嬉读红楼|主动改变命运的林红玉,是不是薄命司上的人?

文|芳梅儿
小红出场,其实还算挺早,在第二十四回,众人搬进大观园以后,伴随着贾芸的出场而出场。后来她就消声匿迹了,仿佛是专为贾芸出场而设定。根据脂砚斋的说法,凤姐、宝玉进了狱神庙后,贾芸、小红、茜雪又会出场,去探望凤姐和宝玉。
世人都道小红是红楼里少有的有好结局的人。因为脂砚斋将她的名字和贾芸连在一起说,似乎他们真的已经在一起了,那么,小红就不是薄命司上的人么?
侠义的小红和茜雪,到底背负着曹公怎样的寄托?
壹
先来说说茜雪。本来打算专门为她写一篇文,就顺便在这里说一说好了。
茜雪是宝玉的丫鬟。我们从鸳鸯的口中知道,她是属于丫鬟里第一梯队的人员之一。
第一梯队的丫鬟有哪些?鸳鸯、袭人、琥珀、素云、紫鹃、彩霞、金钏、玉钏、麝月、翠墨、翠缕,以及可人和茜雪。
你看,元迎探惜四春的第一大丫鬟抱琴、司棋、侍书、入画并不是第一梯队的丫鬟。紫鹃为什么会被派给黛玉,也因为她资历老,是第一梯队的家生丫鬟。
所以茜雪的地位可想而知,她是宝玉的大丫鬟之一,负责端茶递水,近身侍候。但就算是这样地位的丫鬟,因为一杯茶惹恼了少爷,少爷生气摔碎了茶杯,也就摔碎了茜雪的人生。
而这位少爷,是整个贾府里对丫鬟最好的少爷,平时都是自降身份爱惜女孩儿,很少发怒。没想到这偶尔发一次怒,就改变了一个丫鬟的一生。
那后来,金字塔顶端那位高高在上的君王一震怒,改变的,不知是贾家多少人的一生。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茜,是深红色。绛,也是深红色。宝玉是绛洞花主,所以茜雪一定是个很重要的人。但这个很重要的人,为什么连大观园也没有进到就被写走了?还是因为宝玉而被撵走的?曹公到底要用她下一盘什么样的棋?
茜雪,是深红色的雪。雪不是白色的吗?为什么她却是深红色的雪?
茜切绛,雪同薛,她的名字,让我想到钗黛合一,想到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却有鲜红的相思红豆烙成心口的朱砂痣。
张爱玲说,也许每个男人生命里都有至少两个女人,一个窗前的白月光,一个心口的朱砂痣。难道,茜雪是她们的合二为一?
她俨然是那白雪里傲然的红梅,虽被撵出去成为底层人,却能够耐住困苦,顽强的活着,没有象同被撵出去的金钏那样刚烈的死去,也没有象晴雯那样不甘的死去。
她活到了贾家大厦倾倒之后,她那时已不在贾家,她算是逃过了一劫。
那么小红,也应该是在贾家被抄之前离开了贾家。她是什么时候离开的呢?她又是什么原因离开的呢?
贰
按理说,小红是家生丫鬟,她离开贾家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如茜雪一样被撵出去,一种是如彩霞一样被放出去配小厮或者自行配人。
但她又不同于茜雪和彩霞,她的背后有她强大的父母--林之孝和林之孝家的。林之孝家是贾家世代的旧奴,他管着荣府的银库账房。虽然是奴,但贾家奴才的等级制度是很严格分明的,林之孝一家是站在贾家奴才金字塔上端的人。贾家风俗,年高伏侍过父母的人,比年轻的主子还有体面。林之孝能够坐上管家之位,他的祖上或父母一定是伏侍过主子的人,所以他在贾琏面前回话,贾琏都对他平和亲切,象朋友聊天一样。而他的老婆,也是贾府女管家之一。
小红出场时,她的父母还没有升到大总管的位置,只是收管各处房田事务。凤姐评价他们:“都是锥子扎不出一声儿来。我成日家说,他们倒是配就了一对夫妻,一个天聋,一个地哑。”
但其实,凤姐看人的眼光真的有问题。她先是轻看了尤氏,现在又轻看了林之孝两口子。
林之孝在第七十二回和贾琏聊天时说:“人口太重了。不如拣个空日回明老太太老爷,把这些出过力的老家人用不着的,开恩放几家出去。一则他们各有营生,二则家里一年也省些口粮月钱。再者里头的姑娘也太多。俗语说,‘一时比不得一时’,如今说不得先时的例了,少不得大家委屈些,该使八个的使六个,该使四个的便使两个。若各房算起来,一年也可以省得许多月米月钱。况且里头的女孩子们一半都太大了,也该配人的配人。成了房,岂不又孽生出人来。”虑得多么周全!
