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帝国《走出幻觉,走向成熟》连载五十三
在我看来, 资金管理策略中并非存在某种最佳策略, 而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技术。在我对交易系统的研究过程中,我发现了大量的“ 互损原则”。也许我们在某个环节得到一些什么的时候, 就注定要在另外的环节失去一些什么。也许真的像《孙子兵法》说得那样: 故备前则后寡, 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其实, 资金管理的意义在于将利弊进行能够让交易者接受的方式转化。而具有负期望收益的交易系统, 是没有资金管理策略能够使其实现盈利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脱离了行情系统来探讨资金管理策略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没错, 系统之路的意义根本就不在于找到最高效的应对市场的方法,而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如果我们把行情系统定义为趋势跟踪系统的话, 那么什么样的资金管理策略能够与之匹配呢? 我们首先来谈谈趋势跟踪系统。在我看来,任何趋势跟踪系统都是大同小异的。无论我们采取什么样的跟踪技术, 我相信宏观上得到收益都会呈现趋同的特征。
更有意思的是, 我反复地发现“ 权威的泥潭效应” 。海龟交易法则所使用的“ 唐奇安趋势” 技术也因为海龟交易法的披露, 而使得该方法的收益率出现大幅衰竭的特征。也许,该方法已经成为了趋势跟踪技术的最劣选择。如果你仔细的阅读本书提到的分析方法,那么你肯定会发现一种利用“权威的泥潭效应”作为获利工具的思路。比如, 反形态理论等。因为形态理论早已深入人心,而反过来使用该理论就比直接使用具有更大的价值。
前一段时间, 我向大家讲述了波浪理论的一些使用方法。其中谈到了:当价格跌破此前牛市四浪的底部后,很容易形成阶段性底部。有位可爱的朋友, 问我是什么原理产生了这种现象?这是我从来都没有想过的问题,正是这位朋友的可爱让我有了新的发现。原来这种规律, 很可能来自于道氏理论的“权威的泥潭效应”。
按照道氏理论的说法, 所谓牛市就是顶部与底部都不断抬高的行情,后面的底部都要高于前面的底部。如果后面的底部低于前面的底部,那么就形成了一个牛市完结的信号。而道氏理论还讲究不同指数之间的验证原则,也就是必须全部的指数都出现牛市完结的信号, 那么我们才可以认为牛市完结。如果我们直接运用道氏理论的法则, 那么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 530 调整在2007 年7 月6 日结束,并且该底部成为牛市中最后一个底部。也就是说, 只有当未来的底部不能高于该底部的时候,就可以证明牛市的完结。上证指数在2008 年3 月20 日跌破此底部发出了一个牛市完结的信号,而当天股指就在盘中走出了大幅度的反弹行情。当然,道氏理论还有一个“ 不同指数相互验证” 的法则。此后中国股市还在连续不断的下跌, 而各种指数都陆续的跌破530 调整的底部。请注意, 最后一个跌破530 调整底部的指数是中小版指数, 他是在2008 年4 月22 日发出的牛市完结的信号。也
就是说,按照道氏理论“ 指数间互相验证” 的法则, 4 月22日应该我们战略性离场的日子!
回到趋势跟踪的具体方法上来, 我的意思是想告诉大家:自己研发一套跟踪技术, 可能要好于随机选取的跟踪技术;而随机选取的跟踪技术, 很可能要好于你从书本上学到的跟踪技术。这就是因为“权威的泥潭效应”的缘故!在我看来, 如果你不能够在核心理念上有所突破, 那么对于技术和参数的研发并不能使你的利润出现突破, 甚至是不可能出现任何的起色。对于参数的敏感度而言,我们可以轻易的发现一个普遍适用的法则: 越敏感的跟踪尺度,就会产生越多的假信号, 但假信号的亏损幅度同样会越小。反之,就会产生更少的假信号, 但假信号的亏损幅度同样会越大! 我认为, 最重要的不是市场会如何, 而是你更适应什
么?你是更容易接受多次的小亏损,还是更容易接受更大幅度的亏损? 如果你什么都不能接受,那么最好就不要在趋势跟踪上浪费时间。
表面上来看, 交易者有足够的自由选择的权利, 实际上却不然。如果我们考虑到跟踪尺度必须包容隔夜跳空噪音的话,那么跟踪尺度就会出现一个明显的下限;如果我们考虑到合约的有效期限的问题,那么跟踪尺度就会出现一个明显的上限。也许, 我们可以分析出某种跟踪尺度是无效的, 但我们却无法回答出哪种跟踪尺度是最好的!
