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成长励志故事

隐姓埋名55年,他曾是美国人眼中最可怕的中国人

2019-01-29  本文已影响88人  鼓瑟吹笙人

就在2019年1月16日,于敏,这个我从小就熟知名字,这个我一直崇拜的超级英雄,突然就成为了历史。

因为最近一直有些忙,而这个令人悲痛的消息也被铺天盖地的娱乐八卦等琐事迅速掩盖,时至今日我才了解到。

他是我从小崇拜的超级英雄,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今天中国的氢弹,就没有今天中国的十里繁荣。

谨以此文,怀念我心中永远的英雄。

隐姓埋名55年,他曾是美国人眼中最可怕的中国人

1926年8月16日,于敏出生于天津宁河县芦台镇,他的父母都是小职员,为了赚取微薄的薪水而起早贪黑的工作。

但于敏从小天资出众,博览群书,他读过的各种各样的书籍,他过目不忘,古诗词背过一次就会。

他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是诸葛亮,其中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成为了他的座右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了他一生追求的目标。

年少时,山河破碎,先有军阀混战,后有日军侵略,

华夏大地生灵涂炭,满目苍夷,年幼的他暗暗下定决心,有朝一日,定为中华崛起尽全力!

1944年,18岁的他以优异成绩,考进当时中国首屈一指的北京大学工学院,

刚学了一年工学,就在此时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的消息传来,核武器的巨大威力震惊世人,备受震撼的他毅然决定,“科学救国”转入理学院。

在1945级的北大理学院,学号1234013是一个传奇。在北大图书馆院内墙上张贴的不张名成绩榜单中,第一的位置永远属于这个学号,理学院师生都知道,这个学号属于于敏。从北大毕业时,于敏被大家公认为“北大多年未见过的好学生”。

一次代数考试中,试题刁钻古怪,北大数学系的学生平均成绩才20分,最优秀的也不过60分,而唯一一张极其突兀的满分试卷,就是于敏的。

他的导师张宗燧先生也对他大为赞赏:“于敏,是我带过的最优秀的学生。

导师张宗燧

之后他被带入新中国第一个核科学技术研究基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接待他的,是我国核科学事业的奠基人彭桓武,当时这个研究所,几乎是汇聚了我国所有黑领域的顶尖人才,

理论研究组接到的第一项任务,是跟踪国际核物理研究的进展,金南星为此挑选了许多相关文献,

于敏在之前学的是量子场论,和原子弹的理论完全不同,他可谓是从零开始,但他深深滴知道这份工作的重要性,

在大量阅读文献资料和刻苦钻研下,负责人彭桓武对全组的报告总结说:“真正钻进去的只有于敏”。

不到两年时间,他和团队就提出了原子核的相干结构理论。他们发表的《一个具有等间隙能谱的费米系统》和《原子核在短程力下的相干效应》等研究成果在当时位居世界前列。

此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朝永振一郎带团访华,于敏被指定参加接待活动,并汇报了自己的工作。

当朝永振一郎得知于敏没有出过国,更没受过国外导师的指导,在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取得如此之巨大的成就后,他更是震惊地说不出话来。

回国后,朝永振一郎发表文章称于敏是中国的“国产土专家一号”。

然而就在1961年1月的一天,钱三强把于敏叫到办公室,严肃地告诉他:所里经报请批准,决定让他参加氢弹理论的预先研究。

当时,于敏研究的原子核理论正处于有可能取得重要成果的关键时刻,于敏有些难以割舍;同时他一贯喜欢基础科学研究,对于研制氢弹这样的大系统科学工程,他怕自己不能胜任。

但是国家需要终究还是让于敏投身了氢弹研制,十年前为了祖国,他从量子场论转行研究原子弹,十年后,他从原子弹转行研究氢弹,

而这一次的转行,甚至可以说是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从此,他放弃了一片光明的学术前途,隐姓埋名。

国际上的第一代氢弹

氢弹的理论涉及诸多领域,而当时成功研制氢弹的美英苏将此视为国家最高机密,根本不透露一点信息。

在资料库中,寻找不到一点的资料,所以说,氢弹研制的浩大工程,是在一张白纸上开始的,没有任何的资料来支撑,其可谓难如登天。

他面对的情况,还有极其恶劣的地理坏境,核试验场位于人迹罕至的大西北,生活条件极其艰难,

戈壁滩飞沙走石,夏天的温度高的能让人昏迷,冬天的温度低到零下30℃。

在这里的主食是夹杂着沙子的馒头,喝的是碱水。

蚊子多的出奇,一到晚上每个人的头上就要套着网罩。

设备条件也是非常的简陋。

没有计算机,就动用最古老的工具,算盘。

当时我国唯一一台大容量计算机在上海,于是他编写完算法就直接往上海去,计算完了再返回,直到把他准确地算出为止。

用于实验的关键仪器,大多数时间都分配给了原子弹,少量的时间分配给氢弹,还往往在深夜。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宇内震动。周恩来立即指示二机部制订核武器全面发展规划,要求加快氢弹研制速度。

理论部接到的任务是要求赶在法国之前成功爆炸氢弹。时间紧、任务重,

他们除了不舍昼夜地工作别无他法。为了突破氢弹原理,学术讨论和鸣放会隔三错五,频繁召开,但氢弹之复杂令他们很长一段时间找不到突破口。

就这样的无数个日日夜夜,氢弹的研究终于有所突破。

于敏将各方面的研究成果归纳整理成从原理到材料和结构的完整方案,然后又做了一次学术报告,逐一分析物理因素、物理现象,总结各个过程的物理规律,描绘出一幅氢弹的完整物理图像。

于是就有了下面的一段著名暗语佳话

于敏:我们几个人去打了一次猎,打上了一只松鼠。(发现了有效的氢弹构型)

邓稼先:你们美美地吃了一餐野味?(你确定吗?)

