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实践-精时力训练营-Day89-13.4 优化-201811
【Day89课后实践】
这是2018年11月1日“崔律·100天精力和时间管理训练营”第13.4讲的课后实践。
<实践事项>
优化1+个之前做过的流程/模板/清单。
<实践日志>
1.在本讲中收获的点&我的思考:
1.1 昨日回顾
1)受到崔律和小伙伴们的各种启发,在2018 微梦想清单中增加了电影院看电影《嗝嗝老师》、在家看电影《跨越8年的新娘》、唱KTV、吃火锅等,并且在后面的括号内标注了想做的大致时间,例如11月1日、11月、12月,标注了是一个人做还是跟朋友一起,甚至具体到想跟哪些朋友一起做。
2)新建了“寒假里玩/学”清单,第一个加进去的就是“看《福尔摩斯探案集》”,是崔律之前在课程中推荐过的,一直想看,打算利用寒假的休息日好好充电,同时练习化被动为主动式休闲。
3)创建清单夹,命名为“备忘式清单”,将购物清单、购书清单、2018 微梦想清单、出行清单、寒假里玩/学清单放入其中,以免左侧的清单栏数量多,给自己造成压力和困扰。
1.2 0.8版本
回顾了日清单的0.8版本和1.0版本。例如,下班前后制作第二天的日清单0.8版本;上班前后:查阅及微调日清单,制作日清单1.0版本。
了解了商业模式中从0到1以及从1到N的解释。1)垂直进步则是从0到1、从无到有——艰难的过程。2)水平进步就是从1到N,简单来说就是复制。
对个人来说,第一次结婚、第一次做妈妈、第一次承担某个项目、第一次与外国人用英语、日语聊天,第一次使用各种工具,很多都是从0到1的过程,所以在这方面,我们有着丰富的经验。
有些时候,当我们第一次做某件事时,会有畏难情绪、完美主义。这时候我们要想办法破解畏难&完美的情绪。我们要认识到“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去做比完成更重要”。据说,思科公司有个0.8原则。不管项目周期有多长,必须在3~4个月内提出第一版模型,不需要完成,必须要交出点什么,哪怕是半成品。
如果0.8版本还是感觉比较难的话,可以先做出来0.3版本、0.5版本,然后再利用第二点“小步快跑,不断迭代”进行升级和优化。总之,先要踏出第一步。这让我联想到去年找生涯规划师咨询,她也是建议我小步快跑,先从自己的舒适区扶着栏杆慢慢地走出第一步,慢慢地走,不断地试探边界,然后放开栏杆走路,然后小跑前进……
我在听完流程化、模板化、清单化的课程后,的确产生了很多想要做的四化在工作、学习、生活的实践的想法,而且几乎每天都在增加。但是毕竟时间有限、精力有限,不可能一口气吃成胖子,不可能一次性搞定所有的事项。所以为了不焦虑,我将所有的想法罗列到“四化在工作中的实践”、“四化在学习/生活中的实践”的笔记中,前面加上可以打钩的框,每天都设置一个名为“四化+工作”或“四化+学习”的任务,大约1、2个小时,根据之前的顺序和当时的状态选择其中一项进行实践。此外,我经常在笔记本上梳理流程化、模板化、清单化,所以到时候要用电子版呈现的时候会省力很多。
1.3 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僵化vs优化:如果每天都能进步1%的话,一年下来的进步分两种情况:
1)僵化:1+0.01*365=4.65。代表前一天的进步不会累加到第二天的进步上,一年后会获得4.65倍的成长。
2)优化:1.01^365=37.8。代表前一天的进步会累加到第二天的进步上,复利效应起了作用,一年后会有37.8倍的成长。
不管是哪一种情况,都要求我们不停下进步的脚步;哪怕步子再小,也要迈出去一步。每天都不断进步,快速迭代后获得大幅度的成长。
就像复利效应中的时间量和利率,两者都很重要,时间量代表我们践行的次数,利率代表每次践行我们获得成长率。所以两手都要抓,尽早开始,小步快跑。
流程化、模板化、清单化中,处处皆可优化。诸如:
1)优化流程中的步骤。例如,加减步骤。在我的“期末考试及结课任务”的流程中,有到系办打印A卷、到系办打印B卷两项,原来我是分为考试前和考试后结课前,当我梳理出流程草图时,突然间意识到这两者完全可以同时进行,省时省力,所以我觉得将制作B卷挪到制作A卷之后,同时到系办打印,这样既避免了任务切换带来的成本,又有批量处理的效果。
