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2018年的10个好故事(非虚构组)故事弘丹21天零基础写作训练营

大哥

2018-05-18  本文已影响146人  乐观桂娥

叮铃铃,电话铃想起,“老妹子,周末过来开个会,商量一下咱姐姐家的事”。电话那头是大哥的声音,“好的”,我答应后放下了电话。这是我们家处理事情的一个形式,而这种形式多数是用在大姐家,组织人就是我的大哥

大哥45岁时的照片

01

听母亲说,大哥很小的时候就跟着大姐帮着家里干活,弟弟妹妹出生后和大姐一边带弟弟妹妹,一边干家务,小学毕业不到14岁就开始跟着下地干活,割麦子、掰棒子、插秧等等,什么农活都干。

大哥非常利索,从小就喜欢拳脚,曾拜师学习摔跤,因此成就了一段姻缘。

离我家不远住着一位习武老人,是文革时下放到我们村的,50多岁,老两口没有子女。老人每天早晨都要在院里练上一阵拳脚,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回来也要练上一阵。大哥几乎每天放学都往人家跑,“大爷、大娘”的叫着,老两口也喜欢他。每当老人习武的时候他就在一旁认真观看,时不时的还学着老人的样子比划着,老人知道大哥老去那里的意思,什么也不说,每天照常练习,大哥也是照常看着,然后坐下来随便唠唠家常,大哥就回家啦。终于有一天大哥开口要跟老人家学习,老人当时并没有答应,让他好好上学。待到转天大哥去上学,老人家来到我家,跟我父母商量,老人家是天津人,操着十足的天津腔对我父亲说:“大兄弟,我看您家大小子身体不错,是块练武的料,您要是放心,把孩子交给我,我教他点功夫,您看咋样?昨儿孩子跟我说想学武,我没答应,老伴还不高兴,我说得跟你们商量下,这不老伴早早让我过来,说实话我们老两口都挺喜欢这孩子的”。父母也知道大哥喜欢,然后说:“只要您不嫌给您添麻烦,我们当然愿意呀。”就这样,大哥开始每天跟着老人学习,开始老人教他一些基本功,后来看他脚上的功夫很好,主要教他摔跤。自打大哥学习摔跤后,每天回到家就跟姐姐和弟弟比划,有时和同学比划,跟他差不多大的孩子都摔不过他。小孩子没轻没重,有些要领还没有掌握,所以摔伤胳膊腿的事时有发生,经常有家长带着孩子找到家里来,父母亲就给人家道歉,还得带人家去看伤。当然大哥的皮肉之苦也没少受,但大哥照样练,照样摔。

老人家不仅会功夫,还会推拿术,有孩子顽皮,不小心扭伤或者挫伤,找到他,几下就好。老人家知道大哥摔伤人的事,教训大哥说:“小子,习武、摔跤是为了强身健体,不让人欺负,可不是让你打架伤人的”。老人家反复嘱咐,并耐心指导大哥摔跤要领,怎么用巧劲,不能傻使劲,在摔跤过程中如何摔倒对方,但又不使对方受伤等技巧。另外还传授了推拿术给大哥。得到老人的真传后,大哥摔跤的功夫日渐成熟,开始到社会上跟人家切磋技艺,哪有摔跤比赛的只要听说就去参加(当时乡里也组织一些体育赛事,其中包括武术、摔跤等),比赛结果胜多败少,有的时候,老师傅也去助阵,大哥曾经被乡里推荐参加区里的比赛,获得过第二名的好成绩。

我慢慢长大些后,大哥有时也带我去老师傅家,那时老师傅已经60多岁啦,那精气神看上去还是像50多岁的样子,每天还坚持打上一套拳脚,有时就和大哥练上一阵摔跤。老师傅还教过我防身术:“当有人从后面上来搂着你的脖子时,你要一只手使劲掰他小手指头,用另一只胳膊肘使劲捣他小腹,用脚后跟使劲跺其脚尖,待其松劲赶紧跑,往人多,宽广的地方边跑边喊,这样坏人就不敢追你啦。那时只是听着觉得挺好玩,回家后还跟大哥实际演练,并没有当回事,不过现在看来还真是要学点,特别是女孩子,以防万一。

