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育,只要用心

回归古希腊教育理想的Paideia课堂

2018-08-09  本文已影响103人  吴向东老师

作者:吴向东  来源:《广东教育》综合版2015年第9期

去年年底参加“广东省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赴美研修,我们在美国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市的中小学学习,我跟岗西尔万园小学(Sylvan Park ElementaryPaideia Design Center PTO),其特色是实施具有古希腊教育理想的Paideia教学模式,这引起了我们一行人浓厚的兴趣。

西尔万园小学有100多年的历史,目前该校有490位学生,人均教育经费为9000多美元,比美国全国的人均教育经费要高。生师比大约是13:1,女生人数比男生稍多,各种肤色的学生人数都有,但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白人学生已从2011年的62.1%减少到现在的34%,黑人及少数族裔学生增加加快,白人群飞现象(少数族裔如果在某个社区增多,白人家庭就会陆续搬迁到白人集中的另一社区,反映了种族之间难以融合的社会现象)对该校的生源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影响,不同肤色的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现任校长苏珊女士30来岁,具有硕士学位,她说由于先生在攻读硕士,她要多照顾孩子和家庭,等先生毕业后,再去申请读博。她曾经在美国教育部工作过,在学校做过课程指导专家(相当于教研员),具有相当丰富的教育经历。

在观摩教学的过程中,苏珊校长介绍了几个教室的教学情况,让我们感受到了Paideia教学模式的大致特点。回国后,通过查阅网上资料,更加深了我对Paideia的理解。Paideia的课堂包括三个方面的教学活动,对每个方面的教学活动的时间也做了大致的规定,下面的三幅图非常形象地反映了这三方面教学活动的特征。

Paideia研讨约占15-20%的时间(1节课是80分钟),研讨起始于一个开放式的问题,旨在促进学习协作和知识对话。在Paideia研讨会上,要应用批判性思维和有礼貌的话语方式,对问题中所包含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进行深入讨论,以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深度理解。

知识指导约占70%的时间,是为了发展学生的学术技能。教师采取一对一,或一对三、五个人的群体,或把全班(20人以内)作为一个整体的方式进行指导,让学生掌握诸如阅读、写作、口语、听力和思维的技能。知识指导时,教师采取的策略是不断向学生进行苏格拉底式的提问,或通过建模的方式来学习。在这里,思维技能的培养和知识的获得同样是被看重的。苏格拉底式的提问是教师通过不断追问,让学生通过自己思维的努力去建构知识。建模学习是对问题模型化,探究其中的因果关系或相互作用,是一种很现代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从这两种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可以看出,Paideia模式对古代和现代的教学方法是兼收并蓄的,并没有迷失在现代人对古希腊的美誉中。反观国内的课堂,建模学习是少见的,教师的提问往往是“对不对?”“是不是?”这样的直接指向正确答案的问题,与苏格拉底式的提问对思维的锻炼效果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知识形成的方式不同,对学生思维品质乃至人格品性的培养自然就不一样。

讲述教学约占10-15%的时间,提供学生必知的有组织的事实性信息,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基本词汇、姓名、日期、地点以及其它事实。讲述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获得有组织的知识,在国内一些比较极端的课堂,教师为了体现探究,不敢讲了,把讲述放到了对立面,但讲述是确有必要的,讲什么,什么时候该讲,什么时候不该讲,从Paideia模式中,也许我们可以收获启迪。

在Paideia课堂上,我们最常见到的是教师与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进行知识指导,而其他的小组或者自己在讨论,或者自己在答题纸上回答问题。教室里都布置有地毯,学生可以在桌子上书写,也可以趴在地上书写,相当自由随意。在观察中我们发现,当老师只是针对一个小组时,其他小组的纪律情况也是不错的,大家都在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我们询问苏珊校长如何做到这一点,她说:“要给孩子任务,这样他们就不会分心了。”我们接着问,如果一个班的学生数量在40人以上,有什么办法吗?苏珊校长抱歉地摇头:“我也不知道。”

实施Paideia模式,每天的小组分组可能都是不一样的小组的分组是根据学生昨天的学习情况而变化的。每次谁和谁一组,教师都会贴头像到墙上的一处公告栏,有的小组人数多,有的组人数少,这样做是为了把遇到同样问题的学生分到一组,提高指导的针对性和效率。

Paideia是古希腊文化精神的代名词,是现代西方教育思想的源泉,其目的是提供优雅、美德、高贵和巧妙的品性,使儿童得到自然和谐的发展。西尔万园小学采用的Paideia教学模式,来自美国两位具有博士学位的中学教师的设计,他们强烈地倾向于古希腊经典,着迷于协作和知识对话教学所产生的力量,从中可见西尔万园小学的教育定位。

反思当下传统文化教育背景下的中国教育理想,我们也期望回归儒家传统,从小培养学生的君子人格。但在教学上,却并没有发扬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反三”和王阳明“知行合一”等思想方法,而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记诵古文典籍上。Paidieia模式的提出者虽然也迷恋古希腊的教育理想,但绝不是把古希腊的典籍直接拿来让学生学习,而是把古希腊文化精神融入到符合现代理念的创新的教学模式中,重在从精神人格层面而不是从形式的层面继承传统。记诵为主的方法是中国传统教育最严重的弊端,应试教育就是建基于这种强大的文化潜意识之上的,但是,君子人格这种高贵的、浪漫的教育理想是难以用这样的方法去实现的。

可喜的是,我们都已认识到了这种困境,各种教学方式的改革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这种困境还远未缓解。比如杜郎口中学在时间分配和教学方式上与Paideia有许多相似之处老师讲授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也是分小组学习,也是需要学生讨论与合作,在提升学生学习成绩上的确起到了明显的作用。但是在这样的学校,大题量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学生作业练习的时间是相当长的,其最终指向还是考试分数。形式似乎不是以记诵为主了,但其教育理想和学生的最终收获,很难说达到了Paideia这样的高度。

更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随着杜郎口中学这样的学校在应试结果上的巨大社会效应,全国各地前去参观学习的教育者络绎不绝,一些教育媒体也在全国大力推广。考试成绩好并不表明合乎课改的目的,并不表明培养了君子人格,并不表明发展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行为习惯不好和高分低能是中国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此大张旗鼓地宣传和推广,是需要引起我们警惕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