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

续燃心中的那份温暖

2016-12-27  本文已影响21人  時光雜貨店的碼字匠

正如我们发肤所能感知的天气,寒冷伴着呼呼的风声,挟裹着枯黄的落叶,吹乱了行人的脚步,也吹乱了这个节令的人心。

前几日,一位曾经一个战壕打拼,现在各自奔波的做报纸时候的兄弟,给出一个命题,传统媒体人的几种转型路径?大意如此。

个人觉得,其实摆在传统媒体人面前的转型路径,相较于其他行业的从业者,还是比较多的。毕竟,传媒人的工作性质,让我们有机会了解更多的人和事,视野更开阔,解决问题的办法更多。当然,如果你不曾珍惜那份工作,也就另当别论了。

无论是哪一种选择,都要首先庆幸,好在我们还能够选择!一旦你不被需要,也就是可有可无,失去价值,也就会失去选择的主动权,被动的选择,意味着更多的未知。

转型,或者不转型,大多都是为了生存,也有部分是情怀。

情怀,这么个东西,多少有些鸡肋,食之无味,却也弃之可惜,蹉跎岁月中令人唏嘘。从入行传媒业那些日子,多少也曾标榜过自己是有新闻理想和抱负担当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可是,现实就是现实。

转型,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变成了必须,生存的必须。

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季节,温暖的内心,是支撑我们前行的动力。什么能够为我们带来内心的温暖?稳定的生活保障,可期的职业上升空间,不灭的人生理想!

似乎,我们转型,或不转型,都是为了这些。稳定的生活保障,是一切的基础,特别是在金钱为价值衡量标准的今天,物质基础的坚实与否非常的重要。

所以,现实一点,没有什么可耻。特别是人到中年的媒体人,更应该明白,应该承担的家庭责任,比个人的情怀,更急迫一些。

当弄明白了这个先后问题,我想,在我们选择的时候,可能就会少了很多纠结。那就是,先吃饱肚子,生存下来,才去考虑情怀!当然,如果你幸运地合二为一,那就恭喜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