说到旺儿家不成器儿子求娶彩霞,林之孝是这样说的:“虽说都是奴才们,到底是一辈子的事。彩霞那孩子这几年我虽没见,听得越发出挑的好了,何苦来白糟蹋一个人。”多么人性善良!
我们再看林之孝家的。宝玉生日时,贾母王夫人都不在,林之孝家的带着管事的女人们进来怡红院查房。用晴雯的话说,林之孝家的“唠三叨四的,又排场了我们一顿去。”但细看林之孝家的说的内容,感觉比王夫人教导宝玉还苦口婆心,不仅教育宝玉要早睡早起,象个大家的读书公子,也教育他要懂得尊重丫鬟,做一个知书识礼受过调教的公子。
当然,这里林之孝家的有摆谱的嫌疑。贾母王夫人不在家,她便充当起长辈来,因为她就是三五代的陈人,自然比袭晴一众从贾母房里拨过来的更尊重,越伤他不得。
我们不说她有向袭晴示威的意思。单说这两口子的言辞,哪里象是凤姐说的一个天聋一个地哑?人家心中可有数的很,小九九打的溜溜的呢。
了解了林之孝两口子的心思,我们便理解了小红为什么没有成为第一梯队里的一员。
他们贼着呢。
他们把他们这个独女视为珍宝。他们并不想让小红永远为奴,或者成妾成姨娘。他们想的是有朝一日,小红被放出去,获得自由身,做一个自由人。
所以,世代家仆出身的小红,并不在大丫鬟之列,连总管全家事务的凤姐也不知有这样一号人物存在。大观园分人时,他们更是把小红安排分在了怡红院这个清幽雅静的地方。
既轻松,又不在主子跟前打眼,等到了年纪悄悄咪咪的就被放出去了。
叁
不想后来宝玉住到了怡红院,于是小红就变成了宝玉的丫鬟。
林之孝两口子,可能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千算万算的,他们的女儿还是走到了主子跟前,并且还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宝贝凤凰跟前。
林之孝两口子,也一定没想到,他们的女儿有着跟他们完全不一样的心思。她根本没有领会他们的深意,她自负有三分容貌,一心想着攀高枝呢。
小红是怀着怎样欣喜的心情迎接宝玉他们住进来的呢?虽然他们来了,她不过是成为了一个烧茶炉子喂鸟雀的粗使丫鬟。
但只要是在宝玉房里,就一定有着机会。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当然更是留给有心的人的。
小红就是那个有心人。
小红本名林红玉,因犯了黛玉宝玉的玉字,所以大家都叫她小红。
我们的女主角姓林,女主角理应是独一无二的,为什么曹公要安排又一个姓林的女孩儿呢?

