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未来学校》 思未来教育
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到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了人,有了生命。
——《朗读者》
我们在云端相遇,有了教育的温度,教育的情怀。
5月13日,N4-4组迎来了第五次组内研讨分享,今天分享的主题是"共读《未来学校》 感知未来发展”。
小组分享主题奉英美女老师以《窗边的小豆豆》一书的阅读感悟“最美的经历、最美的情感、最适切的课程”打开了阅读《未来学校》的话题。她主要围绕“学习中心的特点、学习中心里的课程、学习中心里学习方式”等四个板块进行了交流。通过她的分享能清晰地感受到仿佛我们面前就呈现着一个学习中心,她形如导游般侃侃而谈,将我们带到一个个可以触手可摸的学习场所,我们领略着未来学习中心优质的学习资源、混龄学习云教室,学生成为具备自我管理能力的学习者。
奉英老师交流主题利玲美女老师分享的话题是“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高效学习”,触及到未来学校的15个变革,将未来学校拉近拉宽,未来学习中心确定教学的起点,会结合学生学情和学识水平,在恰当的起点上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内容,最优化的教学方法,让每位学生达到最大可能的发展。她口若悬河谈到技术支持下的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信息技术下的资源数据库的建立,更加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效率,构建完整的幸福生活。当前提升教师、家长等社会全员的信息技术水平,势在必行!
利玲老师交流杨艳老师从STEAM教育角度进行了分享,探索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与创新意识。未来教育更加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杨艳老师交流张姐交流中,先向我们介绍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以及社会各界对朱老师的评价等相关的资料,内容特丰富,让我们领略到一位新教育发起人在推动中国教育发展中所做的贡献,令人钦佩。张姐还分享了她的读书方法:读序言、读内文……反思、感悟“我们如何创建未来学习中心”,未来学习中心父母将成为发现者、创造者、管理者、参与者、施教者、学习者。
张姐分享交流喜欢张姐的这段话:做个热爱读书的人、善于实践的人、拥抱社会的人、幸福快乐的人。
张姐分享交流阅读《未来学校》,思考未来教育。我还是最感兴趣的是未来学习中心父母应该做什么?怎样评价学得好不好?未来的学习中心,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学情)来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也就是为学生打造适合个性发展的课程表或者学习计划。正如朱老师说的:“互联网的发展,为现代教育制度的变革,为我们所预判的‘未来学校会被学习中心取代’,提供了重要条件”。这对教师、家长、以及社会来说是一种挑战,又是必须适应的教育变革。
近期我们学校按照教育局的要求组织了“千名教师进万家”大走访活动,需要登记所有住户,包括常住人口和临时住户。我们又组织教师针对学生居家学习情况进行家访。家访要求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教师参与家访,每位领导负责三个班级参与家访。家访内容一是检查学生开学以来居家学习作业完成情况;二是对留守孩子或者单亲、学困生进行辅导;三是面批部分作业;四是和家长沟通,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在家访中发现优秀自律的学生学习一点都没放松,依然跟着网络教学进度有序地进行学习。然而自律性差的学生把居家学习当成了我行我素的娱乐生活,家长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的差别拉大了孩子间自律能力、自理、自立等能力的差距。这场突发疫情让多少家长手足无措、教师焦虑,学生有人欢喜有人忧。传统家长教育观念,教育学生教学学生是学校、老师的事,和家长没有多大关系,导致学生有了只听老师的话的思想(只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更为可叹的是我们有的家长年龄三十左右文化水平只有小学或者半文盲状态,家长的文化差异导致教育孩子观念以及为孩子制定目标的差异。引发我的思考(1):未来学习中心,首先父母必须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信息技术能力,才能有参与能力,才能提升教育能力,达到施教能力。
五年级学生作业 学生在课本上批注 学生阅读小报未来学习中心,对于未成年的儿童,他们不具备制定学习计划和课表的能力,需要父母帮助他们挑选一些学习中心,是否会出现优秀的家庭孩子更优秀,家长的文化差异可能会导致孩子间学习的两极分化,怎样来解决这样的差距?通过学习中心让家长制定提升家长自己的教育能力、施教能力的课程,提升家长参与能力。
思考(2):未来教育教师职业是否产生更加激烈的竞争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不是冷冰冰地把知识从一个脑袋装进另一个脑袋里,而是师生之间无时不在的情感交流。未来学习中心是能者为师的时代,教师不仅学会做智能机器人做不到的事情,更要让智能机器人为我所用,而不是依赖智能机器人代替我们的所有工作。因此未来学习中心更需要全面发展的教师,就像我们莉玲老师,教书、研究、绘画、音乐、英语等多能集于一身这样的全才教师,未来学习中心对教师的标准应该是复合型人才。在教学上不仅能八面玲珑,还要拥有对教育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爱。灌输性的教学将会被淘汰,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学习伙伴,生活中的知心朋友。当然未来教师更具有“以人文本”的理念,注重学生成长的内在需求,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是学生的指导者。
啃读《未来学校》,发现此书甚薄,却越读越厚;合书静思,书中的知识架构在脑中清晰呈现。
幽静的校园此时的校园,应该是书声琅琅或者嬉戏喧闹,但却是幽静安逸,因为疫情我们还在等待状态。只听见鸟儿在树枝上欢快鸣叫。
这些天小组共读《未来学校》,我都被一群“热爱教育”、“热爱生命”、“热爱学习”的“相同尺码者”鼓舞着;一场场云访谈大咖,听得人热血沸腾……我想我们不能辜负吴校长组织的N4学院期望,更不能停止圆梦的脚步,尤其小组内共读交流,传递的是阅读的力量;收获的是成长的喜悦。想起奥斯特洛夫斯基一句话: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隔着屏幕,看到家人们在共读、共享中走进未来学校,靠近未来教育真理时,我们是充实的;我相信共读的脚步不会停止,阅读会继续前行,但无论我们能走多远,我都心怀感恩,感谢吴校长、感谢云访谈的各位大咖,感谢家人们,赋予我智慧与能量,不断刷新我的昨天,激起教育的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