到目前为止,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 没有必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研究趋势跟踪的具体方法。事实上, 论坛上的朋友通常比我更加前卫。大家可以大谈最新的权威跟踪技术,但我的确还比较的守旧。因为我个人的方法,经过长时间的运用与磨合,所以我对他是比较了解的。至于新的跟踪技术, 我也并非不知晓, 但我不会在没有经历过时间的验证以前进行任何评价。
比如, 我是通过“ 占用保证金的数量” 来确定单品种的仓位, 而不是通过“真实波动幅度” 来确定单品种的仓位。按照“ 真实波动幅度” 来确定仓位的话,那么我就会在棉花上建立一个令人惊讶的大仓位!毕竟, 棉花在“多头陷阱”前的波动幅度是非常小的。但在“ 多头陷阱” 中,棉花的波动幅度丝毫不逊色于波动幅度最大的品种。相反,它在高位停留了更短的时间, 并且成为了我亏损幅度最大的一个品种!要知道,无论你是用均线死叉,还是用跌破n 日内的最低点作为离市讯号, 在顶部停留时间短的品种都会给你带来更大的亏损!相信我,风险来自于微观上的极端波动,而我更情愿相信所有品种最不利的极端波动都是一样的! 当然,我也并非否认“ 真实波动幅度” 的价值。也许交易大师的技术更多的体现在他们整体技术组合的兼容性,而不是具体的技术本身。
表面上来看, 趋势跟踪系统是一个“ 求势而舍价” 的思维方式,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其实捕获一个大趋势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我们必须具备趋势位置的优势,同样也必须具备价格位置的优势。相信我, 如果你没有一个良好的入场价位,那么你会更加容易丢掉趋势中的位置。只有一个良好的入场价位,你才能够心平气和的忍受价格的正常回撤。
即使一只股票从10 元上涨到100 元, 如果我从11 元买入而你在20 元买入的话,那么最终的结果很可能并非你只少赚了9 元。20 元买入的你别说遇到轻微的回调就会仓惶而逃,甚至继续上涨都能给你带来一种恐惧。趋势感越强的行情,往往证明趋势完结就需要越大的折返幅度。也许该股从20 元跌到15 元才能证明趋势的完结,而你恐怕无法承担这5元的价格折返,但11 元买入的我却可以这样做。
这就是我坚信的一个原则: 永不非信号开仓! 如果我的每次开仓都对应一个信号的话,那么我的潜在亏损也必然符合跟踪系统的亏损分布。但如果我开仓点位没有对应一个信号,那么我很可能在承受巨大的资金回撤与丢掉位置之间左右为难。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我们的入场信号就是在趋势与价位之间找到的一个平衡点! 趋势与价位是互损的, 同时并非趋势感越强越好! 其实,这就是盈利加仓的一个障碍。我无法想象,我在资金达到82 万时,行情一片大好时,进行加仓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也许, 我这样做反而会在本次“ 多头陷阱” 中亏损更少的钱,毕竟不好的价格位置更容易让我成为惊弓之鸟。但我无疑承担了巨大的,丢掉位置的风险!
趋势跟踪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求, 那就是必须产生“绝对信号” 而采用连续不间断跟踪。即使你的开仓都会对应一个入市信号,但如果你不连续跟踪也可能产生不良的结果。简单的说, 如果我们趋势跟踪系统具有三分之一的正确率,那么有两种不同的应对方式。我在一个有2 个绿色球和1 个红色球的袋子中。连续三次拿出一个球, 那么两个绿球让我亏损两次, 而一个红球让我获利一次。但如果你的袋子里有2000 个绿球和1000 个红球, 那么你连续的取出一些球并承担盈亏的话。即使我们的概率都是相同的, 但你无疑面对比我更大的破产风险。因为我有固定的利润对冲周期, 而你却并没有!
连续不间断跟踪其实还能够控制节奏。我们假设有十二个袋子,代表每个月只能在一个袋子中抽取球来决定盈亏。能够让你获利的红球整体上仍旧只有三分之一, 但其中有4个袋子中有大量的红球, 而其中8 个袋子中有大量的绿球。
如果我们并不知道每一袋子里面球的颜色分布, 那么每个袋子只取少量的球恐怕就是最为明智的选择。但对于不连续跟踪的交易者来说,他们很可能在几乎全是绿色球的袋子中反复不断的取出球来。这就好像,在过去半年的股市中,反复的寻找买入信号而建仓一样! 更有意思的是,只有我们在抽取能够使我们亏损的绿球以后,我们才有立即继续抽取的权利。而如果抽取到了能够让我们获利的红球以后,我们就暂时丧失了继续抽取的权利。毕竟, 红球的利润来自于长时间的持仓!