有道是“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独林不如双林,于是,曹公安排了两个林。不仅是两个林,还是两美玉,一黛玉,一红玉。黛,青绿色。一绿玉一红玉,恰如曹公安排了两个宝玉,一甄玉一贾玉。
宝玉给怡红院最初起名叫做“红香绿玉”,即是红绿香玉。红玉绿玉皆是香玉,而盐课林老爷家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呢。脂研斋曾批注:“红”,切“绛珠”的“绛”。而绛珠,正是黛玉的前身也。
啊哈,真绕啊,女主角果真只能是独一无二的。林红玉,不过是林黛玉的一个分身而已。妙玉是出世的黛玉,而红玉,就是入世的黛玉。
既然红玉不过是黛玉的分身,那就得用另一个宝玉的分身来配红玉。宝玉在天上住的是“赤瑕宫”,所以在人间对应住的是“绛芸轩”。与绛相连的是哪个字?是芸。于是,贾芸应运而生。
宝玉人称宝二爷,于是,贾芸也就必得是排行老二,是芸二爷。
人物设定完成。接下来,就是要让他们,把宝黛俗世里的人生,替他们走一遍。
宝黛初见,黛玉是心里大吃一惊:“何等眼熟到如此!”而宝玉直接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
芸红初见,贾芸先是听见了一声娇声嫩语:“哥哥!”而红玉,则是下死眼把贾芸钉了两眼。
宝黛初见只有七八岁,所以是孩童的一见钟情。芸红初见是十七八岁,所以是成人的一见钟情。既然是成人,那么故事的走向便会有所不同。更世俗,更现实,更大胆,更有心计。
贾芸虽也是二爷,但却不同于金尊玉贵的宝玉,他家已经很穷了,须得靠着荣国府这棵大树求生存,所以他会动心思,揣摸人心,见机行事,行贿凤姐,认小自己四五岁的堂叔宝玉为父亲。这些,是宝玉哪怕沦落到贾芸这样穷的地步时,也万不可能会做的。
红玉一直在寻找机会接近宝玉,只是宝玉身边一干人,都是伶牙俐爪的,她插不了手。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空隙,给宝玉倒了一次茶,让宝玉注意到她,结果又被秋纹碧痕抢白了一顿,不由心里早灰了一半。
红玉是个务实的,她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也许她见过的主子里适龄男子也就只有宝玉和贾芸。既然宝玉这里已没有可能,那何不打算打算贾芸呢?好歹,贾芸也是一位主子,虽然是一个穷主子。
她这样一盘算,便做起了春梦。
她的这些行为和想法,是黛玉哪怕也沦落到如此地步,也断不可能为之的。
分身永远只是分身。黛玉也许从不知有个红玉存在,而红玉心中的黛玉,也不过是一个心细爱刻薄人有可能泄露她秘密的人。
肆
她们的境况不同,文化不同,思想观念不同,人生高度不一样。红玉永远不可能成为黛玉。正如芸二爷永远无法成为宝二爷。
所以,他们有属于他们的专属爱情通道。虽然,这通道的关节,也如宝黛一样,涉及到一块手帕。
是的,红玉丢了一块手帕。
我常常怀疑,她是故意丢了她的手帕。她其实也是知道她的手帕丢在哪里了。
她以找手帕为由,从后门进到宝玉房里,借机给宝玉倒了一回茶,让宝玉注意到她,顺便帮贾芸传了一次话。这是一石二鸟。如果就此在宝玉跟前打上了眼,升到宝玉的大丫鬟行列里,那就是得偿所愿。如果不行,也帮了贾芸一个忙,顺便提升一下备胎的档次。
她知道贾芸捡了她的手帕。贾芸走的时候,眼睛不是瞧着那丫鬟还站在那里吗?她也许就是看他到底捡不捡呢!
宝玉这边无望了,她的少女春梦里,便出现了贾芸,贾芸来还她手帕,贾芸来拉她。这梦可真是大胆!才见了一次,就要越矩,于礼法不合,更于礼法不容。
她有了隐秘的心事,眼里便只看见那个人。她去潇湘馆借喷壶,贾芸远远的坐在那山子石上,她也马上能看见他。她想过去,却又不敢,心里愈发的烦闷。
她与他,要如何才能再有交集呢?
