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的“加餐”

从前,每天准时准点来到饭堂,最多等上两分钟,吃饭的铃声就响了。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盯着窗外,耳朵里传来一阵沉闷的滚轮的声音,过不了几秒,一个推着餐车的大姐,就把大家的饭食推进来,大家排队打着自己喜欢的饭菜。
最初的几顿饭,我还是比较有新鲜感的。尝到不同师傅用不同的烹饪手法,做出的不同味道的食物,当然会觉得爽口。可时间一长,就会厌倦,以至于越来越觉得这些东西,没有太可口。最有意思的是,也有其他同事这么想,他们说食堂的饭越来越不好吃了,如果不是看在价格便宜的份上,可能就已经另起炉灶了。
我还是看得比较清楚的,这世界上,大概只有清水和白米饭,这些没有味道的东西,不会让人厌倦吧,而它们之所以如此,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没有味道。没有味道,自然就不会因为过度接触而出现类似“审美疲劳”般的倦怠。所以呢,对于这些,即使不好吃,我还是会坚持吃着,不过多挑剔,哪怕再也品尝不出最初那惊艳的味道,却还是能坚持下去。
我也从中看到了一种稳定的生活状态,至少每天都还可以准时吃到饭,就此足矣。不过,最近,好像连这个小小的愿望,都在慢慢被打破。那天中午,我们带着一点点饥饿感,走进饭堂,拿着餐具,等待和往常一样,铃声响起来。我们聊着天,相信就在我们的说笑中,就会等来这顿午餐。
可我们忘我地聊了十分钟,当有个人问怎么饭还没来时,大家才后知后觉,今天怎么饭晚点了?这时候,群里发来一个通知,内容大概是,有客人要接待,午餐时间推迟半小时。
大家读到这个消息,都有些气愤,凭什么不先供应自己人,还在招待客人,如果再等半小时,那午休时间也耽误了,那可不好。另外,还有人说,半小时只是下估值,说不定还会往后推迟呢。
他们这么一说,我也泄气了,真是等不起啊。我便丢下碗筷,走出了饭堂。在我身后,又有几个身影,和我一起出门了。他们问我是不是不吃了,我说出去外面买点零食,他们都说正有此单意。
门口的超市里,此时已经有了不少人,他们分布在零食区,还有泡面区,挑选着自己的午餐。一大堆人,不约而同想到吃些零食,勉强对付一下肚子,那些货架上,原本应该是整整齐齐的吧,可今天饭堂没饭,这一突发情况,让零食区不那么整齐了,一眼望去,平整的货架上,这里缺了一包泡面,那里缺了一包饼干,在收银台上,也难得看到排着一条队来结账。老板都站在门口笑呵呵的,听到我们吐槽食堂的饭,他也帮腔说,偶尔吃点零食也不错的。
结了账,我去宿舍烧开水,泡熟了一袋方便面,这闻起来香,吃起来一般的面,几口就饱了,不过我知道这是一种虚假的饱,就好像一口气喝了不少水,让肚子暂时有了些饱腹感,稍过一会儿,又会饿。我又充足了几块饼干,这样就算勉强吃饱。
下午撑过去了,虽然没有饿,却多少有些”胸闷“,这种感觉我都不知道用什么词来形容,反正就是介于饱与饿之间的感觉。还是要用一顿正经饭,塞进肚子里,再垫个底,才能让心里那种飘浮发虚的状态,彻底清除掉。
可晚饭还是来得那么不及时,这些客人还没走,还打算留下来,吃顿晚饭,”好客“的我们,也只好继续等,我呢,还是和中午一样,走出了饭堂。和我一起出来的同事,也对此颇有微词,我们商议了一下,决定下馆子。
附近仅有三个面馆,我想起前些天还吃过,可那里的面,不知道是用什么油制作的,反正味道有些怪怪的,吃的时候确实不错,只不过在吃过后,总觉得不是滋味。我提议再跑远一点,去邻镇吃。他赞同,还说有个面馆不错,可以去尝尝。
我们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我的电瓶车,我骑车带着他,一起去了大约十公里外的邻镇,为了一顿晚饭。
夏天的路上,吹着晚风还是比较舒服,十公里对于骑行来说,也不是很长。没一会儿就到了。我们将车停在路边,几个面馆尽在前眼,什么兰州拉在,沙县小吃等都有,我们随便进入一家,点了一份饭食,十多块钱,几口就吃完了。味道不错,只不过是还没太吃饱。
不过晚饭我一般不追求吃饱,差不多就行。这一天两顿饭,都是自己解决的,和一直在食堂吃饭相比,偶尔这样,算是给自己开个小灶,改善了伙食。不过,据说这种情况会越来越多,那些外地的客商,还有上级单位,他们似乎对这里的饮食有兴趣,哪怕是一顿再平常不过的饭,毕竟很少吃到,而且是另一个师傅的做法,让他们在尝试时,还真就觉得不错,所以,他们还是会过来吃一顿,所以他们来说, 我们就只能让位。
我又买了一包零食,心想如果以后还会发生这种情况,我随时吃,手中有粮,心中不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