粉碎四人帮后,落实政策,老师傅家迁回了天津。大哥每年都要去看望他,后来听说老两口一次跟团旅游过程中,发生了交通事故身亡。

因为经常参加摔跤比赛,附近村庄都知道正营村有个会摔跤的小伙子,讲义气,爱打抱不平,看到有人受欺负他总要替人出气。再后来大哥经跤友介绍,认识了白塘口摔跤世家的穆家二姑娘,也就是现在的大嫂。大嫂家老一辈人就以摔跤为生,有自己的摔跤馆,培养摔跤手。她家大哥是区摔跤协会会员兼裁判,弟弟曾获市级比赛冠军。大哥跟随介绍人去穆家,出来迎接的就是大嫂的大哥,两位大哥一见如故,当年大哥参加区级比赛时,穆家大哥就是裁判。穆大哥握着大哥的手,哥俩边聊边往里屋走,见过大嫂父母,过了这一关后,才让人去叫大嫂。

据大哥说,第一眼看大嫂并没看上。瘦瘦的身材,身高1.6米左右,看着有点单薄,扎着两条半长辫子,瘦长脸,两只大眼睛,与她的瘦脸不太协调。穆家大哥在一旁说:别看我二妹瘦,身手可不错,以后有时间你俩可以切磋切磋。说完穆家大哥和介绍人转身到另一房间,大哥和大嫂先是互相介绍了一下自己,大哥长大嫂一岁,他俩属相是大小龙。然后说起各自的爱好,聊了一会儿摔跤,渐渐有点好感。大嫂懂得一些摔跤要领,平时也做些基本功练习,柔韧性很好(现在踢腿、下腰都很灵活)。

大哥回来后跟父母汇报,大哥不太满意,后来介绍人来传话,说穆家很满意,要来我家相家庭(过去农村都有这个习俗 ,双方见面如果没什么意见 ,女方家人要到男方家里实际考察一下)。父母很高兴,痛快的答应啦,大哥心里不愿意,但也不敢违抗父母的意思也变答应了。按照定好的日子,一个庞大的“考察团”到来了 ,我的印象中应该是十几个人,具体人数不记得了。父母和大姐早早的准备好水果,做了两大桌菜,都是过年我们才能吃到的。“考察团”吃饱喝足后很满意,我父母还特意准备一些礼物给带上,父母对大嫂很满意(首先是民族上合适 ,都是回民,另一方面大嫂看上去是那种很老实,不爱说的人,我母亲喜欢文静的女孩)。看到父母高兴,大哥也就随父母意,隔段时间给她家送点粮食,她家人多,干活的少,生活上与我家相比较差一些。每次去她家就跟她家的大哥练上一阵,大嫂在一旁观战,时不时的给哥俩倒水送毛巾。随着时间的推移,俩人渐渐的加深了了解,最后大哥把大嫂娶回家,结婚后大哥慢慢的收了心 ,不再参加摔跤比赛,安心的干活过日子。

02

人一上了年纪就爱回忆过去,大哥经常跟孩子们其中也包括我在内说他小时候的事情。

小学毕业后,不到十四岁的大哥就开始跟母亲下地干活儿,一天的工夫娘俩就可以割一亩地的麦子。十六岁和村里的年轻人一块儿出河工,挖河沟,清淤泥,每天挣10分工,晚上回来还要去练功。

后来生产队缺少赶大车(马车,我们俗称大车)的,他就跟着学赶大车,大车就是一匹马拉着两轮的大木板车,赶车的叫把式,把式手里拿着长辫,坐在车架左侧(也有做右侧的),一边挥舞着辫子,一边“得儿、驾、驭”的喊着号子,给马指挥前进的方向。

