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格局的修炼散文成长励志

是否沉陷于大数据的推荐,我们有自己的选择

2019-03-07  本文已影响68人  張卷卷
是否沉陷于大数据的推荐,我们有自己的选择

大数据时代,收集并利用个人信息用以做个性化营销,是各大公司争相在做的事情,数据的收集唯恐没有细致到任何一个末微之处。这样,在各家平台的销售页面上、信息展示层级上,千人千面,个性化定制,便以一种非常懂你的方式站在了你的面前。

在这个过程中,系统学着慢慢懂你,一点一点了解你,收集着你在互联网世界里留下的痕迹来进行对你的性化定制与推荐。即使在视觉上你删除了某项搜索,清空了购物车,但那些瞬间以及过后的操作还是被系统记录了下来,而这些痕迹可以借助技术手段得以重现。

这种个性化定制的互联网推送方法,有人欢喜,有人忧。

白岩松在昨天的新闻出版界小组会上提出对“互联网推送的担忧”。他表示,“这会让你原地踏步,让你在自己的兴趣里头沉迷而不会提升,这是一个民族的危险。

这与我之前听过的一个说法,有种不谋而合的契合感。意思大约是这样的,强迫自己接触一些自己并不感觉兴趣但却非常有用的领域,坚持一段时间后,会发现自己不经意间拥有了一个更高更广阔看世界的视角。

其实发现与利用痕迹物,是我们在生活中总会不经意用到的方法。试想,当你去一家新餐厅吃饭,打开菜单一脸蒙圈的状态下,是不是会不由自主地拿出手机打开大众点评,看看别人曾经的体验及留下的评论?当你外出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餐桌礼仪、出行方式及聊什么话题全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去进行的时候,最快的方法是不是参考一下周围人的行动方式,这样便会给你带来最直接的解决方案。

你在商品下方留下的评论,你为专车司机点下的一个赞,甚至是为了节省时间踏过的那块草坪,这些都是留下痕迹的一种方式。

我们每个人在生活的过程中,都会有意无意的留下这样的记录。有了这些,可以减少我们的认知困难,加快处理一些问题的速度,以及迅速融入环境。

我们不断攀附着枝节,探索前人有意或无意留下的从属于那个年代的记录,得以知晓历史是如何发展到如今的模样。那些被解开的语言,仿佛推开了一扇扇封闭的大门,使我们得以倾听某个世界喧嚣的车水马龙之声。

我们在利用他人留下的痕迹,同样,别人也在利用我们的。而这种利用,从未像这个年代一样这么大规模地被覆盖于商业领域。算法永远只是算法,机器也永远只是机器,而我们,是会进步与变化的,所以这种算法推荐永远不可能知道我们复杂的大脑在下一刻想要的是什么。

痕迹,无处不在,只是不要越来越沉于系统的推荐。如若这样,我们只会在一个小小的圈里,不断地下沉而已。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