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异的运动观
随着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明程度的提升,运动这个词已不再是我们祖先在追逐猎物时描述奔跑所用的词语,而慢慢变成了一种消化多余食物所从事的一项活动,同时,又随着审美观的逐渐“进化”,运动的目标也趋于具体化,比如女同志们的:A4腰、马甲线、反手摸肚脐、锁骨放硬币等等;又如男同胞们的胸肌不如腹肌好,腹肌不如背肌高级等等,不知道下一步会不会比比谁的手指肚肌更发达。
原始人或动物朋友们会极力的节省体力,以获取更持久的生存,现代人费尽心思的消耗卡路里,以便让自己瘦下来。难怪有人说这都怪袁隆平爷爷,他让你们吃的太饱了。
其实我曾经也是这茫茫大军中的一员,我喜欢跑步,骑行,游泳。痴迷于跑步时,曾为了准确测量心率,从运动手环到智能手表再到心率带,为了跑的更快从缓震跑鞋到超轻跑鞋再到碳板跑鞋,还会为了体验更好而追求材质更轻更舒适的衣服、耳机和眼镜等等。每天满足于更新的装备,更长的跑步距离,更快的配速。朋友圈刷着屏,别人的点赞和评论仿佛成了跑步目的。但是慢慢的,慢慢的,由于不科学的逐渐加码的跑量和配速让自己吃不消了,膝盖开始有些痛,每次跑完不再是先前的神采奕奕,而像是丢盔卸甲了。朋友圈的点赞和评论也因为长时间的霸屏而习以为常,变得萧条了。这时突然发现,原来引以为豪的目标竟瞬间轰塌了。这时才开始思考,我为什么要跑步,是为了别人的赞许和羡慕,是为了数据更漂亮,还是为了发自内心的喜爱。
深入反思后觉得运动的目的应该很简单,很纯粹,那就是健康,一切有悖于健康标准的反科学、超负荷无异于自残。于是,在跑的快和跑的久之间我选择了后者。现在跑步时更注重身体的反应,而不是只盯着数据看,速度慢下来了,身体更舒适了。
后来想想,跑步如此,人生也何其相似。我们在追逐梦想之时会不会因为别人的干扰而迷失方向?会不会因为只追求结果而忽略途中的快乐?会不会因为盲目攀比而丧失自我?
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艳羡别人的同时,自己何尝不是他人眼中的风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