好了, 我们谈论了太多的行情跟踪系统的。现在我们应该达成一些共识,然后再来探讨资金管理策略。我们采取的是中期趋势跟踪思路,并且我们是在进行连续不间断跟踪。同时, 我们的行情系统具有正的期望收益。至于具体的跟踪方法,我个人感觉的确并不重要。
如果我们的行情系统具有正的期望收益, 那么风险只能够存在于微观层面上。能够影响到我们的账户存亡的风险只有两种:第一, 连续不断出现的小亏损;第二, 价格突然大幅折回的大亏损。在我看来, 后者通常是毁灭账户最大的潜在风险。我相信, 正统的资金管理法则是可以保护投资者的安全的。比如, 《走进我的交易室》介绍的“ 2%, 6%” 法则就是一个不错的注意。我们在任何一个仓位上都不能承担超过2%的初始风险; 而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承担超过6%的总体初始风险。但我觉得,这其中也有一些明显的弊端。
我们假设期货的保证金率为10%,其实农产品的保证金率只有7.5%。考虑到隔夜跳空等一些类的风险后,我认为低于一个停板的止损幅度通常是没有意义的。如果说一个停板的幅度是4%的话, 那么一个小于4%的止损幅度是没有意义的。如果我们按照4%止损幅度的来计算2%的暴露风险所支持的仓位,那么我们只能够建立一个只有5%的仓位。也就是说, 我们在6% 的总体暴露风险的基础上只能够建立一个15%的仓位! ! 当然, 很少有人甘心去持有一个只有15%的仓位。那么,这就有一个降低止损幅度的误区。我们可以把止损幅度降低为2%, 这时我们就可以建立一个30%的仓位水平。其实,我觉得30%的仓位应该是比较明智的,也是风险和利率的一个比较理性的平衡点。但我觉得, 2%的止损幅度已经明显低于敏感度的下限!我们需要面对的交易成本、异化差价、隔夜跳空等等的成本就相对于止损幅度来说太大了。在这样的敏感尺度下,期望收益必将呈现快速的衰减。
何况, 2%的止损幅度也未必是你能够保证做到的。其实, 这与我当年研发的一种资金管理策略非常的类似。我当时希望在每一次战略性建仓上承担10%的风险,而只有当这笔交易没有暴露风险后我才有权利进行下一步的建仓行为。当时我的止损幅度通常在4%左右,也就是可以建立一个25%的仓位。当我连续做对四次, 那么我就能够将初始仓位打满! 我觉得这种策略是可行的, 但是他有一个明显的弊端。
事实上, 这种风格体现了“ 赢冲输缩” 的理念, 但是与此同时却丧失了“ 择强汰弱”的优势。请注意,我们进一步的建仓必须在我们此前交易正确的基础上。对于一个能够让我们获取暴利的趋势行情来说,这种策略无疑让我们反应的太慢了! ! 如果说我第一笔建仓已经没有任何暴露风险的话,那么我继续建仓的权利只有两种实施的可能。第一, 找更疲弱品种的买入信号来建仓;第二, 在强势品种上非信号开仓。
如果一个品种发出一个明显的开仓信号, 而我又没有开仓权力时。那么我只有放弃这个信号, 而丧失了连续不间断跟踪的可能性。也就是说,这种资金管理策略过多的考虑了交易者自身的问题, 而同时过多的忽略了市场的问题!也就是说, 这时行情系统与资金管理系统是两个分别独立的系统。按照《海龟交易法则》中讲述的一个故事, 某人大言不惭的声称海龟的系统并不能获利, 当然他并没有考虑到“择强汰弱” 的法则。而海龟只会在一个板块中,最强的一两个品种上建立多头仓位。而这种资金管理策略就注定了:你要不在最强的品种上获利后在最弱的品种上建立多头仓位; 你要不就在最强的品种上获利后在同样强劲的品种上建立一个无法合理设置止损点的多头仓位。
其实, 这种资金管理策略只能够让我们大体上保住了初始资本的安全, 而同样无法避免大幅度的资金回撤。对于初始资本非常安全的保护, 无疑大大的丧失了获利的可能性!获利加仓的策略,使得我们的盈亏平衡点大大的提高了。也许只要行情出现一定程度的回撤, 我们相对于初始仓位的“巨大” 仓位就会轻松的触及盈亏平衡点! 当然,可取之处仍旧有两点。第一, 你可以保护好你的初始资本;第二, 你可以在疯铜牛市中建立一个超过初始仓位100%的庞大仓位,不但可以获得暴利, 而且你的初始风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两个优势非常的诱人, 但这是以缩减行情的盈利区间作为代价的!绝对不可能亏损大钱,加上有获得暴利的可能, 无疑会使你更加难以经常实现获利! 更多的情况是,在一次次我可以获利的行情中,而你却一次次的“ 白玩”。当然,也许特定的行情,你可以赚取天文数字! 这也许就是为什么交易大师说, 市场中只有15%的时候是有趋势的。也许这种策略只有在15% 的时候能够获取暴利, 而其他时期都无法获利!
