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随笔记石榴花开

痕迹

2020-09-06  本文已影响0人  苗miaozi

  明天,新生们就都来报道了。

  两年前,自己还是一个横冲直撞的大一萌新,两年后的今天,自己成了步入大三的,略带一点佛系的老学长。

  两年前的自己,在学业问题上屡次叨扰自己的朋辈导师,两年后的自己,竟鬼使神差般地,也成为了有训书院新生的一名朋辈导师。   

  不敢说,这两年我取得过什么拿得出手的成绩与荣誉;不敢说,这两年自己的智商,情商有多大提升;不敢说,这两年自己是否仍然保留着大一时纵使横冲直撞也不轻易回头的劲头;更不敢说,这两年自己是否做到了对得起曾经的自己和最初的梦想。

不过,两年间,自己也多了一些东西。

  多了一点对大佬的膜拜“太强了”几乎成了我与同学交流的必备台词。

  多了一点与同学的互动,至少我明白,主动迈出一步,也挺好的。

  多了一点对南大校园与道路的记忆,至少自己不会再像军训时那样差一点迷路了。

  多了一点对生活经验的积累,至少衣服自己都能手洗,被子勉强能自己叠了,勉强会做炒鸡蛋了,入了深秋知道要穿秋裤了。

  多了一点对亲情的感悟,至少我明白,疫情期间自己在家陪伴父母的日子,会是比以后还要长久的。至少在夜深人静听歌时,在冬天的走廊里观雪景时,知道还是家里的韭菜盒子最好吃,家里的豆角炒鸡肉比食堂的饭香,家里的盆栽更有一点清香。

  多了一点对学科的认识,至少自己觉得物理,数学等以前怕得肝颤的学科(虽然目前仍然是怕到肝颤),在某几位大佬以及大佬姐这学期的课外讲授下,有很多东西也是很美妙的,也是很有灵性的,也是很有趣味的,也是很有内涵的。

  不过,自己也有不变的一点。

  那就是,我还是我,兼具一点孩子的童真与成人的姿态的我。

  我又是谁呢?

  我是一个成年人,是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数学方向的一名学生,是父母眼中的孩子,是学弟学妹眼中的老学长,是经常跟在老师和大佬后面的“求道者”。

  好久没看到星空了,考试周时骑自行车在匡院附近拍了一颗(虽然拍照技术极为有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