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到发苦!有感于网络227事件......

2020-03-04  本文已影响0人  迢迢不断

费斯克在《理解大众文化》一书中,将“粉丝”定义为过度的读者,他认为,粉丝的行为通常是主动的、参与式的、狂热的。粉丝文化,这几年成为了社会热点。过了偶像崇拜年纪的人,很难理解粉丝对偶像那种生死依恋,愿为其倾其所有的感情。

一位博主分析这个现象说,今天的偶像,已经是资本的资产。资本存在的目的是什么?读过中学的人都知道,就是为了赚钱,为了利益最大化。所以,当资本和偶像结合一起时,我们看到的偶像,更多就是一台印钞机。

为了让某个偶像可以利润最大化,衍生出“饭圈”这一形式。从网上查知,饭圈多是明星经纪公司为套牢自己艺人的粉丝而组织起来的。“套窂”一词,原本用于股票交易,指为求得利润买入股票,但买入后股票价格下跌,无法获利买出只能长期持有。看来,粉丝和偶像的相互关系,真是直接的利益关系呢。

饭圈,作为资本方的下延,为了维护核心竞争力或利润增长点--“艺人”,一方面开足马力大肆宣传,吸收更多的粉丝,另一方面就是暗戳戳,甚至公开地,采用各种形式反对竞争者,持不同观点者,以达到维护“艺人”的权益。

这两天引爆网络热潮的两字男艺人227事件(详情大家可以去搜索),就是饭圈充当安保局的经典案例。起因很简单,这名男艺人的唯粉因不爽一篇同人文,在网上单枪匹马挑了各种亚文化圈。不仅有伤害了同人,还有欧美,古风,耽美,动漫等。

由于涉及面广,这次舆论就从相对小众的亚文化圈,波及到了各个社交平台。甚至让我这样从不混圈,对亚文化仅知皮毛的佛系老人,也不得不被动关注。这次,粉丝们的甜得发腻的爱,已经成为这个社会的苦药。

每个时代都有追星现象。改革开放前的年轻人,追的是政治、军事明星;国门洞开后,港台的邓丽君、费翔等 ,本土的唐国强,刘晓庆等成为60、70年后的追的演艺明星。而且人们追星的范围,不仅有影视歌,也有体育、文化等,百花齐放。世界是多元的,每个人都该有权利表达自己的喜爱。

比如,我特别钟意一些过往的,经过时间过滤的老派明星,欣赏他们身上那种,现在已经很难看到的优雅。若说我有圈,就是有点点沾“OLD-FANSHION”这个圈罢。但我从不把自己的喜好强加给别人。不会觉得旁人的不理解或不喜欢,让我喜欢的明星价值有丝毫损失。

但饭圈就不同,它们有一个让人非常唾弃的文化:非粉即黑,党同伐异!不能容忍丝丝别人对自己爱豆的异议。稍有不合,就撕,就控评,就人肉,更让人窒息的,就是“举报”。饭圈的举报行为,让人很容易和“请君入瓮”的来俊臣联系起来。

在这场事件中,有名该艺人的某粉头(饭圈里的头部人物),除了自己亲力亲为下场使力,还手把手教粉丝如何举报:比如圈各种公权机关账号,甚至冒充学生家长给教育部门打电话。结果就是同人圈的AO3网站被封,B站上的视频下架,Lofter被整改,据称,当时这波操作已经有向其它有异议的圈子漫延的趋势。真是应了一句“饭圈过后,寸草不生”。

然而,不是在沉默中消亡,就是在沉默中爆发。网民这次终于忍无可忍,他们采取了另一种反抗方式,没有过多的对骂,而是剑指七寸,直接宣言抵制这位艺人代言的广告产品。

这前提到过艺人和资本的从属关系,艺人最大的变现力是代言广告。广告曝光率几乎和艺人的当红程度、吸金能力是成正比。广告商是艺人方的金主,如果他代言的产品被消费者抵制,金主投的钱就会“打水漂”。

果然,金钱的力量是巨大的,很快,该艺人的工作室和后援团就先后发表致歉声明,虽然我看了一下措辞并不是情愿,比如那名粉头的道歉贴,配的就是一张”我没有错”的图。

粉丝数量毕竟少于网民数量。众多金主已经感受到了网民的愤怒,并开始有所动作。最实锤就是某奶制品本已官宣将于3月1日,在网络平台发布这名艺人的新广告,但目前相关平台只有一条“三月你好”。

很多人完全不理解饭圈为了护“主”,不惜一切代价去四面攻击的行为。“闷声发大财”它不香吗?但粉丝的心理,如知名评论人王小峰写的《粉丝的30种可能》中那样,粉丝倾向于对粉的对象投入过多的情感,并习惯在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假设他想象的一切都符合事实,并将内心的想法强行安插在自己和偶像身上。 这种背景下,粉丝很难作出理性行为。

杀人一千自伤八百。资本方会重新考量这位艺人的公众影响力,而一旦失去了资本的保驾护航,“凉凉”是必然的结局。比如,有位前几年红得发紫的两字男艺人,现在却在各种热度排行榜都跌出前20名,他代言的广告产品也随之易主。

粉丝会老,热度会消,长江后浪滔滔。以金钱堆出的名声,来得快也去得快。艺人若有自知的,会早早潜心寻找新的路线转型。倘若以为眼前的就是久远的,那也就只是沦为饭后的谈资,被人偶尔提起一下。毕竟新的爱豆,已经春风吹又生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