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人-冯骥才

2024-11-03  本文已影响0人  更欣

人生中有许多问题是永远也解不开的方程式。

冯老创作天津卫的人物画像集,人物画像从民国跨越到近代,不同社会背景带来的影响在人物经历上有更大的折射,是能人们的故事,更是大环境的缩写。

前12章选自《俗世奇人》,因为之前已经看过,粗略匆匆浏览。后21篇展现的社会性更强,所谓能人,是能过好自己的生活的人。这点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非常之难。

《胖子和瘦子》《book book》《金色的眼镜腿儿》《选主席》等章节折射的是社会现象,是在职场随处可见的丑态,赤裸裸揭露在文字中。底层的牛马遭遇无量上司的空谈,让画饼主宰了夜晚,让背锅主宰了艺术。

《匈牙利脚踏车》《今天接着昨天》《看一眼》《勇士》《陌客》有阅读理解的氛围感,同一个词在不同段落展现出不同的含义,巧妙地转折下是人性的变化。其中安排了十年的插曲,既是难以抑制的阴郁,又微略带不屑视之。

《炮打双灯》小说中牛宝对春枝一见钟情,不管旁人的闲言碎语,硬是学会炮打灯和付出一只手的代价,终于娶到了心爱的姑娘。电影和小说截然不同,电影中春枝成为蔡家炮仗店的东家,但是家族产业必须由男性继承时,春枝便一直女扮男装,即使做为东家想要追求自己的爱情,依然会遭到管家的阻拦。职场上带来的性别歧视,在电影中展现的更为明显。小说和电影从人物的坚持中都能看到其被社会压制的自我追求。

最贴合当下的是冯老开始专注婚姻问题。《胡子》《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在两个问号之间》等多篇文章有很强的讨论价值,婚姻是人生经历了岁月侵蚀后,依然坚定的选择对方,是对爱情的尊重和依赖。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改编的动画,去掉了时代因素,变成无数的路人看到夫妻俩,想办法将他们改造成自己心中的样子。不管是身高还是长相,夫妻都不是传统社会认同的组合模式,遭遇混乱和窃窃私语,邻居们找到各种理由来验证非一般婚姻的主要因素,绝口不提是因为爱。只要是为钱、为前途、为权利等缘由变合情合理。身高不是距离、体重不是压力、年龄不是差距等网路俗语,是最早觉醒的自由恋爱意识。很多人从来不啻用最大的恶意来揣测别人,却忘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为什么要读很多书,走很多路,见很多市面,最起码做到不管别人的言行举止和日常生活同自己认知有多么不同,都不会产生任何诧异,只会意识到,自己又有了一个认识世界的新角度。记得很多拼命逃离小镇的年轻人,对大城市的向往只是因为可以自由的穿喜欢的衣服,可以自由的选择喜欢的生活模式,不用活在条条框框的刻板要求和拘谨中。生活不该只有无趣的社交责任。

在《在两个问号之间》中冯老便针对精神世界不匹配导致婚姻破裂展开分析。卓乃丽说: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可能碰到一个理想中的知己,结为朋友,或成为夫妻。但如果喷不到,我宁愿独身。大概是很多人认同的观点,离婚率变高是否有一个原因是大家对自我舒适感的要求变高,与其在鸡零狗碎的婚姻中刻薄激烈的咒骂,不如果断离婚享受自由意志下的未来。没有人愿意体会精神和躯体拉开距离的生活。提问:闪离的人越来越多,到底是自由意识的觉醒还是对婚姻越来越失控的尊重?

《老夫老妻》放在最后一篇很有深意,老夫妻的生活模式可能是大多数婚姻最后的常态,看上去吵吵闹闹随时可能离婚,但是转到街角,发现对方喜欢吃的食物,马上又买上一些回家。随着自由意识的加强,老年人的离婚增加,当年因为各种非自愿原因成婚的夫妻,以婚姻中的受害者提出离婚而结束内耗。一方面为能在八九十岁依然决然提出离婚的人表示钦佩,生活终究是自己的,可能当离婚的一刹那,才是热忱生活的开始。另一方面有些人复盘自己的婚姻,只有源源不断的不被理解导致的激怒。即使离婚后,面对的世俗压力更大,依然渴望斩断极致痛苦的联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