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每天写500字读书

读书| 如何成为一个厉害的人(5)

2016-07-29  本文已影响74人  功彬eleven

写在前面

最近在读采铜的《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为了让自己能够更深入的理解书中的内容,我将会按照书中的章节来做读书笔记。

这本书共有七个章节,分别是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和成功。

这是第四篇内容,关于思维。这一部分实际上是我最为期待的部分,毕竟我们都会认为思维方式的不同是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以下为书中关于学习的精华内容,与你分享。

正文部分

1、既要简化外界输入的信息,也要简化我们表达出来的信息,为思维腾出更多的使用空间。

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各种没有价值和没有意义的信息,过多获取这种信息使得我们头脑甚至没有了必要空间进行思考。所以,采铜认为简化是清晰思考的前提。

这个简化思维包括三个部分,简化外界输入的信息、简化我们表达的信息以及简化我们一直思考的信息。

如何简化外界输入的信息:精选可信赖的信息源,以此控制信息质量;不追逐当下流行或过热的信息,因为这块给噪声太大了;重事实信息,轻观点和评论;定期闭关,屏蔽外界纷扰。

如何简化我们表达的信息:一定是建立在清晰的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写作进行训练。

2、基于深入了解的简洁,不是乏味,而是意味着更加丰富的内涵。

书中格外强调了一点,简洁不是乏味,也不是简单。作者如此强调,或许是担心有人会认为极简主义就是简陋一样,看待这里的简洁。简洁实际上追求的是某种合理的“适度”,类似于中庸的概念,正如多一分则肥,少一分则瘦一般。

如何去简化自己的思维呢?

A、基于深入了解地“删减”:把任何不必要的东西去掉;

B、基于深入了解地“浓缩”:把丰富的信息浓缩并灌注进一个“小容器”中;

C、基于深入了解地“模式化”:找到共通的模式在现象件建立联接,并加以压缩归并。

3、为了让思维更好地发散,获得更多的灵感,一是要关掉大脑里评价的声音,二是要适当地引入混乱与随机。

作者抛出一个问题:“当你思考解决一个问题时,是否有特定的顺序或者步骤?你是否想到过,遵循一个基本的思考顺序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找到想要的答案?”

最为合理的方法可能就是先发散,后收敛了。但发散性思考,对很多人而言都是一种挑战:一个问题想久了,总是会沿着过去熟悉的思路想下去,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思维被限制了。

这个时候如何能够跳出这个坑,获得更多的灵感呢?作者给了两个方法,第一个是关掉大脑里评价的声音:你有没有过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还没有做,就已经去设想结果会怎样了?按照采铜所说的就是,人的脑子里存在两个小人,一个是生产者,一个是监控者,监控者会使得生产者的生产力下降,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将这个负责监督的小人关掉(如何关掉,书中似乎并没有给很具体的答案)。第二个方法是,适当地引入混乱与随机,而这实际上就是打破现有的思维框架,从新的点来考虑问题。

4、思维依赖于工作记忆,通过将思维外显为图像,给予思维更多的探索空间,也能进一步推动思考的进行。

“人的思考依赖于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工作记忆不仅能暂存信息,还能加工信息。比如人在阅读时,不论是对单个词义的理解,还是对文章整体意义的领会,都有赖于工作记忆。而工作记忆有一个特点,就是它能同时处理的信息非常少。一旦需要处理的信息超过了工作记忆的容量限制,那么部分信息就可能被忽略或者遗失,思考问题时就会顾此失彼。”

人的大多数思考都只是在脑子里想,但这样的弊端可能就是我们会在一个点上不断的打转,很难往下去推演。所以这个时候,通过图解思考的方法,是能够有效地推动我们进行更深度的思考。

5、现实中的问题,总是牵涉太多的因素,借助矩阵、清单等工具,可以完善思考的周密程度。

作者认为这个世界上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做到周密思考,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我们的思维和决策更容易受少数特殊事件的影响,比如新闻经常报道飞机事故,所以就认为飞机非常不安全;第二,证实偏见,也就是人一旦形成某个观点,之后他往往就只能看到佐证这个观点的东西;第三,思维盲区,这是由于经验和知识的限制,必然会存在一个盲区。

针对这种情况,作者提供了一些“工具”,来帮助我们思考提供某些框架结构。书中主要介绍了矩阵和清单两种工具,矩阵是通过对问题进行不同维度的分解和组合,进而提升问题分析的深度和广度;清单是一种穷举方法,就是列好标准,然后对照是否考虑到这些问题。

总结

于我而言,书中对于思维这块的阐述有些过于简单,或许是因为我对它期望太高。书中给我稍有启发的地方在于简化思维:不仅要简化获取的信息,还要简化表达的信息,同时还要简化我们正在思考的东西。至于其他内容,就多少有些简单或是老生常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