他们因为宝玉而相识,他们也会因为宝玉而相知。
宝玉被贾环烫伤了脸,又被魔法魇住了,贾芸带着家下小厮昼夜坐更看守,而红玉呢也同众丫鬟守着宝玉,彼此相见多日,便熟了。相较于宝黛之间长时间的试探猜疑,芸红之间简直可以说是快刀斩乱麻。
守着宝玉的这段日子,贾芸肯定是故意拿出红玉的手帕让她看见。这就给红玉的心中种下了念念不忘的种子。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她想去问,仍然是不敢去问。这心事一日一日的在她心里疯长,她越发的懒吃懒喝,病的重了。
佳蕙以为她是身体的病,让她找林姑娘要些药来吃。佳蕙哪里知道,彼林姑娘身体是真病,此林丫鬟只是心里的相思病。
解铃还需系铃人,心病还需心药医。红玉去宝钗那里取绣笔,听说贾芸要来见宝玉,便站在那里出神。后来在蜂腰桥门前,碰见坠儿带着贾芸进来,两个有隐秘心事的年轻人,你溜我一眼,我溜你一眼,四目相对时,红玉红了脸,扭身走了。
贾芸会是什么表情?一定会是心照不宣的一笑吧?一切都了然于心了。
因为,红玉当着他的面,假意和坠儿说话,说的却是手帕子的事情。机灵如红玉,胆大如红玉,设言传心事。同样是人精的贾芸接收到了这个信号,借坠儿之手,送了自己的手帕给红玉,同时要求谢礼,于是,又借坠儿之手,红玉送了贾芸信物。
冥冥中,坠儿无意识的做了芸红之间的红娘,帮他们传递了定情之物。正如晴雯,帮宝玉送了黛玉手帕,却是一路思索,不解其意。

坠儿被晴雯撵了出去,而晴雯被王夫人撵了出去。人世间,万物相生相克,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伍
坠儿与红玉在滴翠亭里说着私密话,却被宝钗听了去。宝钗在这里表现出了她强于所有人的能力。
红玉做为一个粗使丫鬟,平时不端茶递水、拿东拿西,连宝玉都不知道她是谁,宝钗却是一听声音就知道她是红儿,并且还了解红儿是一个“眼空心大、头等刁钻古怪东西”,将之归于奸淫狗盗之流,认为她心机深重。这里一方面说明宝钗心细,善于识人,另一方面,也说明红玉平时表现得的确很冒尖,想出头,极力在引起别人的注意。同时从传统淑女宝钗的角度来看,红玉与贾芸的私情,是当时社会所不容的,是正统社会里的异端。
想一想宝玉,避开袭人,打发心思大大咧咧的晴雯去给黛玉旧手帕,黛玉当时“再想令人私相传递与我,又可惧”。对比红玉的主动,黛玉真真是太被动了。黛玉到底还是一个恪守传统礼仪的淑女。
较之于宝黛,芸红倒是真的走的才子佳人的线路,只可惜,贾芸压根儿不是才子,而红玉,也算不上是佳人。
这也难怪红玉要被秋纹碧痕打压,被晴雯嘲讽。她的确不是一个安分守己、安于现状的人。她有强烈的改变自己命运的诉求。她倒比黛玉更勇敢,更象一个现代人。
所以,她才会抓住机会,在凤姐使唤她的时候,充分展露自己的才干,从而赢得了凤姐的青睐,荣升为凤姐的丫鬟,也彻彻底底叫小红了。
晴雯说她“有本事今儿出了这园子,长长远远的在高枝上才算得。”没想到晴雯成了一个预言家,小红真的出了大观园,上了凤姐的高枝。
芸红交换了手帕后会怎样?曹公却不再写他们了。小红最后一次出场,是在去清虚观打醮的随行人员名单里,跟在平儿丰儿后面。而贾芸,则出现在书信里,伴着那两盆白海棠,或者是聚会时的长人员名单里。
他们不在大观园,所以大观园没有他们的传说。他们在凤姐身边,可是后来,凤姐发生那么多大事小事,我们也并没有看到小红的名字出现。凤姐怎样调教的小红?小红到底出息了没有?曹公只将无限的可能交与我们去想象。
贾芸要在贾府继续求事做就必得跟凤姐打交道,而小红已经是凤姐的丫鬟,他们一定会有很多机会见面甚或可能早就郎情妾意了吧!
她是一个大胆的有心人,她一定会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第七十回,林之孝开了人名单子,有八个二十五岁的单身小厮应该娶妻成房,等里面有该放的丫头好求指配。结果只有凤姐和李纨房中粗使的大丫鬟出去了。这里没有提到小红,不知凤姐房中的粗使大丫鬟里有没有小红。按理说小红已经二十岁了,应该被放出去了。但是林之孝甘心让他闺女去配小厮么?
也许小红并不是在这一次被放出去了。第七十二回林之孝跟贾琏说的那一番话,他其实是在为他闺女找出路吧。也许主子一高兴,就象王夫人开恩打发彩霞出去自寻女婿一样,凤姐也开恩打发小红出去自寻女婿呢?