那时马车是农村主要运输工具,大哥经常赶着车出门,给大队拉运粮食和其他一些货物。短途的一般当天就能回来,但有的时候去外地拉货,就要好几天才能回来,路上要带足够的草料喂马。大哥爱干净,出长途时大哥每次都要带上自己的被褥,一回到家就赶紧换掉身上穿的衣服。出长途一般两个人一辆车,有时为早点回家,大哥就和同伴商量,连夜赶路,边走边聊也不觉得困,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大哥一年四季不辞辛劳,风雨兼程。出门能连夜赶回来时尽量往回赶,就是为了省下驻点的钱贴补家用(那是出门大队每天给补助,驻点、吃饭自己掏钱)。有时路途短的,当天能回来的,大哥就带上干粮凑合着吃。冬天是最遭罪,赶着马车没有遮挡,虽然戴着棉帽子,但西北风吹到脸上像是小刀剌的疼。身上穿着母亲做的棉袄、棉裤,外面套上破军大衣,腰间系一根绳子,以防进风,脚下穿着母亲做的棉靴头,赶上一段路,脚冻的不行了,就下来跟着马车小跑,直到脚底热乎了才又坐上车。我印象中,有一次一个冬天的一天清晨,天蒙蒙亮,我和母亲都还没有起床,大哥出车回来了,听到外面的动静,我和母亲都醒了,大哥进来,只见帽檐、眉毛全是霜,母亲赶紧起来穿好衣服准备给大哥做饭去。大哥叫住母亲,从怀里拿出几个馒头,一个饭盒,打开盒盖里面有炒鸡蛋,还有牛肉,大哥让母亲热热吃。大哥说这次出车是趟急活,对方着急用料,他连夜给人家送到,老板非常感谢,要请大哥吃饭。大哥跟老板说着急赶路,就不吃饭啦,老板把菜给他打包,还多给带了几个馒头(那年月只有过年时我们才能吃上馒头),大哥谢过老板后全都给带回家来让我们吃。

一次意外大哥从此告别了赶车的差事。事情是这样的:赶马车的人,除了每天赶车拉运东西外,每天要喂马,遛马,与马匹建立良好的感情,马到时候才会听你指挥。遛马时大哥都是骑在马背上在马路上来回走。一天大哥给马洗过澡,涮过鬃毛后,像往常一样,大哥给马套上鞍子,骑着马悠闲地在路上走着,突然一辆大卡车从身边疾驰而过,并打着刺耳的喇叭声,马被吓到,发疯似的一边奔跑,一边撂撅子。大哥紧紧拉住缰绳,但最后还是被头朝下摔了下来,因为大哥练过摔跤,多少懂得些保护,但摔下来后当时头就缩到了脖腔里,路上人发现,赶紧通知我父亲。大队派人赶着车跟着父亲一道将大哥送到大韩庄韩氏骨科诊所,医生说这是挫腔子了。韩氏骨科有着多年的历史,诊所创始人之一的韩大夫与父亲是结拜兄弟,我们叫他大伯。大哥被送到那后,大伯一看二话不说,叫大哥坐好不要动,他双用手抱住大哥的头,使劲一拔,只听到咔的一声,头从脖腔拔了出来。大哥也叫一个坚强,一声没吭,但是汗水已经湿透了衣裳。大伯又给开了几副冲洗的药,告诉大哥回家好好养着吧,过几天就好了。大哥跟我描述这段经历时说:亏了我练过,要是换了别人早就完啦。

大哥脖子好了后(其实好长一段时间只要阴天下雨还是别扭),开始到大队木工厂跟木匠师傅学做木工活。大哥聪明,学东西很快,干啥像啥,开始跟着师傅打下手,用墨斗弹线,锯料、刨板,后来师傅指挥着组装家具。学成之后,大哥一边在木工厂上班,一边开始自己在家做木匠活,我们家的家具(包括大哥、二哥、三个结婚的家具)都是大哥做的,同时也给别家做。那时的木工活除了荷叶需用钉子,所有连接处全都是楔子,真正看的是活儿。不像现在全是螺丝和钉子,倒是方便拆装。大概在侄子三岁时,听吉林表姐说那里缺木匠,凭大哥的手艺到那肯定能挣钱,大哥也想出去闯闯,禁不住鼓动,大哥一家三口举家迁到东北吉林,暂住表姐家。安定下来后自己租房,大哥每天给人家做木工活,确实挣钱。但仅半年的时间,由于孩子在那里水土不服,反应比较厉害,在当地看了一段时间不见好转。加上嫂子也适应那里的寒冷天气,正好赶上人口大普查,全家又迁回了天津。

03

1975年,大队橡胶厂扩大规模,招聘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大哥参加应聘并被录用,主要是负责对外业务,推销产品,扩大对外销路。当时橡胶厂主要生产过滤板,橡胶鞋底,后来生产洗衣机、冰箱密封条等。

