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起源•问道圣经山

2019-10-20  本文已影响0人  京城六号私膳肉庄

初秋时节,乍暖还寒。

迎着渐渐走近的西北风,从青岛向北出发。

三小时的高速。收获的季节,一路秋景黄绿。

肃穆的山门牌坊下,映入眼帘的是向往的昆俞山七十二峰。绵延两翼延伸着,让我想起了传说中的昆仑……

圣经山是它其中的一隅。也是我这次的目的地。千百年前,道教《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在此开宗立派,尊老子为圣贤,纳七子以传道。方圆近8平方公里的古迹境内,传说中的天然老子像、世上最大的道教摩崖石刻《道德经》全文、宋元时期的众多古迹遗址……无一不再牵扯着我的心神。

圣人与圣经同时出现在这里,神秘莫测,似有天意,玄之又玄,故名“圣经山”。北魏大史学家崔鸿在《十六国春秋》里称昆嵛山为“海上仙山之祖”。海上有仙山:蓬莱、瀛洲、方丈,仙山之祖在昆嵛,昆嵛之精髓在圣经山。

圣经山•山门牌坊 全真教东华宫 天然老子圣人像

东华宫,是此行的开始。相传王重阳云游至此,驻足收徒。之后,全真七子分赴全国各地传道授徒,尤数长春子丘处机。他创立了全真龙门一脉。并以74岁高龄,自昆嵛山西行三万五千里,在今天的阿富汗与成吉思汗会面,劝导成吉思汗“清心寡欲,敬天爱民”,成就了“一言止杀”的丰功伟绩。不但被成吉思汗尊为“神仙”,拜为国师,还掌管天下宗教,为全真教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浩浩广宇•巍巍远山 宋元遗梦•古刹钟鸣

广宇门庭,悠悠空灵。

道家的宁静闲散,在老子像的背影下充斥着东华宫内的每棵树,每扇门,每处角落……

东华宫•门庭 大元朝牌楼遗址

穿过三官、五祖众多院落,拾级而上奔后山。向着老君庙的方向,在没有明路的山丛中缓步登高。心里念着诗仙李太白的《揭老君庙》:

“先君怀圣德,灵庙肃神心。

草合人踪断,尘浓鸟迹深。

流沙丹灶灭,关路紫烟沉。

独伤千载后,空余松柏林。”

东华洞原址

东华洞前,千百年的人迹无踪,徒留斑斑。

全真教元代古钟 半山兰亭 一眼千年

回首间,茅舍疏篱,山脉绵延,尽收眼底。

沧石古迹 无染圣境 道德之德

迂回中,驻足于重阳真人修行的《朝阳洞》前。石迹斑驳,苍寂无染。无意识的,遂坐于先人之位。极目远眺,一束光穿越千年笼在身上。

朝阳洞•打坐石

【修为成仙在于求,悟为明性在于知】道家的无为,瞬间贯穿意识。

千年天沟 70度登山陡阶

歇息片刻,再指崖顶。陡然间,山势险峻。天然石裂形成的断石天沟直逼眼前!横空巨岩仿佛随时都会扑下……惶惶间,一口气翻上70度陡坡的危险天路。

《老君庙》

再抬头,石料砌成的【老君庙】到了。绕塔远眺间,终于拿下了这一峰。看看时间,已经两个多小时过去了。

五祖殿前银杏树成双 随缘道家“白果”

下此峰再奔主峰极顶而去。路过五祖殿,恰恰无人。顽童心起,击落银杏几堆。恐被责慌忙打扫现场离去……心里不免想着回家后怎么炖一锅上好的(银杏白粥)。

山路崎岖 隐士陋居 山路苍翠崎岖

第二峰直通极顶。据说是近1000米的海拔高度。山路愈发崎岖,几乎没了明显的道路痕迹。这愈发牵动了我们的探古寻道心理。

一路走来,看隐士们的陋居,见众仙坟的诡异……眼看要迷路的样子了,突现一条笔直的台阶指引。阶下一石碑写着《好汉坡》。看上去,有小半个泰山十八盘那么长吧。几百级台阶在这个时候还是有些挑战的。于是,调匀呼吸,三鼓作气!终于拿下!也是有些感叹“岁月不饶人”呐。

天然石刻《道德经》全本 众仙坟 主峰摩崖石刻 山林隐真经

站起身,回首间——隐隐在林路间的建筑仿佛告诉我:此行要眼见为实的东西来啦!

果然,偌大的天然巨石上,全本《道德经》摩崖石刻展现在面前,大到仿佛一眼容纳不下似的。摩娑中,我的心再次不由自主的融化了。

从古至今,到底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还是都无所谓呢?

昆俞山极顶

才发现:登顶了,接下来的路自然就是下山了。见到真经了,剩下的,都归自然。

【悟道休言天命,修行不取真经。】

世间事,莫不如此。

长春子题诗 道可道非常道

道可道,非常道。

何为道?事物规律~自然法则。

亲近着老子,心怀着道家。我来了,又走了。装载着满满,又似是空空,

不虚此行。不虚,不虚。这一处仙山,洗涤了我对当下“景点”的成见。原来,世间真的有净土。或许,就在你我的心里。

【记于2019年10月20日•子时】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