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菩提树下到李子树前(江前进)
“谁是心里藏着镜子的人呢?谁肯赤着脚踏过他的一生?所有的眼都给眼蒙住了。谁能于雪中取火,且铸火为雪?在菩提树下……”
这是台湾诗人周梦蝶先生《菩提树下》中的一小段诗文,您看懂了吗?嗯,不太懂!这就对了。咳咳,笔者也不太懂。
相传,大约公元前578年,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夜观流星,达到了“觉悟”的状态。
而之后,禅宗六祖彗能则有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树下,成就了佛祖,一花也散开了五叶。那么,李子树前又会发生什么呢?
古往今来,去往李子树的路,不必刻意修建打造。有成语为证:“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是以,鲁迅先生感慨道:“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应知应会的是,在礼义之邦的我国,走过路过愿意错过的人,还受”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的《君子行》约束。 若踮起脚尖伸直手臂 ,存心与李子来一次亲密的接触,则另当别论。
犹记得,去年7月17日,电闪雷鸣暴雨如注中,应朋友之邀,我们驱车百公里到石台,为见李子,未见李子。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的东道主的欢声笑语盛情厚意里,“有心栽花花不开”地摘了个寂寞。
有心者有所累!一年来,那李子树似在我们的心里生根发芽,还拈花一笑呢!
今年7月17日,入伏的第二天,持续高温一个多礼拜了,天气预报说有雷阵雨,嗷嗷待“凉”的人喜大普奔。为图一时爽快,浑然无视“伏天下雨 一暴一热”的反扑。
于是,我们盼望着,盼望着,南风来了,暴雨的脚步近了。同时,“今年的李子个大汁甜味美,再不来,就完美错过了”的朋友情真意切的喊话,也声若洪钟跋山涉水而来……
这次第,怎一个“约”字了得?
那日上午,天色昏暗,阴云密布,热浪却不为所动不负初心,继续以它最大的诚意和热情,兴致勃勃地蒸煮天地,情意满满地温暖人间。
但是,“没有什么能够阻挡 你对自由的向往”。哦,应是“没有什么能够阻挡 我们对摘李子的渴望”。
出发,披“酷”斩“暑”,只为那传说中美丽的李子!说甚,去年今日此园中,人面李花相映雪!
噫!此情此景,佛会说“着相了”吗?
当一树李子缀满枝枝杈杈,掩映在青丝绿叶中,透过蝉燥声声,带着胭脂红,不动声色地摇曳在盛夏的火风里时,我们虽触景生情,却未曾恍然大悟到什么。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至于硕果累累的李子吗?你懂的!
菩提树下,“结趺者底跫音已远逝”;李子树前,“唯草色凝碧”。终究,咫尺天涯。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
因此,周梦蝶先生苦吟道:“而所有的夜都咸,所有路边的李都苦。不敢回顾,触目是斑斑剌心的蒺藜。”
呜呼,我们又要陷入沉思之中了!
2022年7月20日