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长路,有所敬畏有所得

2020-04-28  本文已影响0人  柳青月白
沙漠里的一枝小花

临近5月,重庆正在加快迎来盛夏的步伐,甚至有几分迫不及待,完全可以让人感受到那份炙烤的热意。越是热越是渴望凉,越是燥越是希望静,似乎唯有凉意才能抚平那份略带点不安的心情。而这段时间,《最好的告别》就如同冷水,时不时泼一泼,让我慢慢直面某些问题——关于死亡。

为何突然想看这本书,缘由或许有点多:疫情期间见证了太多生命的脆弱,就害怕有一天真的来不及;最爱的奶奶之前在家又摔了一跤,身体不太好,我们总是希望奶奶比百岁活得还要长长久久;如果是自己突然不得不直视生命中的某些时刻,需要如何面对······

《最好的告别》封面就告诉了我一个最起码的答案——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某些常识。不记得是谁说过的了,人从出生开始,本就是一个走向死亡的过程,有些人选择了刻意练习,而有些人倾向于视而不见。

书中纵然有非常重要的医学常识,然更多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或许就是熟悉的朋友、亲爱的家人从健康到衰老,慢慢直视死亡的故事,笔触甚至带有几分温情,却仍然将面对死亡的选择与真相剖开给我们看。

当越来越多的人不能够安然离去时,面对病痛是选择花费无限的时间、精力、金钱延长生命周期,还是选择坦然面对与接受当下生命最好的状态选择尽量不那么痛苦的离去?我想这一个抉择真的好难好难,特别是面对血肉至亲,怎么可以忍受生命中再也没有这个人的存在······

首先吸引我的章节内容是关于勇气,这是作者阿图·葛文德父亲的故事,因为病痛不幸离世,然而在面对日渐接近死亡的过程中,三代相传的医学世家,家里人行医年龄超过120年似乎仍然没办法有最终攻克疾病的招数,治疗、怎么治、抢救还是自然发生等等故事仿佛就是身边某些人的故事,只是残酷的说有可能还没有作者这么丰富的医疗资源作为后盾。

作者说“勇气是面对知道需要害怕什么或者希望什么时体现的力量,而智慧是审慎的力量”,当作者父亲不能自理时,父亲要生存还是要作为人活着的尊严?当父亲陷入深度昏迷时,是听从父亲的叮嘱绝对不要送到医院抢救室还是遵从为人子的本心,虽然活着很痛苦,但是起码能够再多看父亲几眼。一次次选择,一次次延长父亲的生命周期,再到安详离世,回忆其中种种,绝对是痛苦的,但痛苦之后让作者与人分享,直视死亡时,应该保持怎样的态度·····

《最好的告别》是一个个真实故事的分享,在面对生命的最后一刻,人性的各种特点呈现无一遗漏。回到开头,为什么是这本书在重庆的夏日时不时给我泼泼冷水?因为思考死亡的话题,本就显得沉重,即使是穿越在拥挤的3号线地铁上,偶尔掏出这本书来,真的偶有让人背脊发凉的瞬间。人生而脆弱,有所敬畏才有所得,只有慢慢理清楚生命的倒计时,我想活着的每一天便可能会大不同。

生命总是倔强地绽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