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消费的升级和降级

2018-08-29  本文已影响0人  不加糖摩卡

我是一个非常非常喜欢在“脸”上花钱的人,简而言之,就是对各类护肤品和护肤知识非常痴迷,虽然还没有到直接去医美的程度(主要是不了解这个行业的情况+穷),但是不断尝试新品是我平时的乐趣之一,当然这也直接导致了我的这项日常开支非常大,几乎每个月都是我的消费支柱产业。

其实买买买这件事情,可以很好地体现一个人的金钱观和价值观,消费行为背后的逻辑证明了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愿意在何种地方花真金白银,在什么地方希望节约开销。一个人越缺少的,势必会越努力地追求,这个时代几乎每个人的ego都在膨胀,“我要”的欲望往往压制了理智,所以更多的时候,我们的消费行为就是这个心理的折射。

好比我自己,从前对护肤没这么关注,因为大学毕业以前简直天生好皮肤,从来不长痘。毕业后有好几年,简直是烂脸,从前的同学朋友都很惊讶问我你怎么长痘痘了,说多了都是泪,那几年花了多少冤枉钱、折腾出多少故事不必赘述。总之,我缺少好皮肤并且由衷向往好皮肤是我一直以来买买买的动力和源泉。

基本上从工作开始,我的护肤产品就在不断升级。从最早和我妈一起用佰草集,到因为痘痘频发而吃下了朋友的第一颗安利SKII家的神仙水(插一句这个产品真的是油皮亲妈,水油平衡好帮手),进而不满足于尝试各路美妆博主KOL们的广告推荐,发展为自己主动研究、查询产品成分、走上代购海淘“不归路”。

慢慢地,我就发现,所谓的小众、网红、很好用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如号称全世界最好用的卸妆膏Eve Lom,是一个曾经很小众的品牌,我很早就海淘试水,用空了整整两大罐,现在已经放弃新购,因为虽然卸妆很干净,但是使用步骤太繁琐,最后还是放弃了。比如网红品牌Elta Md,除了洗面奶性价比很高,他们家的眼霜也是消除黑眼圈的一把好手,但是消费者却不太了解。比如大家都夸奖的城野医生377美白精华,用在我脸上几乎没什么效果,反而刺激了闭口的滋生。所以现在公众号、淘宝、微博上所谓的小众新品对我来说,已经没有什么新鲜感,失去了所谓的吸引力。根本原因,在于我曾经尝试过或者研究过这些产品或品牌,比之前更了解我自己需要什么、适合什么。从这个角度而言,钱都没有白花,至少都买了经验和教训。

买多了,你就发现几件事:

以上,都是我在不断消费升级中的思考。但是最近,我正在学习如何“消费降级”。原因很简单,穷则思变,除了不可能无限制升级我的护肤产品、预算有限以外,护肤品本身可以达到的效果其实也非常有限,衰老是一种自然规律。思来想去,我也总结了几点心得:


说到底,盲目跟风和消费升级,并不能真正解决我们的皮肤问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会了科学护肤的理论体系胜于把全套产品直接升级为贵妇系列。根据个人的需求,科学地制定适合自己的护肤方案,精简护肤流程,在日常生活中严格做好防晒、定期健身以及保持清淡的饮食习惯,坚持一段时间反而更能看到明显的效果。比如今年夏天,小伙伴踏踏实实健身、防晒、控制饮食同时精简护肤以后,真的脸色超白净,合影的时候简直是一个标准的对比色,看得我好生羡慕。

消费升级,升的是更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更适合自己的产品。消费降级,降的是我们内心浮躁的欲望和不必要的浪费。升和降,本质是我们的自我进化,有了之前狂热的“升级”过程,才有了现在冷静下来的“降级”现象。并不是都花了冤枉钱,至少我交了这笔学费,依然觉得值得。

谨以此文,与所有和我一样曾经迷失在买买买路上的姑娘们共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