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烟雨——《苏东坡传》书评

环境造就伟人——《苏东坡传》第一卷简析

2018-12-08  本文已影响11人  温雯二雅

作者:刘星

随着东坡人生画卷的徐徐展开,我得以窥见这位伟人毕生经历的一角。而正是这一角——少时的成长环境——造就了苏东坡。

苏东坡生于四川眉山。林语堂在文中用了大量笔墨来描摹眉山的地理环境:“自长江逆流而上,经汉口,过名满天下的三峡,便进入了中国西南的一大省份——四川……在千年万古为阴云封闭的峨眉山的阴影中,在乐山以北大约四十英里之外便是眉州的眉山城。”“玻璃江因其水色而得名……沿着整齐的石板路走,便可到达城镇的中心。”作者为何要如此大费周章,将看似与苏东坡的故事关系不大的一些东西描写得如此细致?实际上,这段文字所写之物,与苏东坡的人生密不可分。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话既然能人尽皆知,自是有其道理在的。说到乐山,人们脑中浮现的第一件东西大部分应该都是大名鼎鼎的乐山大佛了。而苏东坡作为土生土长的四川人,还生在乐山不远处的眉山城,又怎么可能没有亲眼见过那座大石佛呢?当年少的苏东坡遥望着这尊弥勒佛像之时,也许就听到了那悠远的佛音,潜移默化地将“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上可笑之人”的精神溶进他骨血里,伴随了他曲折的一生。不妨大胆猜测,他被称作所谓“乐天派”的精神,也许就是来源于这尊笑容可掬的大佛呢。

而眉山的水——也就是那澄澈透明的玻璃江,带给他的是一份清澈。他一生在宦海沉浮,见过多少官场的无奈与黑暗,他却并没有被污泥所沾染,而是自始至终坚持本心,为了百姓的生活而忙碌奔波。这是他的清澈。当玻璃江水在面前奔腾而过,水色映入小小的苏东坡眼中。哪怕随着时间流逝,他的双眼日渐深邃,那透明的江水仍流淌于其中,使他能够看破黑暗,坚守光明。

在文学方面,生于四川也给了苏东坡极大影响。那时的四川,好学之风盛行,且人民耽溺于论争,酷爱雄辩的文章,说话时都会引经据典。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中,无形之中培养了苏东坡的辩才。人们都酷爱的文章他自然会去读,读多了便论,便写,于是便有了他清晰而有力的政论文章。且平日里与人们的交流都充满了典故,他用起典来自然得心应手。他那被誉之为有孟轲文章的雄辩之风,巧于引喻取譬的文章,一大部分便是因于此。

苏东坡自然是个天才,而塑造一位天才不仅需要天赋,后天环境的良好影响也是必需的,否则便如王安石文中那位方仲永一般“泯然众人”了。他的成长环境,塑造了他的品格,为其之后的伟大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环境造就伟人——《苏东坡传》第一卷简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