经过几天的培训,大哥很快了解了业务流程。大哥一方面跟着老师傅学习,稳固好老客户,另方面自己学习有关营销方面的知识。经常参加一些橡胶行业的技术交流和产品展销会,学到了很多专业技术和营销技巧,同时结交了不少同行业的朋友。销路逐渐被打开,厂里的经济效益大幅度提升,大哥很快由业务员,到业务负责人,最后升为业务厂长,一干就是二十年。期间有十年还担任铁岭阀门厂天津分厂(在正营村与橡胶厂一条马路之隔)厂长,同时兼管着橡胶厂的业务。

大哥这二十年对待工作可以用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勇于开拓来概括。由于工作业绩突出,先后多次获得津南区先进厂长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曾做为厂长代表参加了建设部在昆明组织召开的全国第一次水工业会,有幸与主持会议的建设部长叶如棠合影留念(很遗憾,因为搬家照片丢失),会后参观了景洪和缅甸。纪念毛主席诞辰100周年作品展天津展览馆展出,大哥做为区少数民族(回族)代表前去参观。

1995年大队成立制鞋厂,运营不到一年,产品打不开销路,面临停产的局面,大哥临危受命担任该厂厂长。经过一年的整顿和调整制鞋厂起死回生,第二年扭亏为盈。

在鞋厂的几年,大哥明显的老了很多,从他的脸上看到了岁月留下的痕迹,厂里的每一件事情都要亲力亲为,使其耗尽了心血。加上父母相继去世,对他是个巨大打击,用大哥自己的话讲,他再也不是在母亲跟前耍贱儿的孩子了,他要负起维系我们整个大家庭的责任,他要让兄弟姐妹特别是姐姐和妹妹向父母在世一样,永远有家的感觉。

2011年6月大哥到了退休年龄,大哥提出了退休申请,大队要他继续担任鞋厂厂长,侄子看这些年他父亲太累了,就劝他不要再干了,该歇歇啦。大哥将厂里的运营情况,一一做了统计分析,交代给副厂长,业务往来的客户情况,对业务人员进行交底,经过半年的传帮带,2011年底大哥正式退休。

退休了本以为可以好好休息休息啦,结果在家没呆几天,邻村瑞祥成锅炉厂厂长得知大哥退休消息后,聘请大哥担任副厂长,主要负责销售(该厂厂长是大哥的朋友,他了解大哥的为人和能力)。大哥是个讲义气的人,同时也是个呆不住的人。经过该厂厂长几次邀请,实在不好意思再拒绝,最后还是去该厂工作了,不过这次大哥事先讲好,干不了太长时间,算是帮厂长一个忙,开拓一下外部市场,结果一干就是两年。

大哥到该厂后,首先了解该厂整体运营情况,了解产品性能和他们的销路,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大哥开始外出河北,河南,山东,陕西等地,介绍和推销该厂产品——家庭用取暖、做饭、烧水炒菜等多功能锅炉。开始他采取一地选择一两户人家免费安装试用的方法,推销他们产品。每去一个地方,大哥都要在当地住上几天,带着安装工人给用户安装,并负责该产品功能的讲解和操作。试用几天后,收集用户对该产品使用情况的反馈,收集信息后返厂进行分析,确定是否开拓该市场,因为他们的产品季节性比较强,一般秋冬季使用,大哥在这个季节基本上都在外面。他不但跟踪调查客户信息,还要做好售后服务。大哥到该厂的当年冬天,就打开了河北和河南两省部分地区的市场,为该厂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转过年来春天,大哥又带领该厂售后服务人员,挨家回访用户,同时进一步扩大市场,慢慢的他们又在山东和陕西打开了市场。经过两年的时间,大哥帮着该厂扩大了市场,创造了效益。同时为该厂制定了一套可行的销售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也为其培训了几名业务骨干。当然,厂里也给大哥一定的回报。