2)优化工具。例如,使用新的手机app。过去做日清单,我都是用活页笔记本的,优点也有方便携带,能够用四色笔,缺点是每周制定计划时手绘时间轴,有些浪费时间,而且不能提醒,数量也受到篇幅的限制。今年1月1日跟随崔律学习精时力,鸟枪换炮,换成了高效Todo APP,让我制定日清单的效率大幅度提升,感觉非常有效。
3)优化外观。例如,更新模板的格式。过去制作出行前确认及行李清单,用的是印象笔记的表格,好处是分类清晰,后来觉得表格在手机上看的时候需要拖动,有点麻烦,因为打钩主要是在手机上进行的。所以将表格取消,改成条列式,之后又增加了天气、着装计划、交通信息等模块,不断地优化。
4)优化内容。例如,出差物品清单。之前的出行前确认及行李清单主要是以徒步的出行和寒暑假回家为主,没有将带书、纸笔、保温杯列入其中,实际执行时会根据路况判断是否需要带书。前几天真的有了出差开会,临出行前才意识到清单上缺少办公用品、学习用品类,随后做了优化和晚上,让这个清单更加普适。
1.4 工具的优化
学习工具需要时间和精力,那么是否值得呢?
成年人的世界里不是非黑即白的。不能一刀切。
1)适度:时间适度,过犹不及。花两个小时学习工具的使用跟花20个小时肯定不同,要适度。
2)方法:方法得当。经常使用工具、经常尝试新工具的人具有更好的学习和使用方法,与初次尝试的人有所不同,如果对自己的摸索能力没有信心,完全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向他人请教、找些攻略来看看,好的方法可以让你事半功倍。
3)没有app是完美的,如同没有人是完美的。发挥app的优势,如同管理中的用人所长。所以在使用过程中,我们要根据app的优势进行组合使用,例如用高效Todo app来制作日清单,用待办清单app收集休闲清单、微梦想清单,时候到了再列入日清单。
总之,工具们是你的秘书团。学习工具是一个磨刀不误砍柴工的过程。而且app和电脑一样,是大势。早学习,早使用,早点开始发酵。
2.我在实践中的亮点:
1、备忘式清单
1)受到崔律和小伙伴们的各种启发,在2018 微梦想清单中增加了电影院看电影《嗝嗝老师》、在家看电影《跨越8年的新娘》、唱KTV、吃火锅等,并且在后面的括号内标注了想做的大致时间,例如11月1日、11月、12月,标注了是一个人做还是跟朋友一起,甚至具体到想跟哪些朋友一起做。
2)新建了“寒假里玩/学”清单,第一个加进去的就是“看《福尔摩斯探案集》”,是崔律之前在课程中推荐过的,一直想看,打算利用寒假的休息日好好充电,同时练习化被动为主动式休闲。
3)创建清单夹,命名为“备忘式清单”,将购物清单、购书清单、2018 微梦想清单、出行清单、寒假里玩/学清单放入其中,以免左侧的清单栏数量多,给自己造成压力和困扰。
2、晨间复盘、上班后、下班前、碎片时间的【行动管理】清单
【行动管理】清单优化1)这个已经不确定是第几次优化后的版本了,刚开始是不断地用atimelogger记录不同阶段的用时及事项,然后分类统计,帮助后续预估时长,之后确定下来每个时间段可以做的事情;
2)如果时间有限,优先完成带颜色的加粗字体的部分,确定了优先级。
3.我的疑问(周六答疑) :
无
4.其他想说的话(如有):
周一回顾7月份四化的课程笔记,发现前一周的还是直播间听课,记录得相对认真,后一周进入了暑假,没有在直播间及时听课,是9月份回来后补的,没有实践,导致自己印象非常浅,怪不得从上周开始听四化的内容感觉跟听新课一模一样。果然认真听课、认真实践与随便听听、不实践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昨天统计了从1月1日至今在崔律精时力微课中第一次回听、第二次回听和笔记回顾的时间,发现基本上1~6月的所有课程都有至少一次的回听,7月至今的课程正在逐步回顾、反思及优化中。上半年一轮直播间听课、回听,下半年再一轮直播间听课、回听,相当于每个内容可以听4遍,希望能对知识点有很好的理解,能够启发自己开展更多的应用,真正改变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微课学习宏观+微观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