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哲学的慰藉》——我们可以从哲学中学习到生活的智慧

2022-08-21  本文已影响0人  林青澜

【日更第1280天】

九溪的夏天

早上和晚上的风景是最美的

只有住在这里

才能得以好好欣赏

今天听的书是《哲学的慰藉》,这本书的精髓思想是:普通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汲取哲学的力量,并从中得到慰藉,以及如何运用到生活中(文中会引用得到的讲书稿)。

哲学看似高冷,与我们生活有着很大的距离,但实际是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了,甚至可以说,只要是我们人生很重要的问题,都离不开哲学的帮助,而作者阿兰 · 德波顿在书中对于哲学的功用做出解释时提到:哲学的任务是教会我们在愿望碰到现实的顽固之壁时,以最柔软的方式着陆。

得到的老师在解说这本书时,特意挑选了三位具有代表性的哲学家,探讨一下几个问题:

1,塞内加:当我们面临挫折时,哲学会给予我们怎样的力量。

2,伊比鸠鲁:快乐与否,与钱多钱少是否有关系?我们要如何过上更快乐的生活。

3,苏格拉底:当别人与自己意见不合时,我该坚持自己,还是该听从别人?

以上的几个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的频率是非常高的,读书就是这样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们去看我们看得懂的东西,并从中学习到东西,这就是书的作用,它完全不是一件与我们生活有距离的事情,哲学也是同样如此,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自我设限。

塞内加所思考的是:任何坏事都可能发生,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后,就不会受到太大的打击,而且那些已经发生的坏事,其实想想也没有那么糟糕。

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生活平静安稳,相对而言承受力也会差一些,也难免会遇到坎坷,做好这样的心理准备,并不是一种悲观主义,用一句话来说就是:生活总会有起有落,开心也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既然如此,又何必愁眉苦脸呢?

我们没有办法让一切都从心所愿,既然如此,就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真的有考验来了,也不至于会被轻易压垮,这是我从中学到的。

伊比鸠鲁学派被称为享乐学派,他所思考的是:如果物质享受不是快乐的来源,那么,快乐从何而来?

这是值得每个人都深思的问题,归根结底,我们需要审视自己对物质的依赖,贪婪,和狂热——假如有一天我一无所有,我是否能够依然快乐且幸福?

去做这样的假设非常有意义,就会对于自己不断追求物质的满足有警惕的思考,尤其是当下的家庭几乎都是物质泛滥,“很多很多还要更多”,学着去做减法,让自己不被物欲所控制,内心也会更加轻松和自由。

并且转向更深度的快乐,那就是精神层面的快乐,读一本书的快乐,与朋友深入探讨某一话题并得到醍醐灌顶般的快乐……这样的快乐会随着时间不断累积,成为内心富足的源泉,从而摆脱那永远追逐不尽的物质欲望的摆弄。

而第三个问题,未完待续(太晚啦,凌晨一点半了,早上还想早起去九溪的山路行走,希望早上起得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