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带你完美度过创业那些坎儿
还记得毕业前的几个月,每天忙忙碌碌,一场场招聘会、宣讲会连轴转,结果却不甚美好。终于,有一天上铺的小A说:“要不咱哥几个创业吧,这样就不用看别人脸色了。”小A这么一说,我们几个眼前一亮,但是细细一想,又不知从何着手。手边有什么好的项目?资金从哪来?怎么分工协作?……就这样,一个个疑问浇熄了我们几个心头的热情。
创业的路,艰难泥泞当看到俞敏洪写的这本《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俞敏洪写给年轻人的8堂创业课》,往日情景又浮现在眼前,当时的诸多疑问也在这本书里得到了解答。
疑问一:是不是只要一个好的想法就足以支撑得起一家公司?
答案:不是。创业不是一件突发奇想就可以去做的事。首先,得看自己适不适合创业,创客是有一些基本的素质的:敢于提问、敢于思考、敢想敢试。如果你安于现状,喜欢稳定,可能创业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项。其次,有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书中以刘邦的成功为例,解释了创业者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创业成功的几率才会比较大。刘邦之所以成功在于:有足够的社会经验和背景;知道什么人应该用在什么地方;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建国团队;国家还没有建立的时候,他的组织结构就已经搭建起来了。最后,谨防伪创新,现在的很多创业项目都是“跟随式”的,就像很多真人秀节目一样,只是把国外的成功经验做一个简单的移植。这并不是真正的创新,对创客而言,一定要明确自己创业点的创新性。
疑问二:资金从哪来?或者说,如何说服你的投资者?
答案:1)不要只想赚钱,急于求成。诚然,在现在这样一个略显浮躁的环境下,赚钱、上市似乎成为了一个项目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不谈钱反而有点格格不入。但是,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不应该妄想一下子就取得成功,要知道,马云也是撑到他的第五个项目才等来了阿里巴巴。2)创业团队。运动员需要教练和训练师,少年天才需要父母和教师,导演需要制片人和演员,政治家需要财团和智囊,科学家需要助手和顾问,无论智商多高、策略多精湛,如果你习惯做独行侠,就必然会输给团队。3)清晰可辨的商业模式。之前常常说:“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但是当蓝海变为了红海,一个清晰可辨的商业模式常常能帮助你杀出重围。
疑问三:如何处理创业过程中的各种关系?
答案:1)有可能的话,自己先下水。创始人先独立创业,随着项目需要不断引进人才,这时候更容易形成领导和团队的良性组合,使项目走得更远。2)关注四种人。这四种人是:客户、创始人、合伙人、投资人。就客户而言,必须深刻了解他们内心真正的需求是什么。作为创始人则一定要想清楚怎样寻找商业模式、怎样面对未来走下去。合伙人要认识到不同的合伙人有不同的合伙特质,重要的是如何配合、发挥这种特质。面对投资人则更多地要运用创新能力和个人品质来赢得他的肯定。3)不同阶段用不同的人。要根据企业不同时期、不同发展阶段,用不同的人。书中以新东方为例,叙述了新东方从创立到发展、到上市一直在不断地转型,从家族经营到合伙人制,再到中国国内股份制公司、国际股份制公司,以及国际上市公司,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有人离开、有人加入,新东方也一天天地壮大了起来。
如果再回到那个下午,我们不会再像无头苍蝇一样找不着方向,而是会配合这几个问答来审视自己:是不是只要一个好的想法就足以支撑得起一家公司?如何说服你的投资者?如何进行团队中的角色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