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四) | 以人为本建设文旅型特色小镇才能达到可持续性发
在国家第一批特色小镇评选中,文旅特色小镇数量超过三分之二;浙江省特色小镇申报中明确提出要按照3A级景区标准打造小镇,江苏省则专门出台了风情小镇的指导意见,可见文旅特色小镇的重要性。
文旅型特色小镇是以文化旅游为切入点,以文化内涵为支撑贯穿始终的特色小镇经营模式,在特色小镇的创建中占比重较大。文化的营造体现了整个小镇的素质内涵与发展特色,文化旅游必然成为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因此,文化旅游与特色小镇的结合是天作之合。
文旅型特色小镇的发展首先要发挥文化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发掘当地原有的传统历史文化或者拟定全新的特色文化,如湖州丝绸小镇、南浔善琏湖笔小镇是基于传统历史文化而建设的文旅型特色小镇。文化底蕴的体现是文旅型小镇发展的核心理念,在以文化为支撑的情况下发展才能有吸睛之处,这样的特色小镇发展模式才能称为文旅型特色小镇。
文旅型特色小镇的空间规划
日本当代著名建筑师芦原义信认为:外部空间是由人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是比自然更有意义的空间。因此,除建筑单体外,如何设计小镇的公共空间,让承载人群活动的公共空间的设计成为小镇的特色之处,将作为建设首要解决的问题。
空间环境营造与设计
(1)与建设理念契合的整体性
整体性是特色小镇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的前提,是建筑与周边环境相互协调的基础。整体性意味着空间规划排列井然有序但不死板单一,建筑呈高密度分布状且布局巧妙。整体性包括材料、模式、手法等多种建筑要素的统一,它要求尽量避免出现用来过度装饰却毫无设计感的单体空间呈现,这样的设计打破了公共空间原有的整体性,产生的作用适得其反且没有起到先导作用,反而显得突兀奇怪。
(2)宜居宜游的空间尺度
尺度是指在小镇的建造中,各种要素组合起来带给人的审美感受。基于对人的活动所需“尺度”的推敲,公共空间的建造要尺度宜人、功能适用、气氛温馨。文旅型特色小镇公共空间的建造不宜好大喜功,在设计前应充分考虑居民和游客的心理与行为等各方面的需求,应该考虑文旅型特色小镇应有的适当的生活节奏。简单疏落的格局让空间视野显得粗俗没有生气,缺乏场所聚合感和关注度。
(3)色彩的合理运用
公共空间的设计在满足功能实用性的同时,还要增添其审美趣味,微妙的色彩变化可以给人的心理带来惊喜愉悦的感受,清晰的色彩逻辑可以明确空间用途,增加空间的层次感。色彩元素的运用在城市建筑中并不常见,但是色彩所需的认知要求简单,人在公共空间中的第一感知就是色彩。因此,色彩的运用在公共空间的建造中最容易出效果,故应该加大色彩的合理运用。合理的色彩设计是通过组织、调整和搭配而形成,并且需要掌握配色原理、对比度和协调度等各种要求。在特色小镇规划前期,色彩的设计就需要协同小镇的特色文化、使用需求、与外界环境的衔接度等多种功能要素进行协同考虑。
公共空间基础设计元素提取
(1)公共广场
广场是小镇建设的橱窗,建设的好坏显示了文旅型特色小镇的气质优劣与否。公共广场的设计要充分了解和满足不同类型使用者的需求,以及融合当地的文化要素,并且要重视便利、安全、创意性等诸多问题。为了让广场空间显得不单调乏味且富有人情味,可以设计一些有特色的节点,例如:主题活动区域、文创交流区域等;绿化也重要的一点,在合适的区域选择浙北乡土植物加以搭配,避免公共广场显得突兀,增加其活动属性;不同的铺装会给广场带来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感受,选择与小镇建筑配套的铺装能增强公共广场的整体性;针对于周围环境和地面情况,将广场设计为上升或下沉,可以加强广场的空间视觉感受,但同时要注意公共广场的无障碍设计。
(2)建筑外立面
建筑外立面形成多样性以门窗、屋檐、墙瓦、斗拱、栏杆、雕花等结构上的设计形式呈现。不同材质的赋予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各种材质的灵活交叉运用可以增加建筑外立面的视觉效果,让空间看上去自由活泼、富有趣味性。文旅型特色小镇在外立面材质的选择上应尽可能与当地文化特色和传统元素相结合。如浙北地区的文旅型特色小镇在外立面的设计上可以借鉴贝聿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中而新,苏而新”是博物馆的设计理念,博物馆外立面有着苏州传统建筑粉墙黛瓦的灰白色调,但不同的是屋顶的青瓦和木质窗框被花岗岩取代;飞檐翘角式的传统坡顶演变成现代简约的几何形构造。时代在发展,设计也要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要予以保留,并得到合理利用。
(3)公共艺术设计
浙北文旅型特色小镇的公共艺术设计是传统与现代结合体,传统是继承传统文化、理念等传统符号,现代是运用现代造型、工艺、材料等现代技术。故公共艺术的设计既要具有地方特色,又要兼顾文化旅游定位。例如在小院里放上一尊富有地方造型元素的雕塑,给公空间布置形态各异且风格统一的桌椅,像这样尽可能多地去设计并塑造公共艺术品,让公共空间不再显得沉闷单调,增加了人们的地域归属感和温馨感,享受空间带给人们的乐趣。
(4)植物配置系统
用恰到好处的植物对街道、墙面、门窗等各种公共空间进行点缀,能起到极强的生态效果和装饰作用,使得小镇看上去温馨和谐富有创意。应注意不同区域的植物搭配,用颜色、高矮、品种、花期等层次多变的植物装饰让公共空间和滨水区域变得丰富多彩,不再单调。建造植物墙体,可以适度消音和阻挡灰尘;用植物围合成半私密的休憩小空间,给人清新感和安全感。高密度的种植也是一种植物配置方式,可以形成花海、树林,同时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在保证生态的同时,又可以吸引游客,带来经济价值。
