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我再也不怕你了!
01
南怀瑾先生说过:
“能够控制早晨的人,方可控制人生。
一个人如果连早起都做不到,
你还指望他这一天能做些什么呢?”
看到大师的话,我瞬间羞愧的想要找块儿豆腐撞一下!
再看这些名人们的早起时间:
80多岁的李嘉诚,每天6点起床。
联想创始人柳传志,每天5点前起床。
百度李彦宏说,每天早晨5点多就“被机会叫醒”。
俞洪敏6点起床,已是大佬里“起床最晚”的那个。
就连南怀瑾先生,早上也是5点起床,冬天也不超过6点。
我已经冷汗直流了。
“早起”这两个字,如鲠在喉,让我陷入了莫名的焦虑中无法自拔。
其实这么多年来,我每天早上起床时间平均也是6:30 分,相信我,这绝不是我的初衷!我是被逼无奈,因为公司离家远啊!所以常常觉得睡眠不足!
每天被某人称为“起床困难户”的我,尽管赖几分钟都有深深的罪恶感,但依然把赖床发挥得淋漓尽致。
但是现在,且不说名人,就连身边的一些优秀小伙伴,基本上都有早起的习惯。我这个习惯赖床的人,立马感觉自己被甩了好几条街。
可是,我却越来越疑惑:难道早起就是成功的代名词吗?不早起的人就不配拥有人生吗?
我想,答案应该是否定的!早起,只是生活的一种方式,并不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
要不要早起,得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早起早睡当然最好不过,若因为各种原因只能晚睡,再要求自己早起,恐怕也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不过,对于早起引起的焦虑,倒是让我思考出了三点心得:
1.所谓的早起,并不是要求你一定要在几点起床,它宣扬的其实是一种自律。
2.对于成功人士来讲,早起只是他们的一种习惯,真正的致胜法宝,在于他们的思维方式。
3.我们对于一切事物都要秉持怀疑的态度,尽量多启动大脑系统2,才能做出正确而又理性的决策。
02
前两天跟一朋友聊天,她给我看了她之前囤的课程,很多都没有听完,为此,她感到很焦虑。但又发现好几个不错的新的课程,她准备继续入手。
我赶紧劝她,先把之前的听完再继续新的吧!不然这样无限制地囤积下去,跟挥霍金钱有什么区别呢?
无独有偶,另一个朋友也跟我聊起了这个话题,不过她的做法就很值得称赞。
她之前也是囤了一堆课程,一年下来,发现从头到尾听下来的简直屈指可数。囤的时候特别心动,如今再看这些课程特别压力山大。焦虑如同排山倒海一样向她袭来。
最后,她痛定思痛,果断进行了断舍离。就跟修剪花草一样,去掉了细枝末节,只留下最重要的主干部分。
于是,每天忙完之后,静心听课的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
再看看我自己,课程虽然没有囤积,书倒是囤积了不少。
一听说哪本书好,二话不说先入手,至于什么时候看,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心里总在想:管他呢,反正书又不会跑,什么时候看都行。
结果呢,还是有一部分书被束之高阁。每每想到还有那么多书没读,内心也是焦虑重重。
看吧,其实我们都是因为焦虑而学习,并没有考虑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
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年代,信息迭代瞬息万变,知识焦虑也随之而来。我们拼命武装大脑,恨不得自己有三头六臂,到后来却发现,终日忙忙碌碌的背后,却是一无所成。
朝正确的方向,正确地努力,才会有正确的结果。
03
有天晚上无意中翻朋友圈,看到一个朋友发的轻松筹链接,没想到,出事的竟然是我以前的同事,一个27岁的小伙子。
2017年11月23日下午,他在路上行走的时候被疾驰而来的车辆撞飞,经过抢救好不容易脱离了生命危险,却到至今还昏迷不醒。
治疗的过程中已经做了3次手术,医生建议还要做一个分流手术,前期已经花了40多万,现如今已是杯水车薪。他的亲人不得已才发起了轻松筹。
看完不胜唏嘘,真的是印证了那句话:明天和意外,你永远不知道哪一个会先来。
耳边似乎还能听到他亲切地叫我“莎姐”,于是立马捐了款并转发到了朋友圈。
纵然是尽绵薄之力,也比无动于衷要好。剩下的,也只能祈祷奇迹出现了。
没想到,自此之后,我便陷入了未知的焦虑之中。
我常常会情不自禁地想:万一哪天我的亲人出了什么意外,我该怎么办?我有能力解决吗?
那句“你赚钱的速度一定要赶上父母老去的速度”,更是让我惶恐不安。
我就像一只上了发条的闹钟,神经时刻紧绷着。头发大把大把地掉落,虽触目惊心,却不敢妄自松懈。
我甚至觉得,我的更年期已经提前到来。
幸好,经过朋友的开解和自身的学习,我开始试着专注当下,学习理财,购置保险,认真写作。生活又重新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正如《如何才能不焦虑》这本书所说:焦虑来源于对未知的恐惧和对事物的关切。让我们感到焦虑的往往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你对事情的认识。
细细想来,焦虑似乎无处不在,也无从逃避。因为所有的焦虑都必须被承认、被接纳。随着你不厌其烦地抽丝剥茧、毫不懦弱地直面内心,你终能赢得这场无声的战役。
焦虑,我再也不怕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