于敏:不,现在还不能把它煮熟,要留做标本。但我们有新奇的发现,它身体结构特别,需要做进一步的解剖研究,可是我们人手不够。(基本确定,但是要进一步研究)

邓稼先:好,我立即赶到你那里去。

隐姓埋名55年,他曾是美国人眼中最可怕的中国人

1967年6月17日,沉寂的大漠上,一声巨响传来,蘑菇云也随之拔地而起,

隐姓埋名55年,他曾是美国人眼中最可怕的中国人 隐姓埋名55年,他曾是美国人眼中最可怕的中国人

中国向世界庄严的宣告:中国第一颗氢弹试验圆满成功!

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氢弹爆炸,美国用了7年3个月,英国用了4年7个月,法国是8年6个月,前苏联不到4年,而中国,则是2年8个月。

此时的国际社会更是炸开了锅。

法国和中国几乎是同一时间段开始氢弹研制,他们的仪器设备占有巨大的优势,但是研究毫无进展,戴高乐总统怒不可遏,将原子能委员会痛斥了一顿。

英国则是无可奈何地承认了这一事实。

第三世界国家普遍欢迎并祝贺。

更有趣的是,周总理考虑到日本的核阴影面积较大,就第一时间通知了日本,在之前日本得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已经十分震惊,而这一次又得知中国氢弹爆炸成功后,更是受了无比巨大的创伤。

美国也无法坐视不管,不能再边缘化中国

于是1971年中国顺理成章地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局势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命运也由此改变。

隐姓埋名55年,他曾是美国人眼中最可怕的中国人

在研制氢弹的过程中,于敏曾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1969年初,因奔波于北京和大西南之间,也由于沉重的精神压力和过度的劳累,他的胃病日益加重。在首次地下核试验和大型空爆热试验时,他身体虚弱,走路都很困难,上台阶要用手帮着抬腿才能慢慢地上去。

热试验前,当于敏被同事们拉着到小山冈上看火球时,已是头冒冷汗,脸色苍白,气喘吁吁。大家见他这样,赶紧让他就地躺下,给他喂水。

过了很长时间,在同事们的看护下,

他才慢慢地恢复过来。由于操劳过度和心力交瘁,于敏在工作现场几至休克。直到1971年10月,考虑到于敏的贡献和身体状况,才特许已转移到西南山区备战的妻子孙玉芹回京照顾。

一天深夜,于敏感到身体很难受,就喊醒了妻子。妻子见他气喘,赶紧扶他起来。不料于敏突然休克过去,经医生抢救方转危为安。

后来许多人想起来都后怕,如果那晚孙玉芹不在身边,也许他后来的一切就都不存在了。

出院后,于敏顾不上身体未完全康复,又奔赴西北。由于连年都处在极度疲劳之中,

1973年于敏在返回北京的列车上开始便血,回到北京后被立即送进医院检查。在急诊室输液时,于敏又一次休克在病床上。

隐姓埋名55年,他曾是美国人眼中最可怕的中国人

于敏的成就远不止如此,在1980年,他敏锐地发现美苏的氢弹技术已经登峰造极,此后定会限制其他国家的核试验。

那么,中国必须在他们采取措施前,让自己的水平和美苏持平。

于是,在他的提议与领导下,我国多次进行核试验,最终制造出千万吨级别的核武器,也就是“GWT”,这个核弹有多可怕?

当时美苏领导人给出的回答是,世界末日来临。

十年后,他的预言成真,苏联解体后,美俄开始核裁军和全面禁止核试验,其他国家进行核试验,必然会受到严厉谴责。

隐姓埋名55年,他曾是美国人眼中最可怕的中国人

后来,在于敏的领导下,中国更是成为了唯一的拥有氢弹的国家。

世界上原来只有一种氢弹构型,但这种模型维护成本实在是十分高昂,再考虑到爆发核战争的可能性很低,于是许多有核国家纷纷放弃氢弹。

但是考虑到中国的经济腾飞和国际局势,于敏认为,中国不能放弃氢弹,在一轮又一轮的自主试验后,他有创造性地研制了世界上第二种氢弹构型,就是大名鼎鼎的于敏构型。

它体型小,利于长期储存,并且维护成本极低,威力却丝毫不减。

2012年,俄罗斯销毁了所有储存的氢弹。2013年,美国也销毁了所有的氢弹。

因此,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国有着世界仅存的30枚可用氢弹,正是这些氢弹的存在,让中国得以平稳的进行经济建设,中国也得以能够保证国家安全与和平。

他的贡献无比巨大,因此也几乎得到了大部分的国家顶级奖项。

隐姓埋名55年,他曾是美国人眼中最可怕的中国人

他一生没有出过国,中国的氢弹从无到有,完全是自主化产物,是最地道的中国制造,而在他的家人看来,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淡泊,“只有看淡名利,潜心做事,才能有所成就‘’。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撑起了中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于敏,一个绝密55年的名字,一个研制氢弹的奇迹,改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为什么国际战事常起,中国却能始终处于和平的地位,正义有时候只在大炮的射程以内,弱小就要挨打。

正是有这样的灵魂人物,中国才能岁月静好,峥嵘岁月中,先生真当是国士无双!佑我中华!

2019年1月16:

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

向我心中永远的英雄,于敏,致以我最崇高的敬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