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中的“两千石”究竟是读dàn还是读shí?
我的历史启蒙并不是儿童读物,而是央视的《百家讲坛》。在众多主讲人当中,我最喜欢的是易中天教授和王立群教授,二人的所有节目包括演讲我都一期不落地收听,有的甚至反复听了许多遍。
然而在收看和收听二人节目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问题。汉代官职的高低是根据官员的俸禄决定的,而当时发放的俸禄是粮食,计量单位是“石”。关于这个“石”的读法,两个人并不相同,易教授读作“担”,而王教授读的却是本音“实”。即便是到了现在,网上还有关于这个字的争论,那么它到底是读dàn还是读作shí呢?
下面就根据我收看各类播主的视频和自己查阅的资料,试着解答这个问题。
首先石最早是作为重量单位,而且原本并非此字,而是“䄷”。《说文解字》中对这个字的释义是:
䄷,百二十斤也。
清代学者段玉裁注释说:
四鈞為石,古多叚石為䄷。《月令》鈞衡石是也。
上古的读音与今天不同,但根据考证,“䄷”的读音和石头的石读音始终相同,到了今天就读作shí,并且隋唐之前的书中石字也只有一个音,那就是shí。
那么dàn音是怎么来的呢?
这里要介绍一个不太常见的成语,叫做“儋石之储”,用来表示家中财富很少。《汉书·杨雄传》中记载:
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
这里的“儋”字是“担”的古代写法,释义为一个担子可以挑起的重量,大约为二石,因此才会把儋和石连在一起用,儋石之储就可以解释为家里的存粮很少,只有一两石而已。这里将担用作计量单位是民间的习惯,而非官方定义。
到了唐代,因为生产力发展的原因,计量单位也发生了变化,汉代的一斤大约为250克左右,唐代的一斤大约为将近600克,大约翻了一倍,而石也同样翻倍。但是前面提到过担并非官方单位,并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这个时候的一担就和一石划上了等号。渐渐地民间就将两者混淆,使得石字在作为计量单位时出现了dàn音。
明末清初人黄生在其著作《字诂》中说道:
汉以石为俸禄之等,故有“二千石”之称。今俗用此为詹字,至呼“二千石”亦如此音此最鄙谬。试从俗呼之,可以一笑。
意思就是石字本来就是shí音,现在民间把它念成dàn实在是太没文化了,大概就相当今天有人把音乐的乐字读成lè一样。
然而群众的力量是强大的,即便如此批判也无法阻挡大家的这一俗称,以致于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在规范标准读音时就将dàn这个音给扶正了。不过即便如此,新华字典中在解释石的时候仍旧在后面的括号里写道:
此义在古书中读 shi,如“二千石”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石”字作为计量单位的时候,在现代要读dàn,而在古代尤其是汉代要读sh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