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简友广场

从烤面包想到的……

2023-01-05  本文已影响0人  九月美
今晚做的烤面包

第二次挑战烤面包。就像很多第二次都会更好一样,我针对第一次失败的多个原因,一一改进,果不其然,进步很大。

首先是发面问题。

第一次适逢天寒地冻,做为一个极少亲自做面食的南方人,完全没有考虑外环境对发面的可能影响。

尽管我看了教程一百遍,很努力做好各个程序:揉面、发酵、甚至将教程中放入冰箱五小时延续成十二个小时,碗里的面团体积变化微乎其微。

我没有体会到发酵的奇妙。

发酵的过程,有点像化蝶

然后是烘烤时间。

我用的是空气炸锅,教程说正反面各十分钟。

于是照本宣科的我,最后弄出了很结实的几个手雷式面包。

当然都吃完了,毕竟是自己的杰作。

第一个十分钟颜色完美 第二个十分钟就成这样了

就这样安静沉默了一些日子,我又来了。既然分析出了毛病,那就改进吧。

首先,要为发酵创造一个外环境。

冬季温度低,那么可以用热水改善一切啊。

首先是温热的牛奶让酵母迅速工作起来,看见它在牛奶表面形成很明显的小泡泡,就用它去和面。

然后是面团的第一次松弛,我准备了一大锅温热水,直接就把盛放面团的碗放进去。三十分钟,我看见面团越来越高,很松软的感觉。

然后将面团放油揉搓,之后封好放进了冰箱。令我惊喜的是,面团在冰箱里长大啦,差不多占满了一整个碗。

五个小时一到,是时候开动烘烤了。

面包胚

这次,轮到烧烤时间的调整了。掌握不好时间,那就把时间切割成小单元,一点点尝试。

这个过程,让我想起大学摄影课的冲晒,为了得到一个适合的曝光值,老师说,可以一点点多次试,直到找到最佳。当时心急的我们,大部分人都是按照教程的大约时间去操作。只有一个同学很细心的、不厌其烦地尝试。后来他的摄影技术日渐精湛,与我们拉开了距离。

三分钟的效果 六分钟的效果

经过两炉时间的精细调整,得到了卖相不错的面包。

品尝之下,有淡淡麦香味。家人说风味有待提高,可以加点蜂蜜。嗯,这是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这个烘焙的过程,给我好多启示。比如:

外环境不好,再努力也难取得好的效果。

温度不够,底气就不够,再想发动也发不起来。

发酵时间,要有足够的耐心,静等发酵。

烤完之后松软度不够,硬邦邦的。不要急,等面包凉下来再品尝,轻轻触动表皮,手感会变得Q弹。

色香味俱全的出品,是需要环境、热度、时间点、耐心和信心的,不厌其烦做足功夫,才能静待花开。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