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孤独之旅》写“成长”主题作文
上周周末让孩子们围绕“成长”这个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周记!因为我想着这周要上曹文轩的《孤独之旅》,而这篇小说的主题恰好落在了“成长”二字上!这样,课文的学习和学生习作的训练及讲解就可以有机的结合起来了!有范文做指导,学生对于“成长”主题的作文,能更好的理解和把握!
![](https://img.haomeiwen.com/i7831408/04de916adbd7f7f1.jpg)
《孤独之旅》这是一篇自读课,因为通过前两篇教读课《故乡》和《我的叔叔于勒》的学习,学生已学会梳理小说情节,并能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最终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小说的主题!既然对于小说这种体裁已掌握了阅读的方法,自读这篇文章,自然难度不大了。于是我把话语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先沉浸在杜小康成长的故事中,然后让他们来交流读后的收获与体会!
![](https://img.haomeiwen.com/i7831408/857d64812e10c5a9.jpg)
值得欣慰的是学生能够掌握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对其文中的杜小康分析透彻,并能从文本中体会到杜小康一路成长的心理历程:由家道中落,随父放鸭时的委屈、无奈;到初到苇荡,撑船放鸭的迷茫、恐惧;再到苇荡遇暴雨,经受考验后的勇敢、坚强;最后与鸭共成长!杜小康完成了孤独之旅,逐渐走向了成熟。而对杜小康的描写大多是细腻的心理刻画,写出了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情感波澜。学生对此体会较深刻!此外孩子们也注意到了文中大量的环境描写对人物也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进而在文中找了几处对于“鸭群”“芦苇荡”“暴风雨”的描写片段,细细品读,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深化作品主题)最后我们一起探讨了课题“孤独之旅”的含义,并深层感悟体会成长的意义!
![](https://img.haomeiwen.com/i7831408/5fbe91b0ac8045c4.jpg)
曹文轩说:“有些孤独,其实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无法回避的元素。我们要成长,就不能不去与这些孤独结伴而行。”“少年时就有一种对待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有可能是一个强者。”——《青铜葵花》。引用曹文轩的话无非就是要告诉孩子们:人生需要在艰苦的条件下磨练自己,在孤独中磨练自己,这样才能长大成人!
最后,我问孩子们:成长到底是什么呢?是你的个子长高了,还是你的年龄增长了,还是……孩子们说都不是,“成长应该是人的思想和性格的发展历程,是思想的成熟,是心灵的成长”。在这篇小说中杜小康心灵成长前后形成了对比,杜小康战胜的不仅仅是自然界的暴风雨,更是人生的暴风雨啊!”孩子们的体悟能够上升到这个层面,我想这篇文章他们是真正理解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7831408/1bba0a3491ed1fec.jpg)
学生通过《孤独之旅》的学习,理解了“成长”的意义!那么对自己写的以“成长”为话题的周记,自然会有自己的感悟,我一篇篇认真批改完,让孩子们自己拿上自己的周记本,看看自己在作文中是否都展现了自己成长的历程,成长的含义是否在文中有所体现!孩子们积极发言,似乎能够从自己的作文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对成长历程没有详细的回顾,没有形成一条主线,缺少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的描写,成长的意义理解不透彻,挖掘不深刻,套话空话大话太多,没有加入恰当的环境描写等等。
一时间,我乐了……似乎学生顿悟了!这不就是我“教”的目的吗?我想我们语文教师如果真能用心使用好教材,在讲每一篇文章的时候,明白我们要教给学生什么,学生要习得什么。不断的去引导孩子带着:“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这三个问题,学习每一篇文章,相信学生会有收获。而这些大大小小的收获就能不断的指导孩子们去更好的阅读,去更好的写作!(写于2018年10月26日晚23:00)
![](https://img.haomeiwen.com/i7831408/33be9b9c4e261495.jpg)
学生佳作欣赏:
在巴掌中成长
九一班:张圆捷
时光总在不经意间溜走,如今我已是一个大小伙了,回想起我那童年的记忆,我不仅惊讶,陪着我长大的竟是或轻或重的巴掌。
当我还是一个大胖小子的时候,就有了妈妈巴掌的陪伴,每当我又哭又闹的时候,妈妈都会抱起我,一边轻轻的拍,一边有节奏的摇摆,这时妈妈的巴掌仿佛有了魔力,能让我安静入睡,这正是最好的“催眠曲”。
渐渐的,我从一个婴儿长大,成了一个小孩子。一次我自己在家门口玩,突然走过来一个小妹妹,手里拿着一个十分漂亮的气球,我看了十分眼红,我问她要,她不给,我便一把夺了过来,小妹妹蹲在地上委屈的哭了,而我却像打了胜仗似的,在一旁得意洋洋的笑着,妈妈闻声赶来后,不由分说的“啪啪”两巴掌打在了我的屁股上,命令我把气球还给小妹妹,并让我向她道歉,我的屁股火辣辣的疼。从那以后,我再也不会欺负弱小。
告别了儿童时期,我已步入小学。陪伴我的不仅有喜怒哀乐,当然还会有妈妈的巴掌。不认真写作业,一巴掌;字写的潦草,一巴掌;对父母顶撞,一巴掌;见到客人不礼貌,一巴掌;这些巴掌,犹如烙印般刻在了我的心上,让我乖巧听话。有时候妈妈的巴掌并非一定带着批评与斥责,比如:我取得好成绩时,妈妈总会轻轻地拍着我的背,脸上堆满了笑容,这时我觉得妈妈的巴掌是那么的温柔、亲切与甜蜜。
再后来,我长大了,成大小伙了。妈妈不再用巴掌拍我了,每当我犯错的时候,他总是心平气和的与我沟通谈心。我问妈妈:你为什么不再用巴掌拍我了?她淡淡的笑了,抚摸着我的头说:“因为你已经长大了呀”。
是啊,我已经长大了,我不再是以前那个傲骄放纵,调皮任性的孩子了。但我非常怀想和感谢母亲的巴掌,正是我成长的道路上,有了母亲巴掌的陪伴,我才能够如此健康快乐的茁壮成长。
![](https://img.haomeiwen.com/i7831408/0a5b29974753d54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