理住院时看到一个人东拼西凑,挪光了银行卡、支付宝、微信里的零钱,就为了凑上一万多的pec-ct检查费,而这些,才只不过是一个初步的检查,治疗还没有开始。
治疗后的药,一度三四万一个月,有些新上市的靶向药甚至近十万元或者更多一个月,还有据说一百五十万一针的新car-t疗法,而这些,还不是有钱就可以做上的,想花这个钱来治疗大部分人都没有这个机会,因为癌种很小的几率才恰好适合。
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说,这两个事情,给我的影响很大,我发现和钱比起来,把握好自己才最重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让自己过得舒心,过得开心,自己好了,全家才会好。
不知不觉,写到了快五千字,就收住在这吧。
就是希望你能继续心中热爱,让自己开心。
其实我也想加首小齐的歌来的,可是录了几次都不满意,反正一个月的时间呢,等有了满意的我就补进来。
这封信,写到了下午,恰好也是一个在北京的春意盎然的午后。
六月见。
七月
2022年5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