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秘籍沟通&写作我是你的港湾

日更40天,一位写作者的10点实践总结

2018-05-20  本文已影响1324人  一枝丘
文/一只丘
一  数据总结分析

日更40天的目标达成,共写了8w字,其中一篇1w+阅读,4篇1000+阅读,获得喜欢数1200+,粉丝增长300+,赞赏次数21次。

每写完一周我都会进行数据统计,仅从个人日更数据中可以发现:情感恋爱、成长励志、热点这三类阅读量较大,互动也较多。由此,如果要为了成绩而写作,可根据数据反馈选择自己写作的方向,阅读量越大,收到的反馈越多,更有动力坚持写作。

二  写作的公式

这是一道个人为了坚持40天日更而制定的一道写作公式,之前的文章中也提到过:

文/一只丘

写作之所以会迷茫,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不清晰自己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或者没有很强烈的读者需求感知,于是:明明很想写,却不知道从何下手,要写的到底是什么。

用这道公式,你会从读者需求和中心论点出发,一步步补充完善自己的观点,从而得出一篇完整文章。

在40天的写作练习中,我正是遵循这道公式,先中心思想再框架的步骤,慢慢练习熟练之后,基本只需素材、逻辑这两个要点,写作越来越轻松。

三  如何正确对待日更

日更到底好不好,可以拆分为好与不好两个部分。

不好:疲于日更任务;实力达不到;看不到成效。

好:锻炼坚持的能力;实力可以得到增长;可以交到许多日更的朋友,互相鼓励和监督;日更督促自己进行阅读、思考;锻炼自己的思维……

所以你看到了,不好的理由就那么几个,好的作用却有无数个,答案显而易见。关键在于你怎么看待,怎么调整自己的日更策略。

之前的文章也说过,你觉得日更难,就像那些公众号每天追热点、选素材一样,都有困难,不是你一个人觉得难。

所以,困难与进步,你选?

四  驱动力

也许很多人没有想过,自己写作的驱动力究竟是什么?

有些人的写作能力曾经在身边同学中算优异的,或在某一次写作比赛中拿过奖。这种成就感埋藏于心间,正好碰上日更活动,参加了。但在发现自己的实力的确不如许多人后,又放弃了。

坚持,不在于我们实力如何,而在于我们有没有一份驱动力。而驱动力是你不得不去做的事情。就像有些人脑袋一天到晚转个不停,思考就是他的驱动力,他需要通过写作整理自己的思考。于是,他只要改不了自己爱思考的习惯,就会不停地写作。

一个人的驱动力来源,是做某件事是不是你的刚需。你要晋升的职位要求你拥有很强的写作能力,相信你马上就会报名写作课,每天都会进行练习。

所以,找到你写作的驱动力吧!

五  专注力的管理

对专利力的详细解析,可以参照我的另一篇文章:如何做到掌控自己的“专注力”,让自己不断得到成长

如果专注写一篇2000字文章需要两小时,而达不到专注的话,兴许就要4小时,专注力极差的情况下,甚至要花半天的时间。

所以,专注力是你能用在一件提升自我的事情上的最大财富。

六  以写作为输入

在上一次日更30天的总结中,我提到自己把写作当成一种输入方式,并总结了两个方法:

沉浸管理

写作时,先让自己沉浸进去,获得秩序感。一篇完整的文章工作量大,那就分开成几部分,忘掉工作量,从第一部分开始或者先把脑袋里有的先写下来,先让自己进入写作状态。相信我,你很快会享受这种有序的状态,并神奇地发现:你写着写着,那些不清晰的部分自己跑出来了……

钻研实践

之所以说写作是一种输入方式,是因为当你把写作当成研究问题的一个书写和整理的过程,你就会抛掉所有功利的东西,沉浸到研究问题当中。会以寻找素材、逻辑分布、得出更好的结论为重点,从而使自己所阅读和思考的内容得到深化,知识逐渐内化到你自己的知识体系。当你要用到它们时,便随时可以调出。

就如日更40天来,我频繁使用“专注力”“驱动力”“成长型思维”这些概念,当我需要用它们时,已经不再需要翻书。同时,在对其它问题进行思考和辩证中,这些已有的概念会主动被提取运用到新问题的思考中,由此常常得到新的思考结论。

七 把自己当工具

这点是我在松浦弥太郎《自己的用途》这篇文章中学到的。他说,“工具”思维就是不要抱着“想做什么”的预设想法,把自己单纯当作工具,以看待他人的冷静视线来审视自己。

把自己当“工具”,会让你摒弃那些多余的情绪,在坚持写作的艰难期延迟满足感,使自己的写作基础和实力得到夯实。

八  找到写作的方向

简书日更30天的挑战活动,就像把自己当成完成这个任务的“工具”,30天坚持下来后,很多人的写作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同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偏向,再加上日更伙伴的信息交互,我们很容易找到自己接下来的写作方向:

有些人喜欢看电影,那就选择写影评;有些人热爱读书,那就把拆书当成自己写作的主要内容;有些人擅长写小说,那就以写小说集为目标。

总之,日更很辛苦也很无趣,但坚持过来的人都有了方向。

九  成为成长型的写作选手

又再次提到“成长型思维”,心中顿时腾起几分愉悦感。

“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两种不同人格思维是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 德韦克提出来的。

拥有固定型思维(即表现型人格)的人,他们更在意自己在他人眼中的表现,只要有可能做不好,有可能导致自己在他人眼中的表现差,他们就直接不去做了。

而拥有“成长型思维”人格的人,则会将失败当成一次历练,因为他们知道:更重要的是,虽然自己暂时表现不够好,但只要持续做下去、练下去,一切都会有所改善,甚至必然会有很大的改善。

成为成长型的写作选手,当你看到自己实力不足时,不是觉得“对比别人,我这么菜,还是不要写了吧!”而是“看来我还有很大进步空间呀!”

成长型选手看待日更,他们相信坚持日更一定会有看不到的收获,他们愿意相信并等待那些未知,并为此付出努力。

成为成长型的选手,其实只是一个选择,不是实力决定的,而是你的心态。

十 日更精神

我现在理解的“日更精神”不仅仅只局限于每日日更——它是一种自律与刻意练习的精神。

三天更新一次,是把每日更新的质量提高,用三天研究一个问题,得到更好的答案。

日更精神是驱动力、专注力加上写作技巧的管理组成的一种信念。

所以,你可以不必日更,但你一定要拥有“日更精神”。

写作之路,孤独,但不孤单。提升自己是一件孤独的事情,但那么多人渴望提升自己,你不会感到孤单。

简宝玉写作群日更打卡第30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