2013年底,大哥觉得该厂已经打开外部市场,是时候该撤出来了,所以提出回家休息的要求。厂长再次挽留,最后大哥答应做最后一次回访,并收回销售货款。12月的一天大哥坐长途汽车(本来厂里要派车送大哥,事情办完再去接他,因为年底到处去收账款,车不够用,所以大哥坚持自己坐车)去河北省石家庄做客户回访和收货款,途中因劳累睡着了,等醒来后发现自己随身携带的包不见了,再去摸口袋的手机,发现皮衣外套被划开了一个大口子,手机,钱包都不见了,于是跟司机和售票员反应情况,售票员问询乘客,有没有看到什么人干的,都说没有发现。后来大哥回忆说,当时他是坐在靠后门门口位置,中途有一年轻人上车,坐在他旁边,那是时他还清醒,不知什么时间自己睡着了,等他醒了发现东西丢失,他身边的这位乘客早已下车,而且沿途也有一部分乘客陆续下了车,到终点车上已经没有几个人啦。到了石家庄客运站,大哥把发生的情况和客运站保卫科做了反应,保卫科做了登记后,让大哥回去等消息,同时告诉大哥,不要报太大希望,因为曾经发生过类似事件,均无结果。后来单位派车过来,大哥做完回访并收回了货款,安心的准备回家过年。大哥回忆说:“万幸的是在去的途中,如果是收取货款回来途中,我这年都没法过了,那是十几万呢,我可赔不起”。

由于大哥的敬业和认真,从瑞祥成锅炉厂出来后,又受聘于北闸口乡供热公司,负责供热系统的维护,同时兼任党支部书记。

04

大哥不仅工作认真,还是个爱学习的人,不仅学习一些理论知识,还学习专业技术方面的知识,为管理好公司,他还学习了劳动法,合同法,公司法等相关法律知识。工作期间,有的合作方或者销售对象,出现某些纠纷的时候,公司就会让大哥出面进行调节或谈判。谈判前,大哥都要对对方的情况做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大哥经常骄傲的跟我们炫耀,当年当厂长时处理的一些经济纠纷案子,他不用律师,自己根据相关法律条文进行辩述,让对方输的心服口服。

大哥平时学习有做笔记的习惯,而且经常写日记,有不会写的字就去查字典或者打电话问我。有时出差路过某地,看到路标上有不认识的字,就会拿出手机给我打过来,“老妹子,我现在在xxx地,有个字请教一下”,然后就把这个字是什么样笔画画描述给我,我这边拿着笔写下来,认识的我当时就告诉大哥。有些字我也不认识,我会告诉大哥稍等,等我查完字典后再告诉大哥。说实话有些地区的地名确实很生僻,特别是一些小县城的地名,我有时跟大哥开玩笑说,您这不是请教我,根本就是考我。直到现在,有时大哥写什么东西的时候,有拿不准的字或者此词,还是经常打电话和我探讨,以至于大哥一给我打电话,我爱人就会说,大哥又是问你字吧。

大哥在工作期间,还一直担任村党支部组织委员,虽然退休,但党支部的工作一直兼任着。我曾经在公司组织部负责党建工作,每次回家大哥都要和我聊些组织发展呀,国家的形势和政策呀。三哥不爱听(三哥大老粗一个,心直口快),总是说些怪话(因为某些党员干部的作风确实败坏了党员的形象)。每当这个时候大哥就会教育三哥,不要口无遮拦,想什么说什么,要注意影响。

大哥经常说:“要做一个知法,守法的人。特别是作为一名党员,更应该自觉遵守法纪,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做的不做”。大哥确实是这样,他不但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亲戚都说他胆小怕事,说他培养的徒弟人家自己干厂子都发了。改革开发一些人下海经商确实有一部分发达了,大哥当时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根本没有想其他的。大哥说:别人怎样我不羡慕,我规规矩矩的干好自己的工作,心里踏实。

正因大哥的认真、正直,到现在还在工作着,我每次打电话都说,差不多得啦,快七十的人啦,该退啦。他每次都说,活也不累,再说人家信得过咱,咱就得给人家干好。

05

大哥是个注重家庭和亲情的人,非常有感召力和凝聚力。他是个非常孝顺的儿子,也是受我们尊敬的长兄。父母亲在世的时候,大哥每天下班回家,首先要到父母亲屋里问候一下才回到自己屋。每次出差回来都要给母亲带些当地的特产,同时也给姐姐、弟弟、妹妹带些纪念品。平时发了奖金除了给母亲买些吃的,穿的,还单独给母亲一些零花钱有时出差学习可以带家属的情况下,大哥就会带上嫂子和母亲一块,在学习地附近玩上两天。三哥家条件不是很好,大哥有时也会给三哥贴补点。

