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我们终将迷失在时光之中
2020-12-02 本文已影响0人
触及那抹微光
脑海中努力构建的世界在坍塌,曾经根深蒂固的印记从残酷的现实中解放出来。面对时光的流逝,回到过去的愿望终究是一场付诸东流的徒劳努力。
电影《我和我的家乡》,看到徐峥执导的《最后一课》时,关于“时间”的概念对我平静的内心产生了不小冲击。
范伟饰演退休多年的老师,垂垂老矣的他健康状况令人堪忧,甚至患上了老年痴呆症。意外晕倒后醒来的他失去了记忆,而且固执地活在了几十年前在山村支教的记忆里。
曾经的学生都已长大,但无不感念老师的恩情。为了给老师治病,大家致力于还原“最后一课”的场景,残破的教室、漏雨的屋顶、行走的鸡鸭都有了,同学们也就位了,老师自若地进入了当年的状态,开始上课。
本来一切都按计划有序推进,直到尖锐的手机铃声出现在那个“还没有手机的年代”,自然让老师困惑不已。
调皮孩子也不再配合演出,不依不挠地说出许多被修正的真相。
穿梭于忽远忽近的时光中,老人显然弄丢了自己。
脑海中努力构建的世界在坍塌,曾经根深蒂固的印记从残酷的现实中解放出来。面对时光的流逝,回到过去的愿望终究是一场付诸东流的徒劳努力。
作为观众的我们都能理解这种善意的欺骗里蕴藏着最真诚的感恩和最美好的祝愿。我并不清楚还原过去对于治疗的意义,但我却理解对于时间的深刻恐惧。
我们害怕衰老,感叹青春流逝。如果有一天,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甚至无法确认自己的身份,这种迷失在时间隧道里的感觉,可能是每个人在变老的路上都要经历的体验。
随着时光的推移,我们终将变得一无所有,这是一个很难面对的现实,但又不得不在这个痛苦的过程中学会放下。接纳失去、拥抱现实,或许就是治疗的意义。
那些刻骨铭心的快乐、感动,就是存在的美好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