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研习社赞我征文大赛看场电影

它还是个孩子啊…

2018-06-03  本文已影响14人  嗨的哥尔

好久没写区块链投资和趋势分析的文章,今天必须说说。
(保持独立判断,欢迎在留言区说下你的看法。)

1.EOS将出生

一年了,从我买入第一个比特币算起。这期间真是高潮迭起。

昨天是六一儿童节。而今天,EOS刚好也过了一年众筹期,主网将上线!

(这之后,很多基础公链也过来抱团启动主网,大考在即。)

所谓的主网上线、启动主网是什么?

我猜,不知道这个词具体含义的持币者还不少,至今还有一些人不太明白EOS代币为什么必须映射。

(可能炒币的听不懂行话,又或者匆忙的赶场于各种项目宣传和各种操作,没花心思去看懂哪怕一篇说明映射由来的文章,这就悲剧了。)

下面我尽量用大白话说清楚,这样你能顺带理解:

1. EOS从众筹到现在这么久,一系列骚操作,是为什么?
2. 区块链思维和传统互联网思维差别在哪。

首先,我们持币者做EOS的映射,其实就是告诉EOS团队,我在这里啊!发行真币的时候记得来这里找我!把代币给我。

嗯?没听错,目前我们购买的EOS代币,不是真币!将在主网上产生的原生币叫SYS。eos当然也不是假币,而是临时币。

问:还能不能“感动常在”了……为什么?
因为EOS网络按约定6月2日才正式出生啊!我们都是孩子他爹。众筹这一年,就是为这个网络诞生,聚集用户和资源。

问:钱都花了,给我个临时的!为什么不是官方先搞好EOS网络,我们直接买sys就完了。

这是个好问题。如果你把买币只当交易,它这么搞确实让你也让他们自己,更折腾,也多了更多麻烦?

若不是为了做点事情,存粹割韭菜大可不必如此。关注币价追跌,忙操盘就行了。
这些折腾的跟项目的架构有关。这篇文章能让你深入理解这问题。

互联网和区块链项目,思维方式的区别就在这了。
捋一捋,EOS从众筹到正式上线这个过程。对于从无到有产生一个成功的区块链商业模式来说,这是最可能实现的方式。这大概也是EOS特别之处。

2.EOS的思维方式

我欣赏芒格的一句话:反过来想,永远反过来想。
要最快速理解EOS这个项目的行为模式,就把自己当做Block.One官方,从官方角度思考问题,你会理解的更深刻。

先来回顾一下历史。

区块链,是个不断累积的分布式数据库,一个链条。产生链之前,需要有区块,产生区块,需要有矿工或者替代方式。

实际上,你如果能完整理解比特币网络的诞生,比特币交易这个过程的实现。对以太坊和EOS的理解,就会容易一些。

你看,比特币是怎么来的?

显然,比特币网络依赖于有人使用它的程序挖矿(计算难题,产生区块)。

起初没有人知道这东西,除了中本聪自己。他在09年发表了白皮书,放网上。
刚开始看到它的很少,也都是吃瓜群众。

不用想,这事创始人会第一个上。中本聪就是比特币网络第一个矿工,他用电脑挖出第一个区块,即创世区块。获得了第一批比特币的奖励。然后,第二批、第三批…

中本聪所在的技术论坛开始炸开,随着这过程被验证,一些人看懂了白皮书,也看到程序运行符合白皮书预期的结果,加入了挖矿的队列。

起初大家只是玩玩,后来,有个挖矿的程序员花了几万比特币在某个店里成功买到披萨,比特币有了价格。玩家们沸腾了,更多人来挖矿,挖的更凶。

矿工大军日渐兴起。随后我们就看到了,从开始的PC机、CPU到GPU显卡到现在的大型矿场、矿池。挖矿的军备竞赛,使得挖矿技术在短短的几年里,走完了集成电路进化的漫长历史。(矿霸现象也随之出现,这一点中本聪自己也想象不到吧)

至此,比特币的分布式节点遍及全球,随使用人数增多,它成了区块链世界里目前最稳定的分布式网络。

比特币网络搭建就是这样。有一群人会自愿耗电挖矿来获得比特币,有许多人在交易。这些人越多越分散越好,确保这个网络的不可篡改,去中心化特性。

比特币之后是以太坊,也是挖矿,不过以太坊设计一套难以暴力解题的机制,使得研发以太坊的矿机比较难。(这是从比特币矿霸现象中吸取的教训)

