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黄金时代》
我看《黄金时代》
昨天下午去了“炳文书馆”,浏览了书目,看到《王小波小说集》时,就眼睛一亮,把它抽了出来,准备看看。因为上个月有免费送书的活动,家里人得到了一本《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作者就是王小波,看题目就像童话,所以我没看,但我也看了一下介绍,序言和后记之类。有李银河的评论,非常高的推崇!李银河是名人,中国的性学专家,而且是一个女的,有很多惊世骇俗的言论,因为她我记住了王小波的名字。(后来我才知道李银河和王小波是两口子,那么高的评价,也是情理之中的,当然我不是说王小波的书不好。[em]e100[/em])
这个集子内容很多,于是挑了他最满意的中篇小说《黄金时代》来看。在他自己的序言里说到是他看了杜拉斯的《情人》后,写的这本书。马上我又在网上搜索下载《情人》,结果没成功。于是只有去阅读《黄金时代》。
粗看《黄金时代》的叙述有些错乱。
主人公王二用第一人称叙述,但又分别有二十一岁和四十一岁两个身份在叙述;还有女主人公陈清扬的叙述以及王二对她的话的转述;还有直接引用当年王二的交代材料以及陈清扬的交代材料。
单独这样说,还不够乱。但在文中,作者有意识的打乱顺序,同一事件,从不同的人物、不同时空来叙述,看起来就有些乱了;但对于一个喜欢读书的人来说,不算吃力,反而有种特别的快感,迷离恍惚中,有些错乱,阴冷而凝重;我的感觉是,作者这样安排,也许就是要与表达那个错乱的时代的氛围相吻合!
作为语文老师,总是容易考虑到文章的主题。对于《黄金时代》,我的理解是:把有畅快淋漓的性爱的下乡生活作为二十一岁的自己的黄金时代,性爱,这个正常的欢愉的事情,在那个年代作为一个阶级斗争的主题来批斗,也就是把正常当作不正常,那,所有的正常,就不正常了。以此来反讽“文化大革命”时期,特别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时期的种种荒谬和混乱。
这部中篇小说,绕不开的是关于“性”的描写。性爱的美好与《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英国作家D·H·劳伦斯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里的描写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在《黄金时代》里又多了一种调侃或者叫做“黑色幽默”的意味,比如把“做爱”称作“作案”或者叫做“敦革命的友谊”;又比如在生死关头,王二和陈清扬快要冻死的时候,做爱又是一种活命的手段!
这部小说也揭露了人性的扭曲。比如陈清扬没了男人,乳房又不下垂,皮肤还那么白,就一定是偷了汉子;去找她看病,都是没有病的男人,王二除外;当陈清扬没有野男人的时候,所有人逼迫人家承认有,还有批斗,当她公开承认王二就是她的野男人的时候,又没有人再管这个事情了;又如:晚上没事就把陈清扬拿来斗争,却要把没有结婚的人赶走,用绳索把她勒得曲线玲珑,性感十足,看得男人们个个都裤裆凸起!还有:反复让会写文章的王二写他们的性爱过程,越详细越好,写了又写,满足革命委员会领导们的“偷窥欲”,当最后陈清扬交代,她和他的性爱狂欢都是因为爱的时候,他们就没了兴趣或者说是没有了性趣了。
社会乱象,彰示了当时人的精神世界的错乱,“文化大革命”也许就是错乱之源,某种程度上说《黄金时代》就是对那个时代的批判,也是对美好人性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