(5)步行系统
优秀的步行空间设计能给予人极大的尊重,所以对于街道的建设不容疏忽。在保证施工完整的同时,要从铺装、造型、配置等多方面去考虑。 小镇道路的修缮需要重视材质的选择,并且讲究细节。
总之文旅型特色小镇的空间设计要从细节入手,以人为本设计出具有文化性与人性化的适宜空间,让游客置身其中能更快得浸入到当地的文化环境中,被文化感染,并且有想停留的欲望。
特色产业小镇与文旅特色小镇区别
好的小镇一定是有生活、有文化、有旅游的小镇,是宜居、宜业、宜游的小镇,是有产业支撑的活力小镇,因此文旅特色小镇在特色小镇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特色产业小镇中的“产业”,与文旅小镇的“产业”,存在比较大的区别。特色产业小镇分为两种,一种是改革开放以来自发形成的专业镇;另外一种是根植于当地发达的经济体系,通过人才引进和科技驱动形成的新型小城镇,比如云栖小镇、基金小镇等。
文旅特色小镇成长路径则并不相同,顾名思义,是以文旅产业植入为特色的小镇,根据文旅产业在小镇当中的地位不同,可将文旅特色小镇分为三种类型。
1.旅游驱动型,即旅游产业占主导地位,在资源方面有独特性和吸引力,其他产业发展不充分,乌镇和古北水镇是典型代表,需要以全域化的理念打造,实现从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
2. 双产业型,即旅游产业和特色产业叠加融合,旅游功能比较完善,属于复合型特色小镇,以影视和旅游为主导的横店影视城是典型代表,该类型需要充分发掘和放大主题特色,拓展要素,延伸功能。
3.旅游从属型,即鲜明的特色产业基础,旅游产业为从属产业,旅游功能相对薄弱,属于生产型特色小镇,目前的基金小镇、袜业小镇等都属于该类型,需要利用已有经济基础,推进城旅共融、主客共享。
文旅小镇“产业”的成长路径分为四种:
第一,文旅小镇本来就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如果文旅资源利用得好,能吸引游客前来观光度假,这本身就是一种产业,我们可以称之为“旅游业”或者“文化休闲产业”。
比如,浙江乌镇,以其原汁原味的水乡风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每年吸引二百多万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成为浙江省年接待外宾数量最多的单个景点。凭借着上等的“姿色”,乌镇还成为茅盾文学奖永久颁奖地,各类戏剧节目、各类影视剧拍摄活动层出不穷。
第二,结合当地的资源,开发出具有商品属性的产业。上面提到的乌镇模式在市场大获成功。但另外一个不得不深思的问题是,乌镇的主要收益来源于门票以及吃、住、玩、购,若突然有一天它“美貌不再”或者有更强大的竞争对手出现,乌镇的吸引力和吸附力肯定会减退。
考虑到文旅资源有可能消失或者替代,应该在原有自然禀赋的基础上,发现和开发一种具有商品属性的产业。
比如,戈壁小镇的主要产业为观光、度假、养老,但结合新疆哈密的资源,可以在哈密瓜、葡萄、红枣等农产品上做文章,注入文化因子,改变单一的水果功能,对其进行深加工,开发出礼品、化妆品、旅行食品等新产品,并形成上下产业链,增强戈壁小镇的生存、发展能力。
第三,引入外来的资源,开发新产业。这里的产业包括两种,一种是具有商品属性的产业,一种是新兴产业。
提起玫瑰,大家会想到云南、兰州苦水,但很少人会想到海南三亚。那么三亚亚龙湾国际玫瑰谷风情小镇为什么会闻名天下呢?原来,玫瑰谷的“玫瑰”并非本地自然生长的,而是通过一家公司在三亚试种热带玫瑰获得成功后,才实现规模化种植的。换句话说,玫瑰是引进来的资源。
以五彩缤纷的玫瑰花为载体,占地2755亩的玫瑰谷已开发出玫瑰花茶、玫瑰精油、玫瑰酒、玫瑰食品、玫瑰服饰等产品。数据显示,亚龙湾国际玫瑰谷每年线下游客接待量超过150万人,衍伸产品玫瑰精油、玫瑰护肤品等营业额过亿。
第四,在开发产业的基础上,还要不断培育主导产业项目,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或者实现多产业融合。
对于一个小镇而言,单一的产业容易受到了市场波动影响。即便你是这个行业的“单打冠军“,一旦市场不行,产业产值下降也在所难免;而假如市场不在了,这类产业就岌岌可危。培育多个产业主体项目,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产业的规模效益,而这恰好是文旅小镇抵御市场风险、推动自身发展的有利武器。
文旅型特色小镇的具体实施需要用多重创新来支撑,而不仅仅是对传统古镇的复制和对国外小镇的刻意模仿,这种不负责任的创建方式使小镇严重缺乏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特色。中西方文化发展历史各不相同,西方小镇的设计规划模式也不是偶然。因此,国内文旅型特色小镇的建设应根据自身拥有的文化资源发掘出更大的潜力与创意。
文旅型特色小镇的建设中要深入扎根文化,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依托,将设计规划与运营都做出特色,发展特色产业,才能找到出路。只有文化稳固植入,才能形成良好的基础,做到可持续性发展,也将有效的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助力十九大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