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重要,还是钱重要?
1
前几天写了一篇文章,文中写余秀华和梅耶.马斯克手握一手烂牌,但靠个人奋斗,最终站到理想中央,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有读者评论说,“所以有钱就会有底气,哪怕你一无是处”。
这条评论,让我反思了很久。
首先,我想到的是,如果一个人一无是处,又怎么会有钱,怎么会有底气?当然,富二代除外。
其次,余秀华和梅耶,不是因为有钱才有底气;但她们确实因为有钱,才更有底气。
于是,我自问:
如果余秀华,写一辈子诗,但依然穷困潦倒,会有人看到她吗?会有人把她当作追逐的对象吗?
如果梅耶,无论怎样努力,依然是一个寂寂无名的野模,三个孩子同样平平凡凡(注:他的大儿子是最年轻的世界首富),还有人听她的人生哲学吗?
我无法回答。
世上一定有一些人,有余秀华的才华,有梅耶的智慧,然后同样努力,同样奋斗,同样渴望扼住命运的咽喉,但他们默默无闻,不被看见,不被听到。
这样的人,没有名,没有利,是否就没有价值呢?
2
我曾遇到过一件特别扎心的事。
一次,和三个人一起吃饭。其中两个是好朋友,另一个是朋友的朋友,暂且叫她小白吧。
我们朋友三人都毕业于不错的学校,一朋友去了国企,一朋友去了高校,只有我,因为各种原因,去了乡镇的一所中学。
小白呢,家境优越,但成绩不好,高考时以艺术特长生的身份考入一所大专院校。毕业后,考教师没考上,但竟然考上了县城的事业编。(当年,这种事业编考试有相当的水分。)
面对我们三个,她在学历明显矮了一大截。但她找到了软柿子我,觉得我虽然学历高于她,但工作没她好。
于是,若无其事地对我说,“我觉得学历高也没啥用。”
我听了就愣住了,她不就是针对我:学历高但工作不好嘛!
我嘴笨,脑子转得慢,无言以对。谁让她的事业编好像就是比我的教师编好呢?
我心里像扎了一根刺一样难受。
后来,我想,当时我就该撕破脸,戳破她的优越感:“就你一个学渣,还有脸说学历高没用?没用,你也考不上呀!还有,你怎么得到你的工作,你心里没点数吗?”
但是我没有。
朋友打圆场说,“人家是为了家庭,才回到这里工作的。”
可是,这样的话,不能安慰我。我也不打算用这样的理由欺骗自己。
我要承认事实:我,一个高材生(姑且算是吧,其实也并不高),干着一份不高级也不高薪的工作。
所以,我就是价值低的吗?
我不认这个结果,可是所有人都会认这个结果。
3
回到最初的问题,是努力值得称赞,还是努力的结果——名利兼收更重要?
名利兼收,说到底就是钱的问题。
是否,一个人努力有了钱,就有价值,
而一个人只有努力,没有钱,就没有价值?
现在社会上,崇拜的大部分东西,本质都是金钱崇拜。
崇拜高考考上清华北大,心里想的是人家日后的百万年薪,华服洋车;
崇拜考公上岸,心里想的是他们从此有钱有闲有保障。
有钱就有优越感,就有话语权。我一个月两万,你一个月两千,我就有优越感。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我是谁不重要,我有没有钱才最重要。
没钱的清洁工,就是清洁工;有钱的清洁工,就是奉献社会的志愿者。
可是,太可笑了!
4
我不仇视钱,我也爱钱,我当然希望我有钱。
有这点儿钱,我才可以有衣食住行,我才可以照顾父母孩子,我才可以在这空调房里打字写文章。
似乎也仅限于此了。
其实,大部分普通人,要的也就是这些碎银子罢了。
这些碎银子,多少是多,多少是少呢?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结构:
第一个层次是生理需求,即衣服和食物的需求,但也是最重要的需求。
第二个层次是安全需求,人们能感受到稳定、安全,生命得到保障,避免恐惧与焦虑。
第三个层次是归属于爱的需求,人们希望与别人建立感情联系,有亲情,友情和爱情。
第四个层次是尊重需求,有内在的自尊,也得到他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
第五个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求,希望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理想与抱负。
金钱可以满足第一和第二层次的需求,但大多数人这两个需求得不到满足,所以才想拼命地往口袋里搂钱。
可是,一味追逐这两个需求,那是个无底洞。因为你有一件衣服,必然想得到两件;有一间房子,必然想得到两间。得到了,就会开心快乐意气风发。得不到,就沮丧失望心烦意乱。
在“我重要”还是“钱重要”的问题上,是我们自己选择了钱,用钱来代表自我满足和自我价值。
既然,“我=钱”,怎能怪别人用钱来衡量“我”呢?
还有的人,以为钱还可以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以为钱可以带来爱,带来尊重,带来满足,以为有钱便有了一切。
爱金拜金,自然受金的奴役掌控。自然金是重要的,我是不重要的。
5
有人说,有钱,就是能给我自尊和自由。
可我想说,自尊和自由,不是钱给的,是你的内在力量给的。
你的力量驱动你前进,你的前进让你达成目标。
这个目标,也许带来金钱,也许没有。但在前进的过程中你获得了力量,于是你收获了自尊和自由。
如果你觉得还是一无所有,只说明你的力量不够,你的修炼不到火候。
等到炉火纯青时,你的内心已足够强大,有没有钱不再重要,别人是否认可你也不重要。你有自己的桃花源,不会再按世俗的价值指导自己的人生。
比如余秀华,有钱没钱,对她来说关系大吗?她有自己,有诗歌,她也够了。钱,只是锦上的花,烈火的油而已。
当然,这个境界很高,反正我还差得远。我不强大的根本原因,不是我没有钱,而是我的思想太浅,经不起浮动。一点风吹草动,就让我车仰马翻。
所以还要读书、写字,争取精神自由。精神自由,一切自由。
5
说起音乐人陆庆松,你大概没听说过他的名字。他寂寂无名,本也是求仁得仁的结果。
他曾是清华教师,但他说不干就不干。
当时他扎着一头长发,学校说,你把头发剪掉,可以继续聘用。他不愿意,于是剃个光头,以示抗议。
从此,他开始孤独又诗意的北漂人生。他住在北京市郊一个落寞的农家小院里,做钢琴老师养活自己,弹琴、种花,几乎与世隔绝。
他的世界,很少沾染任何世俗的成功。他认为,春天就是用来种花的。忙忙碌碌熙熙攘攘为名为利,就是浪费了春天。他活得很慵懒,但有自己的快乐。
你怎样用钱来衡量他呢?跟他谈钱,你简直说不出口。
很多人认为,钱能带来许多好东西,但他认为“温柔能带来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
他不是凡人,更像是世外仙人。
在“钱重要,还是我重要”的问题上,他毫无保留地选择了前者。
而我们,都是世俗人间的大凡人,成不了仙,大概率也不想成仙。但在仙与人之间,我们也可以保留一些天真,可以追名逐利,但不做名利的奴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孔子曾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想想你羡慕的富贵闲人,有多少义,有多少不义呢?
凡人有这点浮云的想头,就带了点仙气了。
6
最后以一个故事做结。
南京鼓楼有个修鞋摊,从1987年以来,擦鞋价格始终1元,修鞋价格也很便宜。
几十年来未涨价,问及原因,摊主说,看到修好的鞋子就有成就感,很喜欢这份工作。
至于挣多少钱,他们认为能维持生计就好了。
——“只看着钱,生活有什么意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