以太坊下的ERC20协议使更多人可以借助以太坊已有的网络发币,而不需要再像比特币,花数年建立起全球算力节点。

事实上,其他区块链学比特币,重新建立自己大范围的节点,难度很大。不同项目的挖矿是对资源的竞争,有头部效应。比特币就是那个头部,以太坊次之,后来者要在节点规模上出头阻力更大。

但有了erc20协议,就不同了。一时间区块链项目、阿猫阿狗、传销骗子都慕名来到erc20这扇大门下开启自己的“项目”。

“用erc20发币是必须的啊,不发币,维持不了生活这样子。”

发币太多、项目太多、以太坊生了一堆娃,个个嗷嗷待哺。
爱上一批野马,家里草原有限……以太坊就这样越来越拥堵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它将从POW转向POS机制。(这段不理解就跳过)

EOS项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诞生。
创始人BM,能看到比特币的矿霸问题、以太坊的拥堵问题。区块链的公有链探索中,一个难题付出水面。

我们称之为“区块链的不可能三角

即「安全」、「效率」、「去中心化」无法兼得,只能最多取其二。

主创Block One公司开始吸取前两个项目的经验教训,构想一个更可能实现商业化的公有链。于是这个链的产生,就无法在已有的比特币和以太坊上实现。

它必须有自己产生区块的方式,这方式要兼顾安全、效率、但去中心化可能要调整。

可大规模商用的操作系统,安全和效率都是无法舍弃的,谁舍弃,谁傻逼。
回到「不可能三角」的约束里,能被灵活变通的,只有「去中心化」。BM意识到这一点。

于是EOS公有链产生的思路,大体就是这样:

  1. EOS是联邦自治体系,区块由21个联邦合作挖矿产生。(这部分起到了多中心,相互制约的作用。安全、效率的保障,同时具备一定程度去中心化。体现“法治”
  2. 21个联邦,分别由持币人选举产生。(这部分开始引入“人治”,这是大部分代码即法律的区块链项目无法突破的屏障。)
  3. 为此必须有先有持币人,才有联邦,才有EOS网络,才有sys币。

EOS这种共识机制有别于比特币和以太坊,称为DPOS(委托权益证明)。“联邦”这个词是我为方便理解临时起的,真正的术语应该叫“超级节点”/BP。

问题来了,我们开始进入这个区块链思维的自证循环里。

  1. 先有持币人,才能有21联邦,才产生EOS的主网,才有SYS币。
  2. 可是没有产生EOS主网,哪来区块,哪来的sys币,又哪来的持币人?
  3. 如果主创或者其他人拉21个亲朋好友自成联邦,同时产生主网和联邦和代币,然后让全世界其他人来接盘…卧槽,这哪里是联邦制,那是封建制!

这变成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的问题。哈哈,烧脑了吧。
比特币以太坊都是POW,开个机器挖矿就是了。

EOS本可以如此,但这样一来,由早期的21个矿工组成的联邦容易被操纵,并非民选产生,就会留下治理隐患,沦为封建制度,甚至因为制度问题,干脆没人参与。

不能由随意的人来担任联邦/BP,必须由民主选举产生,那么选民在哪里?

持币者才算选民,选民选举产生联邦,再产生区块,从而才有了币,有了币才有持币者…这是一个无限循环啊。

反应过来了吗?这个循环必须打破。
如果你是block one官方,你如何解决这个循环自证的问题?

很简单,以太坊能帮忙解决这问题,具体思路就是:

一、在以太坊上搞个临时erc20的代币,即eos。官方通过ICO发行这个临时币。这是第一步,在没有真正主网的情况下,用一年获得大批持币人。

二、这些持币人,越多越分散越好,竞选联邦的组织越多越好,这是公平选举的基础,也是EOS网络不被个别人或组织操纵的基础。

三、EOS对21个联邦提供奖励,联邦需要对选民负责。推广EOS的人和组织会争取成为21个联邦的一员,争取选票,为EOS生态做贡献,会促进链上DAPP的开发,形成正向激励效果。

四、持币人选举产生了21个联邦,在约定时间,联邦们合作挖出区块,启动了EOS正式的主网。

五、启动的EOS主网,产生了sys币,这时原有持币人,必须可以通过一定方式,把eos换成sys。

六、通过开发一个eos映射方式,收集持有eos的地址,拍照。待主网上线后,产生的sys按比例返回那些地址。所有持币人从以太坊切换到EOS主网上。

于是,问题解决!

