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在实践

通俗管理学之从六西格玛到敏捷管理

2018-09-22  本文已影响43人  弹指数据之禅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日有百思,终得其解。工作多年,经历过外企的完善的六西格玛管理,也经历过国内成长型公司混乱多变的流程管理,最终三十而立的年纪重思敏捷管理,不求一招能成大师,但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后终能在管理上求其索,以此文作为万里路上的一个标点!

先从自身经历的浅显的各种管理模式来总结下所读所思,虽然大多数情况下是被管理,但是一般终端客户对“产品”的评价才应该是最中肯的吧。

当年被行业国外先进的技术以及优秀的项目管理模式所吸引,一心想进行业最牛的外企深造,最终虽然通过努力进去了却没有深造成功,只是发现作为一颗螺丝钉,管理模式真的很深…

初识管理是六西格玛管理,员工必修课,脱产一个月,实践半年,然后用自主项目成果拿个认证,最终只得皮毛…

六西格玛来自统计学,就是那个熟悉的对称“山丘曲线”,六西格玛管理的核心目标就是每百万产品只能容忍3.4个误差。是由前一个时代的公司摩托罗拉提出来的,对产品线高质量的要求曾经创造了一流手机产品的传奇,尽管倒在时代创新的变革潮流中,但这依然是一座丰碑!六西格玛的核心思想依然是精益思维,后来的敏捷管理也一脉相承。

六西格玛管理是一套很庞大的管理模式,庞大到几乎可以囊括所有管理学技术和思维,但是最常见的就是流程改进DMAIC(定义Define、测量Measrue、分析Analyze、改进Improve、控制Control),然后进行不断循环持续改进,力求达到或接近六西格玛。

提到六西格玛就不得不提精益思维,出生在日本,创造了日本汽车产业的辉煌,例如丰田的风靡全球的高质量产品,还有卖给特斯拉的全自动化生产线。精益思维的核心就是以最小的资源投入,力求获得更大的收益,通俗说就是减少浪费,创造更多价值。目前生产型企业用的更多一些。精益思维结合的六西格玛就是精益六西格玛。

虽然六西格玛管理以及精益管理都是诞生于生产型产品,是否就意味着在软件产业就不适用呢?尽管互联网时代创造了更多的变革,尽管由程序开发者创造了敏捷管理,但是我们依然看到很多大型跨国企业在集团组织层面依然在贯彻六西格玛管理,存在必然有其道理,更何况,组织型六西格玛管理和团队型敏捷管理其实根本就不会冲突。

敏捷管理诞生才二十年,刚好伴随着互联网的诞生和蓬勃发展,而且凑巧还是一帮程序员开个茶话会出来的,年轻人就是这么随意。但世界上就不会有那么凑巧的事,这帮程序员根本就不是一般埋头码墙的人,也是具备精益思维的变革者,深受传统瀑布开发模型的折磨,决定改变现状,才有了那一纸契约敏捷宣言[敏捷软件开发宣言]:

敏捷软件开发的四个核心价值观:

个体和互动高于流程和工具。

可交付的软件高于详尽的文档。

客户合作高于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高于遵循计划 。

敏捷宣言提出的12条:

1.通过早期和连续型的高价值工作交付满足“客户”。

2.大工作分成可以迅速完成的较小组成部门。

3.识别最好的工作是从自我组织的团队中出现的。

4.为积极员工提供他们需要的环境和支持,并相信他们可以完成工作。

5.创建可以改善可持续工作的流程。

6.维持完整工作的不变的步调。

7.欢迎改变的需求,即使是在项目后期。

8.在项目期间每天与项目团队和业务所有者开会。

9.在定期修正期,让团队反映如何能高效,然后进行相应地行为调整。

10.通过完成的工作量计量工作进度。

11.不断地追求完善。

12.利用调整获得竞争优势。

就是这么简单,和清晰的代码结构一样,这么简单的内容也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管理流派,贯彻到各个软件产品,也在向传统制造业渗透,尽管更多时候敏捷强调我们更擅长于探索性新产品研发。

敏捷管理的实践更像从武学的动作派到心法派进阶,最终无招胜有招。它将持续改进思想用到了极致,因为软件的多变性,所有尝试通过管理控制去阻止变化的努力都失效了,然后呢,就just so so了,我们拥抱变化吧!

和前述所有管理学其实一个套路,先有思想,然后组织团队贯彻洗脑,最终达成目标。敏捷里“为了可交付的价值”和“为了部落”一样伟大,魔兽的故事背景是一帮野蛮冲动长相奇丑的部落侵略理性文明帅气的联盟,当然最著名的这句"For the horde",然后成千上万兽人的呼应…多么一致认同的愿景!现实中最最牛的,依然还是那一句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为了新中国!”

敏捷思想最牛的是拥抱变化,无为而治,管理价值观和原则,驱动个体自主能动性,提供资源助其成功,最终达成组织的成功。对于多变的客户需求,改变不了就享受变化吧,把客户价值纳入产品目标,以不变应万变,多么聪明的做法。

当然除了新的理论,还有一整套或者多套实践方法,Scrum、XP等,还有已经很熟悉的电梯说明书、产品功能清单、用户故事、看板等,这些在后续实战总结再详细分解。

这里先暂时记录下临时思考点:

用户故事最终目的不是按照模板写一句需求,而是通过沟通的过程不断明确需求…

敏捷不是为了防止失败,而是快速通过试错失败去避免更大失败…

敏捷力图构建自组织团队,激发个人主观能动性,为其提供资源助其成功…

敏捷小组适合5到9人团队,但是敏捷管理适合大型项目,只是有很多敏捷小组…

敏捷个人要求自主性更强,持续学习,并非所有人能适配到这种能力…

最后,对敏捷尝试用一句名言收个尾吧。

Plans are nothing , planning is everything.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

计划赶不上变化,随机应变胜于纸上谈兵。

翻译为敏捷语言:

拥抱变化,团队一起做计划的过程 高于 计划文档本身,通过规划过程大家达成一致理解,这才是规划最本质的意义!

企业战略规划也是如此,如果哪个企业的高速发展是靠漂亮的规划文档绝对是扯淡的,战略是团队一起讨论并执行出来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