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麦小丁】征集优质文章想法成长励志

【无戒学堂】如果累了,就请多出去走走

2019-04-28  本文已影响31人  少子兮

文/少子兮

忘记从什么时候开始“旅行”便成了生命中的一部分,或许是从第一次在大学期间逃课去济南,就为了在大明湖畔“偶遇”夏雨荷;又或许是那年深秋去北京香山看那漫山遍野的红叶,只为了感受秋的壮观和美丽;更或许是在那个阴雨绵绵的夏季攀登一千五百三十多米的泰山,就为了感受那一览众山小,惟我独尊的感觉......

想来那时躁动的心和每一次对远方的渴望都将是自己开始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的动力。那独特的一次次旅行也都在后来的日子里带给自己不一样的认知和心情,即便每一次的旅途悲喜交加。

时间如流水,转眼间就到了这个尴尬的年龄,看着身边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不经意间消失在旅途中,只留下模糊的背影在灯火阑珊处渐行渐远和那没来得及散去余温的话语在耳边回荡,这一刻才明白曾经的我们有多熟悉,此刻的我们就有多陌生。

回头望望来时的路,才发现这一路人来人往,每到一个地方就会遇见不同的人,但最后还是在彼此的谈笑声中成了永远的过客,然后在某个秋雨连绵的傍晚相忘于角落。

巴蜀之地

人可以相忘于江湖,但有一种东西像影子般一直陪在身边,每时每刻的徘徊在心尖儿,倾听自己的心声,接受最美的自己和最糟糕时的自己,而这便是旅行。

现在想来旅行于我或许是从很久以前就结了缘,那种缘穿越时空,从三千多年前的《诗经》中姗姗而来,走过魏晋古镇,穿过盛唐长安,经过宋词秋水,然后在今生如期而至的出现在我的身边。

小时候习惯依偎在父亲的怀里,望着远方,用那很短的手指指向眼睛能看见的最远处,总是喜欢问父亲“山那边是哪里?”,每一次父亲的回答都会让幼小的自己觉得山那边就是整个世界。

直到长大后才知道,原来山那边并不是整个世界,相反山的那边还是铁青着脸的山,而远方似乎是一个没有尽头的概念。

巴蜀之地

记得高中的时候语文老师说成都是一座很悠闲、慢节奏的城市,于是从那时起成都在我心里就像是戴着面纱的异域女子般神秘。

后来赵雷老师的一首《成都》更是激起了对成都这个城市的无限向往,那一句“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你会挽着我的衣袖 我会把手揣进裤兜,走到玉林路的尽头 坐在小酒馆的门口。”

听着这首歌总会把自己置身在那个场景里面去,似乎眼前所有的不愉快都离自己远去。所以为了给期待已久的自己一个答案,今年年初辞掉工作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那时的巴蜀正被寒冷包围着,缓缓的列车一路前进,车窗外的一切都是一片沉寂的样子,而车内又是一片祥。

巴蜀之地

打开网易音乐,听着自己喜欢听的古风歌,望着外面的世界,那一刻天地间所有的一切似乎只属于自己,没有喧闹、没有被打扰的烦恼、没有工作的压力,有的只是轻松和自在。

其实在我看来所谓的旅行就是寻找最初的自己。现实里的每一步都是成长,而成长的每一步就是把自己原有的棱角磨平,然后在流沙般的世界里随风逐流,迷失自己。

记得曾读过一句话,“最好的旅行应该就是背上背包,带上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籍和下载一些自己喜欢的音乐,然后开始一段属于一个人的征程。”确实没有什么比带着自己喜欢的书籍和喜欢的音乐来一场没有束缚的旅行再好的事了。因为只有那一刻的自己才是真实的自己,在阳光的沐浴下如水滴般一眼望穿。

或许是因为现实的无奈,好多时候总喜欢行走在陌生的城市,穿梭在如诗画般的山水间寻找那个未染纤尘的自己。

《一个人的朝圣》中写道:当一个人与熟悉的生活疏离,成为一个过客,陌生的事物都会被赋予新的意义。

所以这么多年走走停停,旅行却永远没有尽头,因为每一次的旅行就是和过去告一个永久的别,和未来说一声多多包涵的开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