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次摔倒

2020-02-24  本文已影响0人  chocolatemamama

地板上做着有氧运动的我,眼看着在楼梯中快活蹦跳下来的潼潼,一脚踩空在离地面还有三格距离的楼梯里摔了下来。

没随即的哭声,身体卷缩着趴在地板,我知道这一次肯定比较痛了。

我立马跑过去抱着她说:“妈妈在”。接着询问她确认伤到的具体位置,然后表达共情接纳她的感觉"很疼是不是?哭吧,哭出来能让你感觉舒服些的话,妈妈在"。

这过程,我一直轻柔的抱着她,让她通过哭出来完成释放痛疼的这一过程。

每一次当她感觉害怕或不舒服时,我都会说"妈妈在",我认为这是一种情绪的按摩。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当自己面对身边一些突如其来的状况时,原本是出于关心的情绪却演化成是责备。比如:伴侣因为开瓶盖而刮伤手时,我们本应该关心对方是否疼痛或为其贴一张止血贴,就能够解决甚至借此完成一次感情的升温,可事实却是随口大声责骂:你是猪啊或你怎么那么蠢连这点小事也做不好。有没有耳熟能详的感觉,因为我也曾被这样对待过,心里其实蛮不爽的,哈哈哈。

那导致有这种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是我们缺乏一种正确表达自己情绪的能力。

明明想关心却表现出一脸嫌弃的责怪。

如果在潼潼摔下来的这一刻,我使用的是遣责她,那对摔下来的这一事实毫无好处。但坏处可能是孩子会因为害怕而封锁自己。封锁的或是情绪或是感受,因为此时的坦白于孩子而言或许会带来更灾难性的责骂。

等孩子情绪平复后,我问她为什么会摔下来的原因,她说:因为我是用跳的,下次我再也不跳了。哈哈哈,我想过不了一会儿你就会好了伤疤忘了疼了吧。

但内心的os总不能拿来调侃孩子。

在我们分析了摔倒的原因后,我进行了自我暴露,跟她说其实妈妈是大人了也有过在楼梯里摔倒的事情。暴露说自己类似的体验,与她产生链接,得到更多的信赖以彼此共情,也好让她知道"摔倒"是意外是例外,而不是因为只有你才会摔倒。

然后我们一起找出更多可以预防摔跤的方法,比如手要扶扶手梯,比如不用蹦越的,要慢慢走.......

在孩子成长的路上不可能不"出错",而是要视孩子每一次的“错误”为成长的机会。

《感受爱》一书里提到“人每天都被两种感觉操纵。一种叫爱一种叫恐惧,两者必居其一。要么生活在爱中,要么生活在恐惧中”

当孩子面对挫折时,我们需要学着用包容和帮助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让家成为孩子们强而有力的避风港。

心理学里说"链接是善,封闭是恶"与孩子们产生链接是建立关系的基础,尊重和聆听是走向互信的桥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