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不好,是什么让我坚持写作?
为什么会想起要写作?
大一上学期从接触微博开始,时常阅读一些大V们的文章。当时就把自己的心态放空,自己落后别人太多,拼命似的去汲取知识。只要是自己不懂的领域,都尝试着去看、去想、记下来,截图或放到备忘录里。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我已经对微博里的文章或者说是鸡汤吧免疫了,就去图书馆找书看,有些时候看到精彩部分狠狠地拍两下桌子,就会引来别人蔑视的眼神,但心里直呼大爽。
由于看书时没有系统的盯着一个领域去发掘,书本上的知识杂乱无章的躺在我的脑海里。
每次都是想着找个时间再回头翻阅记录下来的知识,但也只是想想...所以知识也只是了解个皮毛而已。
而写作恰恰能打消这个顾虑,能让我好好的坐下来,好好的回顾当时对某个知识点的思考过程,然后写下来,对自己来说也是一个回顾总结。
写作时的感觉是怎样的?
享受。
写作时尽量不让外界因素影响到自己的思绪。
动笔前会使自己进入一个安静的状态,一般都是在宿舍里。如若宿舍比较吵或者没有灵感就去操场走几圈,琢磨下一篇怎么写,将大概的思路框架在脑中描绘来。而去操场的目的是去想该怎么写,跑步时想着如何排版时的感觉真好,会有一点小膨胀,但觉得自己既锻炼了身体,也升华了自身。
而真正动笔时,就会把当下的自己完全放空,去按照大纲、框架去填词去,想第一段我要写点什么、这句话放在第一段合不合适,第一段的核心内容放哪句话更为让读者读起来更舒服。
当然我自己是第一个读者,我喜欢这篇,觉得舒服,才会把文章推送出去。而每次写文时我总会想要拿起别人的例子来举,但还是尽可能的拿自己举例,因为这样更为贴切些吧。写自己的事,分享给大家。
对于我来说是不断的扒光衣服,对于读者来说更真。
如果有人问自己重要还是读者重要?我说读者重要,会有人说你上篇写的是尊重内心的选择,你这么回答很假。当然如果我说自己重要,那会被贴上自私的标签。
所以在尊重内心选择的同时,尽可能的去满足读者的需要。分享自己能讲出的故事,我想这既尊重了自己,也尊重了别人。
写作,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思考,高质量的思考。
无论什么地方,只要善于观察,你都能找寻一些别人注意不到的地方。这时你将这些记录下来,时间一长,将这些系统的结合起来,琢磨怎样把他们写成一篇文章,将自己的理解一并写进去、分享出去,给那些不善于观察、对这一知半解的人或与那些有同样想法的人产生共鸣。
写文需要不停地输出,刚开始会有很多有趣的东西在文章里。可是写多了,就会感觉身体被掏空,这时又不能中途放弃吧。
写作就是在逼我们去多看书、记录、搜集、整理素材,寻找灵感。
若只是输出不输入,迟早被榨干。
若一直输入,自身也只是个空壳,感觉自己懂得多。但没有消化,最后还是一滩浆糊。
写东西也类似写日记,写的文章,就是我们记录从某个年
龄段成长的足迹,思想不断完善的轨迹 。
写字是个很长远的路,在这条路上越往后走,文笔越不重要,反倒是对世间事的感悟、共情能力重要性凸显出来。
你现在写作的效果好么?有很多人看么?
不累计到一个数量级是看不出效果的。
我从8月底开始推送第一篇文章,到现在不到一个月,我不会苛求我一个文笔不佳的人,能在一个月内能看出多大效果。现在关注我的人也是我很熟的朋友,我很感谢大家支持我!现在微信上最高阅读量也就七八十,微博一百多。而做这个我就是想挑战下自己,就像我的订阅号个人说明上写的一样:只想认真的做一件事。
能专注与一件事,明白结果只是随之而来的附属品。
我现在很庆幸的是,我没有为哪一篇的阅读量较低而感到紧张羞愧;没有着急去提升阅读量而找些平台来宣传;顺其自然,只有等自己变好了,文章写的有模有样了,阅读量只是附属品了。
在自己阅历不够的时候,多读点书,别人的阅历会帮你看到更大的世界。
而写作也会使我自己对一件事的思考有更深的感悟,这种感悟会给我的说话谈吐增加一分自信。
而写文主要是为了取悦自身,我并不以此为生,只是兴趣使然,抑或在五光十色的都市生活中寻找一个释放的地方。
以一个陌生的身份,写内心的想法,至少在我看来,很好。如果幸运遇到共鸣的读者更好,如果遇不到,我只依此取悦自己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