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识古代文化有趣的历史小段子

破虚揭实——西施实乃杜撰,无存史实

2016-07-31  本文已影响367人  RO_ST

想来诸位必然于西施之说并不陌生,但关于西施存在与否,历来有二说,且二者截然相反。吾将为诸位分析一二用以释疑。

持反对之说者之理如下:

其一,《史记-越世家》《国语-越语下》等正史,均记有吴越两国两次交战,亦有所记勾践败后至吴国为奴,及后勾践报仇雪耻之事,却自始至终未曾提及西施其人。《史记》记有范蠡之终:勾践复国,范蠡“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范蠡“浮海出齐……父子孜产……致资累巨万”,天下称“陶朱公”。但却确确实实只字未提西施其人。《国语》《史记》等距春秋时代较近史书中,亦未曾记为越国雪耻灭吴起“卓越贡献”者——西施,可见传说非实。

其二,西施乃古时美女通称,并非实指,此称谓于先秦诸子著作中屡见。早勾践两百年之书《管子》便有言:“毛嫱、西施,天下之美人也。”

其三,先秦典籍与西施相关者,俱未曾提及“美人计”一策。直至东汉《越绝书》,西施方才与吴越战争挂勾:“越乃饰美女西施、郑旦,使大夫种(文种)献之于吴王。”此后,西施方才存于吴越战争之中,始现于民间传说。而《越绝书》却为匿作,其内容亦多采传闻异说,是以此书资料实在不如何可靠。

其四,《越绝书》作者,最常见之说是为东汉袁康、吴平等人。与袁康同代者——赵晔,于《吴越春秋》中对《越绝书》中文种献西施于吴王之事有所完善,使施行美人计更加完整。

后人据《越绝书》《吴越春秋》大加宣扬,予以西施之事之流传起到推波助澜之用。

另外,诸地方志如《吴地志》《姑苏志》《会稽志》等,对西施传说亦做种种杜撰,更增添西施之可信性。

如此便生疑问,若离春秋时较近之书《国语》《史记》俱无西施其事,五百年后者——袁康、赵晔又何从知悉此番历史陈迹?

其五,否认“西施美人计”者还认为,中国历史上一到国家败亡,便找女子做替罪羊,夏桀有妹喜,商纣有妲己,周幽有褒姒,不一而足。

因此,吴越战争中使美人计,于大众而言,亦莫过为“女祸亡国论”之变种,乃封建社会史学家、小说家之惯技,而西施其人则是为此种观念而特意杜撰之人而已。

唐代诗人罗隐于《西施》一绝中言论中肯: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综上种种证据,有诸士以为西施实无其人,美人计亦实无其事。

但亦有士持完全相反之见,其以西施存于史,然其自亦有理:

其一,《管子》一书,并非一时之作,也非一人之作,而为由后人不断补充而成,因此,用以论证西施存否不足为据。

而战国时期之书——《墨子》《孟子》《庄子》皆曾对西施之美交口称誉,西汉初年贾谊《新书》、刘向《说苑》、刘安《淮南子》更是言之凿凿。因此,西施确有其人不容置疑。

其二,施行“美人计”或误中“美人计”,均非值得炫耀之事。因此,西施之事不见于史书,是因吴、越两国史家讳言。司马迁虽秉笔严谨,却因无正史所依,而未将其纳入《史记》确是不足为奇。然,此富于传奇色彩之人事,必于吴越地区广为流传。此事首先由籍贯吴越之文者袁康、赵晔分别披露,正是其存在之证。

其三,浙江绍兴曾出土两面汉代所制吴越人物画像铜镜,画像内容、题款有吴王、伍子胥、越王、范蠡、越王及二女。画中吴王怒视伍子胥,伍子胥则慷慨拔剑作欲自刎之态,越王与范蠡窃窃私语,暗自得意,而二女则宽袖长裙、亭亭玉立、风姿绰约,然,此二女便为西施与一同进献者郑旦。

况,西施教习歌舞遗址土城山尚在,供西施居住游览遗址——姑苏台、馆娃宫、西施洞、玩月池等尚存,由此认为确有西施其人其事。

然,西施其人其事不存之可信度更高,只因故事及遗迹皆为可杜撰之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