请注意, 你总会面对一次最大的亏损! 对于此前“ 多头陷阱” 的资金大幅回撤来说,我最终是亏损离市的只有糖、棉花、豆粕、小麦这四个品种;而铝、铜、豆、橡胶都是获利离市的。要知道我在黄豆上的仓位是在去年8 月份建立的!这说明,如果把全部的离市信号来对应此前的入市信号总体计算盈亏的话,那么即使我的资金回撤38 万也并没有出现亏损! 而如果僵硬的运用“ 2%, 6%” 的资金管理法则的话, 那么在“ 多头陷阱” 的最高点。你加仓吗? 如果不加仓,那么你会有放走大行情的风险。但如果加仓的话,那么你可能最终出现亏损!只不过你把初始亏损控制在6%以内,而要知道我的初始仓位并没有亏损!
请注意, 我并非否定大师的资金管理策略的价值! 我相信,这种策略注定对更多的人有益!事实上,关于自身的问题绝对比关于市场的问题更加重要!但是, 真的没有更高效的策略吗? 难道,我们必须要不从市场的问题入手, 要不从自身的问题入手吗? 难道,就不可能让市场本身来调节我们的资金管理问题吗? 好, 下面我来公布我的靠市场本身来调节的资金管理策略。
其实, 我在《分散的魅力》中就披露了这种市场自调节的风险控制系统。( 我建议你在往下看之前,先看看这篇文章)其实, 这样可以出色完成资金权益的横向稳定性!非常有意思的是,这是一个在整理市道中非常出色的风险管理策略。他可以靠“ 多空对持” 来避免行情大波动带来的大幅亏损的风险, 同时大面积的分散也保证了不可能所有的品种都出现连续不断的小幅亏损。
这是一个我认为非常完美的风险自调节系统, 它之中没有任何的资金管理参数。事实上, 他是靠趋势跟踪参数来回答资金管理的问题! 他并非是靠特定的行情来获利, 而是靠概率优势来获利。他是靠一部分无效的不完美, 来必然捕捉到一部分有效的完美。要知道,它完美的利用了三个最为明显的概率优势。
第一, 顺势而为, 毕竟它就是架构在趋势跟踪系统的基础之上;
第二, 择强汰弱, 毕竟它是在强势品种上做多、弱势品种做空来实现的多空对持;
第三, 赢冲输缩, 盈利的本身可以使得更多的持仓方向趋于一致, 从而实现赢冲;而亏损的本身就可以使得更多的持仓呈现无序的状态,并且实现输缩。我风趣地将其称为:“以天合天”。
但是, 请注意: 如果利润极度的膨胀, 使得我出现一致性持仓的赢冲, 那么就无法避免一次大规模的资金回撤! 至此, 我不觉得通过“ 2% 、6% ” 法则就不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事实上,他们对于赢冲输缩的本质是没有任何的不同!“ 2%、6%” 也是在大量的获利之后, 才有可能出现大的资金回撤。而我的大幅资金回撤也与此前大量的获利具有相关性! 在不计算浮动盈利的情况下, “ 2%, 6%” 法则会表现出极佳的稳定性。而我的方法如果在不计算浮动盈利的情况下,照样可以表现出惊人的稳定性。
当然, 我并非觉得我应该接受如此大的资金回撤幅度,毕竟亏损函数比获利函数更加陡峭!也就是说, 靠丧失一定数量的潜在收益, 来避免一定数量的潜在风险是合理的思路。其实, 如果我们能够将横向分散投资的法则,稍微变通一下应用在纵向的系统分散上就会出现更加完美的结果!
