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世界
最近的日子,过得有点恍惚,二个月前在我们身边发生的一切,都一幕幕地在世界各国重演着,甚至愈演愈烈。想起去年底的澳洲大火,开始只是被认为是大自然每年的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也会如同往年,自己熄灭。然而,一个不在意,就酿成了大祸,错过了最佳的扑救时机。于是这边厢,人们一边扑火,一边互相甩锅,对骂,那边厢,灾难造成的损失也以不可预见的速度与体量排山倒海一样的压来。
因为医院防护物资紧缺,最近一直在帮着加拿大和美国的同学张罗从国内出口医用口罩,二个月前努力往国内寄口罩的她们,现在一样不遗余力地在想办法给本地的医院筹措物资,他们虽然有很多委屈,受着夹心气,但依然很执着,去做他们认为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美加华人打全场”,的确如此。我们辗转找到了本地的口罩供应商,还有口罩生产商,加上其他渠道得到的消息,发现国内大部分厂家要么是没有出口资质,要么是目前只生产非医用防护用品,而美加医院对防护物资的品质要求极高,各类证书也要求非常完备。分析下来,国内能符合条件的工厂和产品,恐怕没有几个。而这些产能,早就被锁定,非一般渠道可以拿到的。我们市面上看到的口罩供应开始宽松,仅仅限于非灭菌口罩,还有很多是这几个月仓促上马的厂家生产的口罩。这就是现在的口罩困局,看来只有等国内产品升级,出口手续完备,这个困局才能解开。半个月?一个月?不得而知。可是疫情一天天的蔓延,晚一天,就多一点危险。
这二天,美国医院要求有些松动,低一点标准的口罩,总比手工缝制的口罩,防护罩,甚至赤手空拳强吧。同学从温哥华找到了一批符合条件的N95,我们一起凑钱捐了一些,以尽微薄之力。虽然价格不低,但从国内找货,邮寄,也不便宜,但这个时候,时间就是生命。无论是国内疫情期,还是海外疫情期,我们一直是疫情中被保护的那部分人,正是这些医护人员,这些冒着风险为疫情防控到处奔走的人们,冲在前面保护着我们。而我们能做的,就是不要给他们添麻烦,同时尽己所能,做一点什么,为他们增添一点屏障,哪怕是一个口罩,也能为一个医生提供几个小时的保护呢。
整个世界都在混乱和动荡中。大家都说现在有点像第三次世界大战了。和平年代长大的我们,没有经历过世界大战,却从来没有像这几个月,深刻理解家,国,世界这三个词对于我们的意义。
当我们关上家门,可能暂时可以把病毒阻挡再门外,但我们无法回到原始的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完全将自己与外部环境隔离。只要大环境的病毒依然存在,家,也不能是绝对安全的。
同样的,封了国门,也一样难以独善其身。正如中国疫情期间,外界很多国家都在关注,对我们的防疫措施争论不休,但却没有哪个国家真正在做准备,也许他们真的以为这只是“中国病毒”,只会传染亚裔?等到病毒真的蔓延开来,才知道病毒并没有国界。隔岸观火的人,等火烧了过来,才明白,原来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人种,国籍,在病毒面前,并没有差异。而现在,如果我们反过来抱着“终于轮到你了”的幸灾乐祸的态度,谁敢保证,病毒会不会杀个回马枪,那出隔岸观火,引火烧身的场景不会在我们身上重演?
抛开疫情不说,全球经济共同体这个概念,现在也让人有了切身的体会。这些年的全球化进程,已经让这个世界快速扁平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托,无法剥离了。
当欧美股市狂泻,瞬间吞噬了十年牛市的涨幅,刚刚从疫情中复苏的A股市场也一样风雨飘摇,一竿子打回了年后的低点。
当国内付出了巨大代价,扛过了疫情,刚刚复工,又遇欧美疫情升级,遭遇了大量的欧美订单撤单,很多刚刚复工的工厂接下来几个月都没有了订单,无疑是雪上加霜,出口外贸遭遇突如其来的寒冬。
当欧美口罩和医疗用品紧缺,才发现中国覆盖了世界80%的口罩产量,而其他国家生产的口罩,最核心的熔喷布原料来源也是中国。
世界各国的人民,因为留学,工作,商务,移民,各自交叉渗透,这份复杂的关系,已经远不能用国籍二字简单区分了。一刀切的停航,封关,又会带来多少的误伤?无法衡量,也无法估量。
而疫情对世界最大的冲击,是加剧了各国的对抗与不信任,倒逼着各国重新从风险和战略角度审视自己的产业架构和全球产业合作的模式,审视自己的外交和移民政策。果真如此,各国共同努力,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全球化将会硬生生倒退回到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的水平,这将是人类的悲哀。
这一切,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幸免,也没有哪个家庭逃得过这场冲击,全体人类都将捆绑在一起,去接收这一波狂风骇浪的洗礼。
时代一粒尘埃,落在每个人头上,都是一座大山。但也许我们每个人都出一点点的力,哪怕多么微不足道,说不定汇合起来就能挽回地球的逆转呢?
2020,势必会载入史册。但故事的结局,还得靠全体人类一起书写。
2020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