也许小红真的被凤姐大度的放出去了。但接下来的,是贾家的倾覆。
其实,大观园修好以后,贾家并没有什么大事要派人做,后来三驾马车改革也把大观园的花草承包出去了,说不定贾芸早就失业了。贾家被抄之后,他做为族人难道不受牵连?他本来就穷,失去这棵可以依傍的大树,也许就会更穷了。
而林之孝,做为贾家的世仆,掌管着贾家银库钱粮,难道还能逃过此劫?也许会同罪,被抄家,也许会被贩卖。而小红,若是没被放出去,仍在凤姐身边,就逃不了被贩卖的命运。若已经被放出去,也便没有了贾家和她父母可以依傍。
她和贾芸都会陷入前所未有的窘境。
更何况,照脂砚斋的说法,他们还竭尽全力的筹钱去救凤姐宝玉。
陆
小红曾象个历经风雨的长者一样说:“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谁守谁一辈子呢?不过三年五载,各人干各人的去了。那时谁还管谁呢?”小小年纪,就看透世事人情,看上去是多么冷漠无情。
恰如黛玉,早早就明白,花开就有花谢,人有聚就会有散。不象宝玉,以为大家会一直在一起,象有几百年可以熬似的。
小红一语成谶,果然三年五年,贾家就散了。她原来可以不管谁的。可是曹公赋予了她立体,给了她侠义。她原本早已做好终有一天会散的准备。但是,她也知道,有些人,是可以散的,有些人,心里却希望不要散。
她和茜雪,终究无愧于曹公赋予她们的名字。红,是他最喜欢的颜色,是他最喜欢的品格。
那么,她就不是薄命司上的一员么?
但是薄命,不仅是指生命早夭。命运多舛,也叫薄命。
“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生得“干净俏丽”的小红,难道不是“千红”“万艳”里的一员?她姓了黛玉的姓,有着象征黛玉前世和宝玉今世最喜欢的颜色,用明示法被归于“玉”大类,如此重要的一个人物,难道她就能逃脱薄命的命运?
不,在那个时代,没有一个人能逃得掉,何况是黛玉的分身。
《红楼梦》是一本“怀金悼玉”的书,凡是“玉”,都在悼念的行列里,都属于薄命司的一员。
命运早已安排,结局早已写好,她们,谁也逃不过。一个也少不了。包括看上去是好结局的茜雪和小红。
她们的结局真的会是好么?
我曾说过,我认为薛宝琴所做的十首怀古诗是十首写又副册另十位的判词。她的其四《淮阴怀古》是这样的: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这首诗是借淮阴怀韩信,因为韩信是淮阴人,又被刘邦封为淮阴侯。韩信是位壮士,年少被恶少欺侮,他的功劳要在盖棺时才能被定论。寄言世人不要轻视鄙视他忍辱负重获取功名,他其实是一个有情有义知恩图报的人。
大观园里,谁是那个有情有义知恩图报的人?
我们所知道的,是茜雪,是小红,是穷婆子刘姥姥。
刘姥姥救的是巧姐;谁对茜雪有恩,书里没提;而凤姐,对小红有知遇之恩。
小红也是心怀壮志的人,不甘于埋没在人后。所以她忍受秋纹碧痕的辱骂,忍受晴雯的嘲讽。晴雯说她攀高枝,宝钗说她是奸淫狗盗之流,然而这些说法都太早,要等到以后才能“日久见人心”。我们总认为她现实世故,待凤姐落难后她就会另择高枝,却不想,她倒记得凤姐的提携知遇之恩,于危难之时,伸出援助之手。
巜淮阴怀古》,怀的,正是小红。她也许和贾芸在一起了,也许没有。她到底仍然是薄命司上的一员。
她和茜雪,彼时虽然仗义,却也一样经历着磨难。
她们是底层小人物,甚至连首席大丫鬟也没有混上,因此没有如金钏晴雯一样被娇养成副小姐,穷困于她们不是不能承受之重。苦难降临时,她们并不比宝玉一干人更好命,不过是更能抗压而已。
(本文系作者原创,首发于公众号“陌上花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