请注意, 我说过的一句话: 对于趋势跟踪者而言, 大的整理能够让我们获利,小的整理能够被我们包容,我们怕的是那种不大不小恰到好处的整理。大家先读一遍这句话, 然后接着往下看。
我是一个日线交易者, 也就是说我的全部交易都不会在盘中完成, 而是咬死收盘价。如果我的跟踪尺度的“ 敏感当量”用周线来表示的话,那么基本上相当于5 周和10 周均线的敏感当量。有意思的是,如果我把我的系统参数运用在60分钟线的话, 那么基本上相当于5 日和10 日均线的敏感当量。也就是说,用我的参数交易日线,跟用5 周和10 周均线交易周线是基本相同的;或者用我的参数交易60 分钟线,跟用5 日和10 日均线交易日线是基本相同的。这时我将我原有的参数定义为迟钝参数;将5、10 均线定义为敏感参数。
考虑到“ 本体相似性” 的问题, 我相信我用敏感参数与用迟钝参数的期望收益是相似的。只不过, 隔夜跳空噪音在60 分钟上非常明显;日线上其次;周线上很不明显;月线上能够忽略不计。所以说, 在日线上迟钝的参数对噪音有更好的包容程度,所以期望收益要好于敏感的参数。从这一点上来看, 敏感参数是不具备交易价值的, 但却具备毋庸置疑的分散价值!
接下来的测试让我感到更加的完美。对于明显的趋势行情来说,无论你用迟钝的还是敏感的参数都能实现完美的收益。这说明,他们的利润收获期是相同,所以没有必要连续不间断的采用两套不同参数的系统。但对于成本付出期的测试,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结论:能够让敏感系统左右挨打的行情, 的确可以被迟钝系统所包容;而能够让迟钝系统左右挨打的行情,的确可以使得敏感系统获利! 明白吗? 敏感系统的确具有分散价值!
当然, 如果我们在整体市场处于整理阶段的时候, 多空对持就能够使得资金权益得到稳定性, 而根本没有必要采用敏感的系统。但如果整体市场处于趋势阶段的时候, 分散投资并不能形成多空对持, 那么我们就面对了较大的风险, 这时第二套系统就具备了价值!
假设, 我们在三个农产品上持有多头仓位, 并且产生了非常大的跟踪乖离率。请注意,整体的整理阶段,各个品种之间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程度, 所以他们不容易产生一致性的波动。比如,去年8 月份以前, 黄豆在走横; 豆油在上涨;玉米在下跌。
而在一致性的整体趋势行情中, 他们的差异程度突然消失了。没错,他们更容易齐涨共跌!也就是说, 如果农产品形成头部的话, 那么一致性的快速下跌我们必须找到防范的策略! 那么,这种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办呢? 其实,我们必须在承担大的资金回撤幅度与放走行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难道,真的没有其他的解决方式吗?有!绝对有!如果农产品马不停蹄的上涨, 那么我们坐着享受利润就可以啦,这时没有任何的风险。但是, 如果农产品整体在非常大的跟踪乖离率时出现回调,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做?等待卖出信号需要送回庞大的利润,这样会产生大幅度的资金回撤!而自作聪明的仓皇而逃,又有放走行情的可能。
大家想象一下, 我们持有的三个农产品在出现回调的时候,我们将最弱的一个品种套用敏感的系统会如何? 如果行情真的见顶,那么我相信第一个在敏感系统中发出卖出信号的品种必然是最弱的。它的空头仓位应该可以对冲掉另外两个品种超过一半的下跌风险。如果行情继续走牛的话,那么被我们翻空的品种也会在不久后继续翻多。这时我们的确丧失了一部分的利润, 毕竟我们负担了迟钝系统中所没有的噪音成本。但请注意, 另外两个强势的品种, 可以为我们创造了近乎于完美的利润。这就好像去年下半年,我在强麦上左右挨打, 造就了无效的不完美。但也在黄豆上持仓超过半年,创造了几乎完美的交易记录。
也许多空对持的确可以更大程度的体现出概率优势的魅力,那么强制性的多空对持是一种折衷的选择。也许有的人会说, 在期望收益不变的情况下, 你这样做无法提高利润。事实上,套用敏感系统是使得期望收益降低了! 好, 我来说说期望收益的问题。所谓期望收益就是我们承担一元的潜在风险, 能够获得x 元的潜在收益。假设,我们的期望收益为2。这就是说明,我们面对了1 元的潜在风险,以及2 元的潜在利润。微妙之处在于, 如果我们能够把未来的潜在利润“ 借来” 1 元, 来对冲掉1 元的潜在风险。那么这种策略没有价值吗? 事实上, “ 借来”的1 元潜在利润,恐怕只能对冲掉0.8 元的潜在风险。这时的期望收益成为了0.2 元的潜在风险, 对应1 元的潜在收益。也就是说,期望收益已经变为了5,比此前的2 大大提高了。当然, 增加利润的方式来自于仓位提高了5 倍,而我们的微观上风险水平并没有提高。
在微观上“ 借来” 并不属于你的东西, 就可以在不违反“能量守恒定律” 的基础上, 使得你在宏观上达到不可思议的效果!哈哈, 没错,量子理论中的“隧道效应” !电子可以“ 借来”并不属于他的能量, 而使他穿越壁垒后再偿还这部分能量! 如果说, 电子可以在不违反能量守恒定律的情况下穿越壁垒。那么, 你也可以在行情系统期望收益不便的情况下获得更多的利润!
