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对待食物的态度,藏着自己的人生状态
作家杨熹文先生说:“一个人对吃的态度,会折射出他对生活的态度。”
好好吃饭,是对健康最好的守护;
善待食物,是对生命最好的感恩。
01 尊重食物,就是尊重自己
古语有云,量腹节所受。
这句话告诉我们,吃饭要按照自己的肚量大小来进食。饮食有节,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
一个人在尊重食物的时候,也要记得尊重自己的身体。
我在观察周围人的饮食习惯中,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很多人并不了解饮食与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我的家人有糖尿病家族史,据我了解到的,家里几代人都遗传了这个疾病。
后来,从我学医之后,我发现这个疾病是有迹可循的。从我自己身上,都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一遇到自己喜欢吃的食物,总是能把自己吃撑。别说节食了,即便没感觉到饿,也会感觉自己想要吃点什么。
后来,我养成了过午不食的习惯,也开始控制自己的饮食。
回家后,发现我爸因为糖尿病的缘故已经开始用上了胰岛素。尽管如此,他依然没有控制自己的饮食习惯,每天都要摄入大量的米饭。
虽然我跟他说了很多次,吃饭太多只会让血糖难以控制。但是,他还是会继续我行我素。
直到医生告诉他,让他控制饭量,不然用了胰岛素,也难以控制血糖。
人不能因为满足食欲,而吃坏了自己的身体,也亵渎了对食物的尊重。
节制饮食,好好吃饭,才是对自己最好的尊重。
02 珍惜食物,就是珍爱生命
《朱子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从过去的物质贫乏到现在的物质丰富,几乎家家户户都不再缺一桌丰盛的筵席。也因此,很多食物被白白浪费掉了。
人要懂得珍惜食物,不随意浪费是对食物应有的尊重。
我记得小时候,逢年过节,都要去长辈家吃饭。
兴许是爷爷奶奶那一辈的人经历了物质极度匮乏的时代,等到自己拥有的时候,就会出现过度补偿的行为。
然后,一些传统观念和行为,不可避免地就会传到父母身上。
因此,每次过年的时候,家里都是满桌子的大鱼大肉。最后,吃不完的还是得扔掉。
不仅是过年过节,平常我爸也总是有这个习惯。无论多大的锅,做饭总是满满的一锅,炒菜也是一样,吃不完的就倒掉。
我在北漂的时候,开始一个人独立生活。脱离家庭之后,柴米油盐这一类的事都得自己盘点。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开始懂得了珍惜食物。
做饭时用量杯计算,多做几次,大概就知道需要放多少米了。每周会出去买一次菜,把每天的饭菜都计算好。
比如两个土豆加一个青椒,就是一盘土豆丝。买菜的时候,我会根据土豆的大小来计算自己需要的数量,买鸡蛋也是计算好个数,而不是胡乱称几斤,最后吃不完只能坏掉。
一个不多,一个不少,到周末的时候会把上周买的菜都吃光,基本不会剩下。
那时候在北京生活,每月的伙食费只需要200元。包括各种肉类,蛋类,蔬菜,水果等等。
很多人认为在北京,200元的伙食费不太可能。但是,计算一下日常浪费的食物,就会知道一个人能吃下的食物是很有限的,并不是自己以为的那么多。
珍惜每一口食物,不随意浪费,就是对生命最好的回报。
03 热爱食物,就是热爱生活
人世间最温暖的存在,莫过于一饭一菜中的烟火气。
一个人对待食物的态度,也藏着自己生活的样子。
认真烹饪食物,能够感知生活的气息。
食物没有贵贱之分,再平常再粗野的食物,只要用心,也能做出丰富多样的变化。
人生不如意时,为自己用心烹饪一顿美食,温暖自己的同时,亦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仔细品尝食物,能够治愈自己的身心。
吃饭是一个享受的过程。细细品尝食物的味道,能享受到食物带来的美好体验,也能让自己获得更多的满足感。
心情不好的时候,享受一顿美食,再坏的心情也能烟消云散,不仅治愈身心,更能忘却烦恼。
热爱食物,也是在热爱自己,亦是热爱生活。
我是懿非宇,一个归隐田园的自由写作者。
北漂十年的文案策划人。
专注自我成长,陪你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