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幸福

2024-01-04  本文已影响0人  乘风破浪煜

《胡思乱想消除指南:用认知行为策略走出情绪困境》

萨拉·埃德尔曼

16个笔记

  第十一章 获得幸福

>> 第十一章 获得幸福

>> 为什么要寻求个人幸福?因为你会活得更好。你的欲求、目标和自我价值,除了你自己,谁又能替你实现呢?

——阿尔伯特·埃利斯

>> 受众最广泛但不够全面的定义:幸福是一种主观上舒适、健康的状态。

>> 与幸福相关或无关的因素

>> 财富:“金钱买不到幸福”这句老话并非毫无依据。高收入人群未必比低收入人群更幸福。但贫困人群例外,他们往往远不如其他人幸福。

>> 积极的生活方式:幸福的人活得积极、有活力,而且比不幸福的人更少关注自己。

>> 幸福者的个人特质

>> 研究人员还发现了四个与更高程度的幸福相关的重要个人特质。

较高的自尊:与低自尊人群相比,认可自己的人更幸福。

掌控感:感到能掌握自己生活的人更幸福。

乐观:对未来感到乐观的人更幸福。

外向:性格外向、不孤僻的人更幸福。

>> 幸福是由我们的个人特征(如自尊水平、掌控感、外向和乐观)和生活方式(如工作、兴趣、目标和人际关系)决定的。

>>  工作/日常事务

兴趣/休闲活动

脑力刺激

保持健康的活动

人际关系

>> 练习 11.1

1.你现在的生活方式有多均衡?是否有遗漏的地方?

2.你能做些什么来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

3.要做出这些改变,你需要克服哪些障碍?

4.写一份行动计划

>> 带着目标生活:设定人生目标

>> 写目标的时候要尽量具体,避免模糊的陈述。

>> 不要写“改善健康”,而要写“戒烟,把血压降到140/70”;不要写“改善心态”,而要写“每次出现了自我批判的想法,就写下另一种观点”。

>> 可设定人生目标的领域

健康

人际关系

态度

休闲

知识

兴趣

工作

物质

精神

自我发展

其他

>> 练习 11.2

写下今天的感恩清单。记录生活中进展顺利、让你乐在其中以及你有幸拥有的事物。每天重复这个练习,坚持一周,看看你的感受有什么变化,让它成为你终生的习惯。

小结

世界各地的研究表明,拥有令人满意的工作、可以沉浸其中的爱好、亲密的支持关系或宗教信仰的人更容易感到幸福。认为自己幸福的人具有以下特质:较高的自尊、乐观心态、外向性格和掌控感。

在日常事务与休闲活动、脑力刺激、社会交往和保健活动等方面达成平衡的生活方式也有利于身心健康。

设定目标并朝着它们努力,可以实现人生的改变,这本身就是一个令人满意的过程。

不切实际的期望是不幸福的常见原因,发现那些让我们不幸福的期望并对其质疑往往是有用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变化,我们对一些期望进行调整也很重要。

专注已经拥有的美好事物而不是缺失的东西,会让我们感到幸福。总结每日感恩清单是保持这种专注的有效方法。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