难道, 你不觉得这种风险控制策略, 要优于单方面苛刻限定风险的策略。如果你只能交易一个品种,并且在最强的品种上面只能承担10%的初始风险。那么10 元的股票开始上涨至11 元时, 你建立一个仓位并且将止损点设置在10 元;如果价格上涨到12 元, 那么你的止损点可以提高到11 元,此时你没有暴露风险,然后继续在12 元建立一个同样大的仓位; 如果价格上涨到了13 元, 那么你可以把止损点提高到12 元,这是你可以继续建立一个同样大的仓位。请注意,你的成本是在12 元, 并且止损点也在12 元。要知道, 如果价格回调涨幅的三分之一, 那么你就会在“ 白玩”的情况下离场!要知道一个波动幅度达到30%的中级价格波动才能够使得你达到亏损区间的边缘!即使这样, 除非行情马不停蹄的上涨,否则你也会在牛市中被震荡出来!
那我们看看均线系统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如果10 元的股票上涨至11 元时我可能建立了全部仓位,并且止损点很可能只在10.5 元。别感到费解,因为这时两条均线几乎没有什么乖离。当股票上涨到12 元的时候,我的止损点有可能反而下降到了10 元。这是因为两条均线打开了乖离!当股票上涨到13 元时, 我的止损点很可能刚刚提升到10.5 元; 14 元的
时候止损点在11 元; 15 元的时候止损点在12 元; 16 元的时候止损点在13 元…… 自此它们平行的发展!我想我更不容易丢掉在趋势行情中的位置!当然, 均线系统不可能有明显的止损点,上述的止损点只不过是可能出现的最为不利的止损点。没错, 均线系统可以随着行情的上涨, 而预留出更大的折返幅度。
当然, 均线系统的一次性建仓在保证了不丢掉趋势中的位置同时。可能无法建立更重的仓位, 或者可能在初期承担了太大的风险。这时,就需要用品种分散和系统分散来进行风险对冲! 我相信, 这种策略要大大好于“ 2% 、6% ” 法则!那么一个问题出来了,为什么交易大师会推崇这样的法则呢?
我想《走进我的交易室》是一本给美国中小投资者所写的书, 而不是写给索罗斯的书。其实, 我们在中国可以通过更复杂的宏观策略, 来做跟索罗斯完全相同的事情! 为什么呢?因为中国期货市场的合约是那么的小型化! 我这点资金在美国甚至无法作一手天然气! 更别说, 大范围的分散投资! 对于国外的期货经理人来说,他们可能在每个头寸上只承担2%的风险,而他们在30 个以上的不同市场进行分散投资!那么它的暴露风险是2%*30=60%吗?不!也许他们在豆粕上作空,在豆油上做多。每个品种的风险敞口是2%,但总体的风险可能小于2%,更别说他们之和了!
同时, 如果你采用连续不间断跟踪系统, 那么“ 2%,6%”的法则就绝对使得连续不间断跟踪无法实施。而如果离开了连续不间断跟踪, 又没有“ 2% , 6% ” 法则来控制节奏。那么你的确可能面临灭顶之灾!也就是说, 系统略微的差异就可能使得资金管理策略出现巨大的不同。也许“2%,6%”法则是可以适应于所有交易者的一套资金管理策略,自然他就必须做到保守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