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庭篇西安妈妈V帮亲子教育

你随口说出的话,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

2018-08-24  本文已影响2人  wang_26f1

1、

一个名为《语言暴力能造成多大的伤害》的教育短片,让人看得心惊。6名在看守所的少年犯讲述着自己的故事:

“我爸妈在我12岁时离婚了,我妈每天骂我,经常让我去死。”

”说我没用,说我是个废物。”

“从来都没夸过我,骂我最多的就是猪脑子,猪脑子,猪脑子。”

让他们感觉伤害最深的话是:

猪脑子、废物;
就知道吃、丢人、是人都比你强;
怎么不去死!

最后,他们把这些语言变成了犯罪的武器:枪,斧子,水果刀……

童年受到精神虐待是犯罪的重要原因。

短片简单的总结,让人深省。

被不停羞辱、否定、讽刺、挖苦、蔑视的孩子,内心都有一个大窟窿,盛放着破败不堪的灵魂,胁迫他们用偏激的方式发泄创伤和屈辱。

据某项调查,40%以上的青少年罪犯,都遭受过父母语言上的伤害。

2、

并不是说,父母的语言暴力一定会导致孩子走上犯罪的道路,还有一些不那么极端但也比较严重的情况,也跟父母的语言暴力有关:

一位心理咨询师讲过一个案例:

一个5岁的女孩不愿跟父母说话,只是经常对着一只毛绒玩具熊自言自语。

父母以为孩子得了抑郁症,急得不行,四处求医。

多次心理治疗后,女孩说了一句话,父母当场就哭了:因为玩具不会开口骂我。

原来,女孩的妈妈性情急躁,经常无意间说孩子:

你别添乱了!
哭什么哭?
你怎么这么笨呢?

妈妈这些情急之下的口头禅,在孩子心中居然成了严厉的责骂。

为了不惹妈妈生气,她开始疏远妈妈。不跟妈妈说话,也不愿意跟其他人交往,经常一个人躲在房间里跟玩具熊说话。

妈妈知道内情后,流着泪对女儿说,妈妈一定改。

做父母的明明都是爱孩子,但是意识不到,自己随口一说的话,就像一把把刀子,一点一点地伤害着孩子。

3、

科学家们发现,言语的伤害会让孩子发育中的大脑发生部分永久性的改变,这种改变不仅影响孩子的性格和行为,导致轻生、犯罪或者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还会损伤孩子的学习能力、记忆力,也就是说:父母那些恨铁不成钢的话,恰恰就是导致孩子不成器的根源。这也就是亲子专家们常常说的“贴标签”的危害。

除了“笨”以外,我们能给孩子贴的标签还有很多:胆小、害羞、脾气不好、爱粘人、不爱说话、不爱学习、懒、慢、犟、爱惹事,等等!当我们这样给孩子贴标签的时候,孩子就真的会成为我们描述的样子。

4、

说到这里,有些妈妈可能已经着急了:我们这不打不骂的,就随口说说还不行,那现在怎么办?到底该怎么说?

我见过很多妈妈,也包括我自己,遇到孩子犯了错,常常是说得太多,批评、责备、嘲笑、讲道理,即便是尝试改变,也只是换个口气、换个态度,看起来煞费苦心,可结果并不见得好,因为我们忽略了亲子沟通中一件最重要的事:倾听! 所以,在了解“怎么说才对”之前,我觉得首先要解决的是“怎么能做到先不说”。

5、

有位心理学家说过,好父母嘴上都有一条拉链。

在孩子惹我们生气的时候,要我们管住自己的嘴,是很难的一件事,但如果你掌握一些技巧,它就会变得容易些了。

在《不吼不叫》这本书里,介绍了一个“五步“法则,下一次当你感觉孩子已经把你气得不行了,那么在发脾气之前,你可以尝试以下五个步骤:

第一步:自问

要问问自己感觉如何?负面想法是什么?能不能自己改变这些负面的想法和情绪;

第二步:呼吸

在问自己那些问题的时候,要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呼吸,做3到5次缓慢轻松的呼吸,同时感知自己的身体(鼻腔、喉咙、胸腔、腹腔等)随着呼吸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三步:平静自我

通过自问和呼吸让自己逐渐平静,看看能不能用积极的想法代替自己消极负面的想法,并在自己变得平静后再和孩子沟通;

第四步:确定孩子的需要

父母要考虑孩子的个性和年龄特点,反思一下对孩子是不是有不切实际的期待,想想孩子需要什么,是一个拥抱还是鼓励,再想想他的行为是想表达什么;

第五步:同理心

父母需要换位思考,尽量去感受孩子的情绪和想法,告诉孩子你能理解他的感受。

如果家长一时没有控制住,还是冲孩子吼叫了,那该怎么办呢?

这时候最好能够及时补救,补救方法就是真诚的道歉。一个真诚的道歉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确定你真的感到后悔; 二是你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 最后,还要补救措施。有些家长担心给孩子道歉会失去自己的权威性,这里我们要说明一下:其实道歉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情,它不仅不会让孩子从此不尊重你,反倒会让孩子因为你的道歉而感到被尊重,从而会促进你们的关系。

当孩子惹你生气的时候,你能停下来想一想、听听孩子的想法和委屈,当你忍不住又吼了孩子的时候,能够真诚地道个歉,孩子的心门才能慢慢打开,这时候,你说什么他才能听得进去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