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冲突二则
昨天冬至,参加完无戒老师训练营的线下聚,我和爱人一起去逛了超市,遇上了两起小冲突。昨晚更了线下聚会的短文,今天把这两起小事写写,一个是我和妻之间的冲突,另一个是收银员与顾客的小摩擦。
一、买不买西瓜
参加完聚会,匆匆赶到孩子上课的地方,简单吃了一口饭。看着还有时间,就和妻一起逛超市,主要想买些水果。
一进超市,就是琳琅满目的水果。正好冰糖柑特价,而且儿子爱吃,我就拿了两袋,放进购物车,给妻看了,她也觉得不错。
然后,她拿了几根香蕉。想着儿子一会儿下课,可能路上就想吃水果,又买了几个砂糖桔。
称完,正要走。那边售货员高喊,西瓜便宜了,一块五一斤。
妻闻声过去,觉得不错,就叫我也过去,问我这西瓜怎么样。
买还是不买我答非所问地说,我对冬天吃西瓜不感冒。
妻一边挑西瓜,一边指着一块打开的瓜问我,你觉得这块怎么样?帮着挑一块啊!
我心想,我都说了,还问我什么。就没好气地回了一句,我不建议吃反季节水果。
妻说,儿子爱吃啊,你没看到上次买了之后,几乎一个人把那块西瓜都吃了?
我说,那也不能喜欢什么就吃买什么啊?他还喜欢吃辣条,那还给他买辣条?
不健康但好吃的辣条妻生气了,辣条怎么能和西瓜比?辣条不健康!
我说,怎么不一样?
妻怒了,扭头就走。
我想缓和一下,强压心头火,但口气依旧不甘示弱,你要买,就去拿一块吧。
妻停下脚步,转身瞪了我一眼。
我说,你买不买?不买就走。
她愤然离场,把我甩在后面。
我愣了一下,还是推车跟上,但是气氛凝结,谁都不想再说这件事。
沉下心来,我意识到冲突的根源。
一是对西瓜这个水果的认知不同。我认为这是反季节水果,担心吃多了对身体无益反害,同时,也怕西瓜长途运输中,为了保鲜,添加一些对身体不好的化学用品,甚至让我想到了辣条;妻认为西瓜好吃,特别是儿子爱吃,也没发现吃西瓜造成了什么不良影响。
二是育儿观念不同。我认为对儿子的欲望应该做些引导和限制,特别是容易造成负面影响的欲望,甚至担心这种欲望满足后,慢慢变成了习惯;妻则认为儿子的欲望应该满足,无伤大雅,又不是什么原则性问题。
再往深处想,这件事也反映了理财观念的不同。我认为应该适度消费,对于可买可不买的物品,没必要买,这样可以节省一些开支;而妻认为正常欲望应该满足,不是大件物品,想买就买,这样才有动力去挣更多的钱。按照《穷爸爸,富爸爸》那本书的观点,我的想法属于穷人思维,而妻的想法是富人思维。
二、你弄坏了我的菜
我和妻一路无语,到了收银台。前面一个顾客商品只剩几件,即将结账,我们快步跟上。
那位收银员二十多岁,身材略胖。她扫完一把韭菜,顺手扔到了收银台一头其他商品上。
冲突发生地顾客三十多岁,略瘦,带眼镜,看上去文质彬彬。看到韭菜被扔了一下,有些不高兴,就说,你能不能小心些?
收银员应该是忙活了一段时间了,有些不耐烦,我怎么了?
顾客说,韭菜这么一扔,不就弄坏了吗?
收银员可能也意识到了自己做法的不妥,但丝毫没有道歉的意思,那就重称一把呗。
顾客说,怎么重称?
收银员说,你还要不要?你要是不要了,我去给你重新称一把。然后,对我说,去那边排队吧,我得先去称菜。
我很不高兴,心想马上轮上我了,怎么让我重新排队?
还没等我说话,收银员当着顾客和我的面,有些气冲冲地把那把韭菜抛到了收银台另一头。
我心想这是什么服务态度。
顾客也怒了,你这是什么态度?
收银员一副无辜的样子,我怎么了?你说我弄坏了,我答应去帮你称,有什么错吗?你不是说不要了吗?
顾客发现自己是秀才遇上兵,觉得没必要再理论了,就说,算了,你给我结账吧。
收银员也见好就收,脸上没有道歉的意思,但嘴里说,对不起,可能刚才我的态度有些不太好。
顾客没再说什么,结完账走了。
而那位收银员,嘴里依旧在嘟嘟囔囔,遇到这种人,我也真是醉了,菜放一下就说弄坏了,说帮着换着称一把还不满意,我还没让她自己称呢。后面的人也看到了,我说什么了啊?
一会儿,别的收银员过来,问怎么回事。她又这么抱怨了一番,另一位收银员也是一样的口气,现在都是什么人,菜掉下面就掉下面了,能怎么样?大不了换一把啊。
我始终冷眼旁观,不置一词。
回来认真想想,冲突的原因是什么呢?
对商品的易损程度理解不同。顾客认为,韭菜娇嫩,容易烂,应该轻拿轻放;收银员认为,韭菜是娇嫩,但是扔一下也没那么大影响,而且顾客实在不认可,可以换一把啊。
对服务态度的理解不同。顾客认为,收银员应该语气和缓,态度温和,至少别蛮横,比如那把韭菜,虽然没付费,但毕竟是她拿过来的,被当着面扔到一边,让她感觉很不舒服;收银员觉得顾客故意找茬,已经尽量压着火,语言相对比较客气,但不可避免地在语气、肢体动作上表现出来。
对时间成本的感受不同。顾客之所以后来没要再换,估计是想节省时间,只为一把韭菜等上十几分钟,八成没几个人愿意再要这把韭菜;收银员则没意识到这个问题,她可能还想通过称韭菜,离开收银台一会儿,免得再遇到这种“矫情”的顾客。
人和人之间的沟通,因为立场、观点、出发点等的不同,难免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鸡同鸭讲”,甚至争吵、冲突、冷战。如果是亲密关系,可以跳出来想想,多个角度看看,理解了对方,自然离解决问题就不远了。如果是一面之交,不想过多浪费时间,就快刀斩乱麻,及时止损;不计时间成本,就可以论个高低,较个短长,只是这么做有时容易场面失控。
面对这样的收银员,你会怎么做呢?这个问题值得思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