相信这下,你不止理解为什么要做eos映射、映射机制、众筹一年究竟是为什么,还理解了 EOS这个公链的共识机制和特点。甚至开始对区块链是生产关系的技术有点感觉了。

我们在逻辑上,跨过了循环自证,跨过了对公链治理问题的思考。

你会惊讶于这一切,至少来自一个精妙的思维,而非暴力割韭菜的屠夫。

3. 什么是区块链思维

区块链思维这个词是我造的,进入这个领域,三观要经过一个适应阶段。

互联网思维,讲的是精益创业、小步迭代、产品思维。

一、你得了解市场上有待满足的强需求是什么,于是需要市场调查,从场景到用户,挖掘痛点、爽点、痒点。提供解决方案。

二、你得有产品,但你不要憋大招。先根据需求,做出一个最小化可行性的产品。在内部体验、推广、找一些天使用户去试用、反馈、迭代,不断的使产品进化。一个个用户发现迭代满足了需求,他们就会自传播。又一批用户来了,你在根据新情况不断迭代,发展、指数扩张。

你看,这就是互联网思维。小米手机至今保持着一周一迭代的速度在更新miui系统。从小米创业之初就一直精心维系着miui和小米手机的用户论坛。

反观微信也是如此。功能随着用户的使用,用户增长,不断优化,迭代功能。

“区块链思维”有别于互联网的特点,我目前的理解是:

  1. 用户先于产品、用户就是产品的一部分
  2. 竞争与营销被前置:由于第1点,争夺用户的竞争提前了,提前到最小产品完成之前。
  3. MVE设计( Minimum Viable economies,最小可行性经济体),  包含用户角色定义、共识和奖励机制设计。深度嵌套到产品的商业逻辑当中。要充分体现正向的循环促进作用。
  4. 市值管理变得必须为之,也要考虑到持续增长的动力。
  5. 分布式社群组织和新管理模式。用户、开发者、投资人属性部分重叠。

区块链的推广方式令许多人困扰,甚至讨厌。是否每个项目都需要这么圈用户。如果按照上面的逻辑来看,用户是一个公链成功的一大基础,没有用户,没有链。

如果链的产生脱离每个持币用户,链的质量就会受到质疑。这还真是要区块链思维才能理解。

4.出生之后

考虑到“区块链思维方式”和EOS项目特性。
我们就突然理解了,EOS持续至今的热度,不只是某些人的宣传效果,这当中有EOS制度设计的因素。

EOS在21个联邦之间实现“代码法治”,而在联邦选举上更多让给“人治”。
看过越多区块链项目的各种问题,包括比特币的矿霸问题、以太坊的拥堵、币乎上的内容矿霸现象…

我感觉EOS的空前热度,就跟非存粹冰冷的“代码法治”有关,一部分的“人治”让eos社群有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温度,可能是EOS社群活跃的本质原因。

  1. EOS21个联邦和持币者之间,需要找到彼此,推动主网上线。这个过程激励着EOS持有者和布道者形成网络宣传效应。促成了至今区块链领域罕见的关注度。
  2. 这些关注度又同样促成开发者加入联邦,成为链上生态开发的重要力量。这些DAPP未上链已提前布局,又促成链外商业和持币者的关注和加入。
  3. 更多持币者、意味着EOS的21个联邦更庞大,联邦的形成更去中心化。联邦强大将更吸引更多组织争取联邦竞选。

你可以说这是属于EOS的飞轮效应。持币者、开发者、联邦三个飞轮转动,调动链内社群活跃,吸附链外资源共建生态。

当然空前热度,意味着虎视眈眈。EOS主网上线的这一个月,不停的听到各种质疑和做空,币值震荡。归纳起来不外乎三点:1.BP节点中国区占比大。2.eos存在节点分叉多个链的可能。3.黑客紧盯,代码漏洞可能被看上。

我目前看法比较简单:1.BP节点有重选的机制,作恶可能会被替换。  2.目前BP和官方指定了主链,娃刚生出来,分叉弊大于利不值得做。  3.360等代码纠察和黑客松奖励使代码问题容易发现和修复。

区块链投资这事,赌赛道还要赌人,从EOS众筹这一年的情况来看,团队和代码实力和态度靠谱,这很重要。

目前的热度像极了16年以太坊的DAO众筹,即便出现大的“黑天鹅事件”,无非也是那样。17年的以太坊从一个小孩长成巨人,回看过去那个事故就是打打疫苗。

EOS刚出生,还是个孩子啊。动荡事件如果有。长期看,那都是疫苗吧。

好了,对于EOS历史和机制梳理和预测到此结束。

想起不久前马斯克的SpaceX,东部时间5月11日下午4点14分,猎鹰9号成功发射,一众粉丝欢呼。这个时代,声量能带来的威力,不容忽视。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见证这场大戏拉开帷幕。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悟能时刻。对区块链投资感兴趣,欢迎加入我的知识星球"区块链投资黑客"。)

祝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