大哥大嫂与母亲和俩侄儿

大姐家孩子多,靠放羊和种地为生,生活比较困难。为了大姐家三个儿子的婚姻大事,大哥多次组织我们兄弟姐妹召开会议,(前文写到接到大哥电话)商量解决办法,最终兄妹共同出资,帮大姐渡过难关。

随着父母一年年变老,各种疾病也随之出现,大哥每天下班后都要给母亲按摩。只要母亲喜欢的吃的用的,不管多贵,大哥都要想法给买来。母亲重病期间(医院诊断为糖尿病综合症,转胰腺癌),疼痛难忍,需要杜冷丁止痛,这是受控药物,大哥就通过各种关系,为母亲买到药,缓解母亲的痛苦。母亲想吃大虾,大哥也是二话不说,跑遍附近个个市场最终让母亲吃到嘴里。

三哥小时候比较调皮,喜欢打架,总是大哥解围。年龄大了喜欢喝酒,多次酒后骑摩托摔伤,都是大哥第一时间赶到或者叫侄子带着去医院,需要手术时,大哥一直守在身边。

大姐和二姐生病住院也是大哥跑前跑后,又找医生又找院长(这些年大哥认识的朋友各行各业都有)。二姐几次住院,都是大哥找车并陪着在医院(在《二姐》里有叙述,这是不再多叙述)二姐得骨癌后,大哥每天下班都要去给二姐按摩,天气好的时候背着二姐下楼嗮太阳,到二姐病重的最后一段时间大哥干脆请假(供热公司的修整期,事情不多)每天陪着二姐,直到二姐生命的最后一天。

推着二姐楼下过风晒太阳

2016年我因骑车摔伤也是大哥带我去大韩庄骨科医院……大哥为我们付出很多很多。

父母亲去世后,每到节假日,大哥都要将兄弟姐妹们聚到一起。我们谁家里有事,都要和大哥商量。母亲去世二十年,父亲离开我们也已18个年头,这20年来我没有因父母去世而产生无家可归的感觉,相反,每到周末或者节假日哥哥嫂子都要打电话让我们回家。邻居朋友都羡慕我们的大家庭。

对待亲戚朋友,只要不违反原则,大哥也是有求必应,并尽自己最大努力来帮助。乡亲邻里婚丧嫁娶,人情往来大哥都不会失礼。

06

最近这两年,我发现大哥脾气比较大,点火就着,(这是我们经常用来形容脾气急的人),可能是更年期的原因吧,无论说什么事情,只要他认为不对的,不管什么场合,什么人,立马就跟人喊起来。还有不论在哪,只要遇到看不惯的事就要管,不管认识不认识,弄的人家不高兴,他还挺生气。有时嫂子劝他,不让他管闲事,儿子也说他,这么大年纪啦,克制点自己,别沾不沾就着急,就教育人家,现在小年轻的根本听不进去。

有时我也会劝大哥,在单位不要管太多的事,干好自己的事情就得啦,不像您当厂长的时候啦,您不管不行,管了人家听您的,现在您和人家一样,上面都有老板,而且有的人是老板的亲戚,您别得罪那些人。大哥现在有些固执,谁的话都听不进去,一般我说什么,当时他还是给我面子,不会跟我着急,但还是跟我说:既然人家叫咱给管理,咱就得给人家管好。我无法反驳,只能说人家跟您客气客气,您别太当真啦。

其实想想大哥这样做没有错,只是不够委婉,太直接。

这就是我的大哥,一个正直,认真,敬业,有点固执的铁老头(我印象中大哥很少生病);一个重情重义的,令人尊敬和学习的好兄长。

愿大哥保重身体,快乐工作,快乐生活。

下面附上几张我们兄弟姐们的照片

为二姐庆生,兄弟姐妹合影 孩子们为两位寿星敬酒 我为大哥二哥准备的生日宴

大哥二哥生日只差一天,在大哥63周岁,二哥六十周岁时,我为两位兄长准备了生日宴,上图为酒店服务员手持蜡烛,为两位哥哥唱生日快乐歌,并送上长寿面。

我们的全家福,大哥激动的流下热泪。(前排从左至右二姐、大姐、大哥、大嫂、三嫂、三哥,后排爱人,我,二哥,二嫂)

修改与2018年6月9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