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写找回内心的平静

2021-01-31  本文已影响0人  云蔓

周五晚上参加了一场手帐分享会。

分享人说起自己最近开始用电子手帐,因为觉得做起来更快一些。

虽说选择是用电子手帐还是纸质手帐都是个人的爱好,但对于我来说,似乎更偏爱手写一些。

以前我一直认为手写是一件特别没有效率的事情。

显而易见的原因——速度太慢。

所以更加偏爱用各种各样的软件来试图帮助自己提高效率。

可结果是,自我感知上的效率似乎是提高了,各种进来的事情都能风风火火地做完。但从各项事务的完成度上来说是有些糟糕的,就比如说工程量比较大一些的事情,就被下意识地往后推,以至于到了截止日期才会匆匆忙忙地做完。

在截止日期之前匆匆忙忙做完,给我们造成了一种假象——既然能够在截止日期时快速就能做完,那我何必在此之前再多花时间呢?

为什么说是一种“假象”?原因在于赶时间做出来的东西,完成度都是大打折扣的,并且给了我们自己拖延的借口。

讲一个我自己的经历。

我做了九年编内老师,刚上岗的五年里,上头有要求都要手写备课。因为知道自己写得慢,所以会尽量把备课的任务分摊到每一天,每天都写一篇,有了充足的备课量,到了检查的时候,基本上不会有手忙脚乱的时候。

但当我五年手写备课毕业之后,换成了电子备课,就找到了不少拖延的借口,往往到了通知过两天要检查备课的时候,才会急急忙忙的把落下的备课都补起来。也因为如此,反倒是加重了自己的拖延症。那几年的备课检查,我都马马虎虎应付过去,甚至其中夹杂了几篇压根儿没修改过的。

那些日子里,虽说平时看上去轻轻松松的,但实际上内心非常的焦虑,总在担心着截止日期。一看距离截止日所剩不多的时候,就疯狂地赶工,整个过程几乎都在压力和焦虑之下度过的,很痛苦。

之后意识到自己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认认真真改变了做法:提前备好一周至两周的课,上完一节就马上修改环节写反思,然后再备一课新内容。因为每天都会做掉一些有关备课的任务,反倒到了截止日期的时候就很轻松,直接打个包上交任务就好了,而且因为平时一点点的在积累,做起来其实并不是很累。

这就是我有关“效率”的经历,并不是说利用各种软件和APP就能提高自己的效率,而在于是否有“规划”地去完成任务。如果没有规划,做事再怎么风风火火、运用的软件速度有多么的快,效率都是低下的;如果有了规划,才能使得效率真正得到提升。

开始使用手帐以后,我越发的偏爱手写。

我曾尝试过用效率APP来规划自己的生活,把自己要做的事情都写在APP里。手机是随身携带的,想要看的时候就能打开看一眼。

听上去很不错,但弊端也很多。

因为以前的自控力并不是特别好,每次拿起手机查看都会顺手刷上一会儿手机,看一会儿消息,或者是逛一会儿淘宝,等到开始做事,可能又是半小时之后了。

事实就是,我的效率非但没有提高,反而还降低了。

随着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悍,各种APP也打着各种花样来吸引用户的关注,不知不觉间我们就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在手机上,甚至还毫无自觉,即使玩到精疲力尽却还是放不下手机。

后来为了培养我阅读、写作的习惯,我都有意识的远离手机,这么一来想要规划自己的生活,也只能利用手写了。

我个人更倾向于在意志力变得更为强大之前,都有意识的远离手机。

写文章,我会在电脑上码字;规划生活、记录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就会用手账本进行全面的规划。减少了使用手机的频率之后,我的注意力和意志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虽然也会有因为一些原因注意力分散、或者管不住自己的时候,但相比之下频率已经比使用手账本之前要低了很多。

手写对我来说有这样一些好处:

首先,手写能让我感受当下。

现在很流行说要“活在当下”,但实际上能做到的人又有多少呢?“当下”这个词太抽象了,很难让人感受到它。

我认为“当下”这个词,不是对身体说的,是对内心说的。

快节奏的生活免不了会导致我们变得越来越焦虑。其实“焦虑”本身并不是什么坏事,一个人没了焦虑反倒不是好事。但为什么我们总是把“焦虑”当做敌人一样来看待呢?原因就在于我们过于放大了对未来的恐惧感。把“内心”放置于未来,是我们感到焦虑的原因之一。

未来是很虚无缥缈的东西,没有人能够把未来抓在手里,我们能够拥有的,只有“当下”。

智能手机无法代替手写,因为手写时感觉是独一无二的。

每次我拿着手机给人发消息,按着输入法键盘的时候也会有类似敲打键盘的声音,但对于指尖来说,感受到的只有冰冷的屏幕,换句话说,感受到的只是手机。

而手写会给我一种更加真实的感觉,笔和纸相互摩擦的感觉,是找不到任何代替品的。

第二,手写是让我可以放慢速度的一种方式。

上面说到有了规划,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效率。

以前总觉得大脑是非常可靠的,毕竟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大脑做出的决定都是自己的想法。

然而真的如此吗?

我时常会在做事的过程中被大脑里跳出的各种声音所干扰,也经常会因为别人的想法而随意下决定,导致自己做了不少时候会让自己后悔的事情,比如买了不该买的东西、说了不该说的话之类的。

我在听书的时候听到过这样一句话:我们不是理性的动物,偶尔有情绪;而是感性的动物,偶尔会思考。

人类大脑的结构在进化的过程中,发展成了“能节约能源就节约能源”的模式。因为大脑需要消耗的能量太大,所以能节约就节约,这也就是我们平时生活中很多自动化行为的原因。这些自动化行为不需要经过大脑皮层就能完成,也就是说因为建立了行为模式的通路,那些自动化行为的耗能就能大大减少。

换句话说,大脑是能偷懒就偷懒,能浅层思考就绝不深度挖掘。

所以当我们习惯了自己为了适应当代高速的生活节奏模式之后,我们的思考变得越来越浅,越来越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找不到自己内心的位置。

手写是能够让自己可以慢下来的一种方式。

我经常听到人说学写书法能够修身养性,原因也就在于此。

因为手写需要花时间,反而能够让我们更多地去思考想要书写的内容,然后在思考的过程中慢慢深入自己的内心世界,去深度挖掘自己的思考。

但是不管任何一种方式,都不可能一下子就能让自己慢下来,而是要在反复地尝试中逐渐找回自我。

可以说,“放慢速度”这件事,也需要修炼。

第三,手写可以帮助思考。

思考这件事,说快也快,说慢也慢。

我对思考的理解在于,我们在面对现在爆炸性的信息的时候,很大程度上做出的都是“浅层思考”,这样的思考很多出于本能,也或者是因为受到了外界的、周围的人的评判和思考的影响,只是这种影响很难让我们自身察觉出来。

在面对这样大量的信息的时候,我们很难进入“深层思考”的程度。

就好像一个人很难在走动的时候挖出一个深坑一样,也只有找到了某个点,站定之后开始往下挖,才能够挖到深埋在地底的水源,也就是来源于内心的想法。如果仅仅是走两步挖两铲,很难收获自己的内心,“了解自己”这件事也就无从说起了。

而手写对我来说就有这样的效果,因为手写的速度慢,也就能够让我放慢自己的思考,把重心放在与自己的深度对话之中,问问自己“为什么会这么想”,然后慢慢找到内心自己未曾见过的那一面。

我们生在一个快速发展的世界里,只有适当地慢下来,找到内心的平静,才能更好地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