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战国其实很有趣》(二)黑马
春秋后期的晋国,国君逐渐成为摆设,权力被国内的智氏、韩氏、赵氏、魏氏,范氏和中行氏这六大家族控制,这些贵族之间明争暗斗,后来范氏和中行氏被灭,剩下的四大家族斗争日益激烈。
赵无恤出生在晋国的赵氏家族,他爹赵鞅是赵家的老大,赵鞅生育能力强,儿子比较多,赵无恤是从妾生的儿子,按说是继承爵位八竿子也轮不到他。
因为我国古代采用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注意不是一夫多妻制,一个男人只能娶一个妻子,其他的女人称妾,妾比妻的地位要低很多。贵族在选继承人的时候都会选择嫡长子,就是妻子生的第一个儿子。而赵无恤他妈是他爹打仗时俘虏来的,地位极低,平时吃饭时连饭桌都上不了,按说赵无恤是不可能成为接班人的,但他爹赵鞅是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出于家族生存的角度考虑,决定打破这一规则,选择能力强的儿子接班。
但这么多儿子怎么选,他还是犯了难。古时候的人比较迷信,赵鞅便想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姑布子卿,此人有一特长,就是擅长相面,这在当时可是极其了不起的技能,就是放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仍有很多人对此十分痴迷。姑布大师经常来赵家,对他的儿子有所了解,纨绔子弟大都比较贪玩,而赵无恤却聪慧好学,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天赵鞅把自己的儿子全部叫来,排成一排,让姑布大师相面。
姑布大师看了一圈下来,很直白对赵鞅说:“你其他儿子都比较一般,只有赵无恤这个儿子不得了,将来前途无可限量。”
姑布大师虽然会算命,但赵鞅这样一个聪明人,自然不会听他一面之词。不过从此之后,他开始留意起这个儿子来。
一天,赵鞅把自己的人生经验总结成训诫之词,写到木板上,给自己的儿子们一人一块,让他们认真学习背诵。就这样不声不响地过了三年以后,赵鞅突然问起儿子们是否还记得木板上的内容。大儿子伯鲁和其他儿子一样,支支吾吾,答不上来,只有赵无恤倒背如流。接着赵鞅问起木板的去向,所有的儿子你看我,我看你,面面相觑,而无恤却不慌不忙地从自己的袖口里拿出了木板,原来他一直把木板带在身上,时刻检点自己。赵鞅一看,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却对这个儿子另眼相看,可见老爸的语录一定要牢记。
又过了几年,赵鞅把自己的儿子们都带到了常山上搞野营拉练,常山就是我们今天的北岳恒山。到了山上,他对自己的儿子们说:“老爸我在这山里藏了一件宝贝,你们都去找吧,先找到的我重重有赏。”
儿子们听了,眼珠子差点没掉下来,常山这么大,你藏个东西让我们去哪找啊,就是找,没个几年也别想找到。于是儿子们就没把它当回事,只当是一次游山玩水,顺便再寻个宝啥的。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赵鞅说的赏赐,就是自己的爵位。
不出赵鞅所料,儿子们都空着手回来了,只有一个人,赵无恤,他说自己找到了。赵鞅看着他,说道:“你找到了,那拿出来看看啊!”
赵无恤没有说话,而是站在山顶,望着遥远的北方,然后指着代国,平静地说:“通过常山进攻代国,代国即可被赵家所取。”
赵无恤所说的代国,是一个盛产战马的地方,战马当时的作用跟现在的坦克、装甲车一样,是非常重要的战备物资。赵鞅会心地笑了,他知道只有赵无恤明白自己的心思,他相信赵家在他的带领下必将开创一个崭新的时代,于是确立赵无恤作为自己的接班人。
赵无恤能够从一个身份卑微的庶子成为接班人,不光是他比较聪明,更为关键的是他更了解他父亲。
赵鞅死后,赵无恤正式成为赵家的首领,在为赵鞅守丧期间,他就迫切地想要进攻代国,相比于直接盲干,他是一个喜欢动脑子的人,他决定设一个局。
赵鞅在世的时候,曾把自己的女儿,也就是赵无恤的姐姐,嫁给代王,代王也就成了赵无恤的姐夫,他的局就是想办法干掉自己的姐夫。
一天,赵无恤在夏屋山设宴请姐夫喝酒,虽然表面上大家是一家人,但代王此人十分谨慎,他和赵无恤约定,所带的部队都驻扎在山下,只带几个随从,不允许带任何兵器赴宴,赵无恤欣然应允。
代王来了之后,赵无恤和他拉了会儿家常,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赵无恤突然一不小心把酒杯掉在地上,只见盛酒的人拿着手里铜勺照着代王脑袋就砸了过去,代王顿时脑浆四溅,当场毙命。趁代国群龙无首之际,赵无恤发兵攻打代国,并一举攻占。
赵无恤的姐姐听闻丈夫被弟弟杀害,悲痛不已,拔下发笄自尽而亡,代地的人为了纪念她,把当地的山称为磨笄山。
凭借自己的智慧,解决了自己的姐夫,此时的赵无恤却面临着另一个更强大的对手,他就是智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